关注“三农”问题 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5-06-02董晓燕
董晓燕
摘 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国家的富强,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该文就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经济 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071-0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只有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才会得到改善,城乡差距才会缩小,“三农”问题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从而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繁荣目标。我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在农村,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也是“三农”问题。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生活在农村,服务的是农民,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分析,现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1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
(1)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经济合作模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发展需要。
随着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已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再单一的从事粮食生产,不再依靠土地为生,因此,好多农村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根据国家的政策和号召,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大刀阔斧的在农村搞土地流转、一村一品工程。随着土地流转和“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需要,鼓励农民成立了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由于思想观念和管理上的制约,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跟不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尚存计划经济时的影子,总体上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是农户思想观念守旧、小农意识依然存在,缺乏合作意识,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持不屑一顾或消极的态度,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规章制度不健全,思想不统一,经营理念落后。其次,政府的工作重心还是以发展工业为主,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大部分属于农民自发形成,政府没有积极的去引导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第三是没有法律保障。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大部分属于农民自发形成,属于农民自治,一旦出现问题,受害的往往还是农民,农民顾虑重重。
(2)政府多头管理,对“三农”管理体制混乱。目前我国的“三农”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现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挂靠在农业、林业、农机等10多个部门,各单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度,难以实现跨地域、跨系统、跨所有制发展。
(3)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持。除了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目前,我国对其他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尚无法律规定,都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单纯的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做基础,使得农村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影响了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4)政府干预或服务不当。绝大多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由政府牵头、引导或间接推动下组建的,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管理中或多或少介入了行政力量。一些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实际负责人都有政府任命或官员担任,控制权也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有些专业协会的农民只是名义上的会员,实际上却与协会无关,仍然属于个体户,自己生产、销售,没有形成真正的“抱拳”闯市场的组织。由于政府后续管理跟不上,用行政手段“拼凑捏合”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转十分困难,资金、管理都存在漏洞。这样的经济组织没有了后劲,这样的管理模式也违背和扭曲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
2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社会要发展,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政府既要下放权利,又要积极的引导、扶持,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扶持补贴政策。
(1)政府对农村经济组织要统筹实行财政鼓励和资金支持政策。在现有的国家特殊支持政策外,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财政支付补助额保持稳定不变,地方政府不能截留、挪用和改变补助农业的财政资金。同时建立健全财政鼓励机制,积极协调银行贷款,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做大做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2)加强对县域经济的农业专业人才培训和支持力度。政府可以牵头,在农业方面加强与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聘请农业专家定期来作报告,办培训班,以提高农村种植能手的专业素质。同时,把新品种、新项目引进来,在农村进行推广种植。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能力。政府要创造优良环境,加强与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联姻”,聘请科研单位的专家到农村指导生产,动员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让科技人才了解农村,农村也是个是个大舞台,有知识有文化你就来。
(3)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在涉及“三农”问题上,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法规监督、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上,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其深入农村、服务“三农”。对那些府职能管理之外的事情,应按照市场规则,由社会团体、中介机构、民间服务组织去协调管理。改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带有政府管理的影子,避免“双重管理”,政府对这类组织只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社会公益等民间组织,领导干部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4)建立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对束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关限制性的地方政策规要废止,一切以有利于“三农”为基调,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只要对农民有利的事情都要大胆的去嘗试。同时,也要配套制定一些有利于“三农”发展的新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要大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合作组织。培训一批销售能手和经纪人,成立销售合作型经济组织。我们当地的山药合作社和销售协会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 结语
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天下足。农村经济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玉凤,王广金.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1).
[2] 吴珺,何民捷.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08.
[3] 林冬梅.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J].法制与环境(下旬),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