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视频反馈与警校学员战术模拟训练效果的研究

2015-06-02安宇

关键词:模拟反馈

安宇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基于视频形式的任务汇报对于警校学员在模拟场景训练中行为水平的关系。试验把随即分配成的两个组进行了2次持有武器的情景演练。一组使用了常规任务书之外又添加的视频任务书,而另一组没有额外增加视频反馈材料。结果显示,使用视频任务汇报的一组增强了他们对于训练场景可能发生的状况的解决能力。同时,视频组也增强了他们场景技能训练的动机。武器专家评估显示,接受视频任务汇报的学员组在第二次场景训练中的动机有所增强。

关键词:真实场景 反馈 模拟 视频汇报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警察的职业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因为一个警官会在无论任何时候都暴露在致命的暴力威胁或者致命的暴力行动中。当然 这些暴力行为也会针对他的同事或者是普通的公众。随着国内外反恐形势的日趋严峻,警察所面临的反恐和一般治安刑事案件处置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完成任务的难度和危险性也明显加大,为了适应现今公安工作的实际工作要求,有力的打击犯罪行为,同时最大限度保全警员自身的生命安全,警察战术训练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员准备好应付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里所面临的各种情景,模拟训练现在越来越常用于警员专业训练里。在现代警察教育里,模拟训练或者说真实情景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键问题是,在警察训练中,教官如何管理和控制场景来让学生有最大限度的学习收获。这也是我们作为警校教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篇研究中,阐述了关于学生使用视频回放工具来提高现实场景训练成绩的一些发现。这个研究描绘了关于对最近的模拟和现实场景训练的一些反映。学习就是在行动中改变内部结构和认知、态度、感觉诸如这样的过程。我们把焦点放在行动和学习者行动后的反应上。我们用“行动反射”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当你在训练中思考在你的脚上,并且反应在行动上。之前有学者在一个关于职业发展的学习和反思的综述里提到反思是一个成功的基本要素。学者归纳了尽管概念应用在不同的途径里,但看上去反思却是一个能超越更多通常学习模式的工具,并能够具有批判的立场或者观点。而且,场景训练的研究突出反映了这一个成功的特征。但是,重要的是通过精确调整任务难度水平来建立清晰和适当训练目标,利用各种反馈资源,从而使情景训练的效果都可衡量。

在这个模拟情景训练中,我们让学生在每一次训练后使用一个评估结构或者说是反映模型。目的是帮助学生反映出他们在每一次情景训练中的得分。这个反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练习中的缺点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强调了他们表现好的一方面。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给学生更好的反映工具那么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情景训练中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有学者把反馈分为内在反馈和外在反馈。内在反馈就是自我信息的建构,包括自我感觉和自我修正。外部反馈或者说额外反馈是信息来自外界诸如言语和视频的反馈。还有学者通过视频论证了反馈的定义,即运动中的错误信息的后反应。艾森博格在2005年的研究里回顾了反馈或者对行为后的结果的认知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 另外,有人发现视频反馈可以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沟通和交流的理解力。研究还发现如果信息是清晰的与学习目标相关的话,那么视频和声音形式的反馈能有效的促进学习和反映。

综上,关于成功的情景训练来说,视频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增强反馈的工具,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视频支持的任务报告和警校学生在实际情景训练的表现成绩之间的关系。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是否视频支持的任务报告可以提高警校学生在实际情景训练中的反馈、动机强度和行为表现。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

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比较了2组在警察院校进行情景练习的学生,其中一组使用基于视频的任务报告书,另一组则没有。自此一组被标有视频组标签,另一组则标有非视频组标签。10人在视频组10人在非视频组。数据收集通过4个不同的调查(2个前调查和2个主要调查),打分则是由专家现场给予评价得出。被试学生在治安系大三学生中随机抽取。他们是还没有开始战术课的零起点学生。

前调查的目的是研究学生在进行情景训练之前的动机是否清晰,是否两个组中存在一些不同。主干调查是每次情景训练后即刻进行。

主干调查一是所有组的在不同形式的任务汇报实施之前获得一个精确的衡量。这个包括了问题所有反馈形式,任务说明、他们对他们行为的意见和有什么因素贡献在了这些情景训练中。主干调查二里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但是还包括了在情景会话二里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这样的问题。主干调查二的目标是研究不同任务模型的实施对学生的反馈和行为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行为表现的专家评估是由在学生教学和评价里有长期经验的专业武器教官来进行的。在这个评估中他考虑4个不同的标准: 武器技术、自我保护技术、战术和同伴交流。

这个标准概括起来是由全部的表现评判从1-5分为5级。学生行动评判专家根据学生的所有的场景练习中的表现来做出评价。为了避免初始印象的影响评价,这些专家不知道学生是归属于无视频组还是有视频组。 学生也不知道他们在场景会话一中的专家给予的评价结果。即本实验为双盲实验。

情景设置是这样的。学生们站在一所嫌疑犯藏匿的公寓外面。穿警服,持有所需要的彩弹枪和警棍。他们命令嫌疑犯走出来并且在那时他们并不知道嫌犯有没有持有刀具等武器。嫌疑犯可以做出不同的方式走出来,比如使用不同程度的暴力或者服从警方的命令。警员采取行动直到他们控制了形势或者指挥官喊停。这里的嫌疑犯由有关人员扮演。

“场景训练一”的任务报告书,这两个组都使用了结构式的任务报告模型,即文字性描述前后因果关系的任务报告。每一个学生都能对他的表现给出一个自己的观点也得到其他组员对他表现的一个看法。在最后的任务报告书中他们都得到一个他们还将要学习和需要未来发展的一些概括性的观点,比如战术、自我保护技术技能等。在视频组他们将得到额外的一个视频片段,他们可以看到自己和其他小组成员任何时候在任务行动中的表现。

在“场景训练一 ”练习后,他们有2个星期的时间来训练,以准备下一个场景练习。学员们并不知道有关他们在场景一里表现的评判。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这期间自己决定做什么而不是参考其他老师的意见。视频组则可以通过使用基于视频的任务报告书的期间做准备。

3 结论

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调查是否有一些关于他们将要开始的场景训练的不同存在这2个组里。在前调查一里在两个组别里没有发现动机上的不同,所有的学员都称有很强的动机。在前调查二中,视频组相比非视频组显示出具有了更强的参与欲望。

在“情景训练一”之后,在小组完成他们的结构性的任务汇报和视频汇报之前,小组成员被要求对他们在情景训练一中的表现最具有相关反馈作用的因素做出排名。在两个小组里排名相同的都是来自教官的反馈是最重要的因素,然后依次是内在的反馈和来自小组的非正式反馈。

但是,当“场景训练二”结束后,学生们分类因素,在非视频组和视频组,他们都考量了任务报告的形式。再一次的反馈形式里,教官的反馈被非视频组列为最重要,而视频组把视频反馈列为最重要。在场景一结束后,视频组还没有使用视频任务报告时,两组的排名是一样的。现在,当视频组场景一之后使用基于视频的任务报告后,开始可能使用视频片段来参与到场景二,视频组分类反馈形式对于表现的影像因素,视频反馈被列为最重要的。

表2 反馈与场景二里行为发展的相关因素

[重要性

1

2

3][非视频组

教官反馈

对情节的认知

任务报告][视频组

视频任务报告

内在的反馈

对情节的认知]

对于视频片段之于行为表现的意义,现在一些学生批判并提出了问题。比如一学生说道: 在视频里看到没有做到更好的将可以得到最大的改变。

关注训练的时期,视频组学生的回答显示他们所有人都认为反映出如何去行动并且他们花时间去扩展他们在场景中需要的技能。

你训练的时间越长,你学到的就越多,视频就是一个完美的工具去反映你自己和别人在剧本里的表现。

视频帮助我看到真实的我是怎么站、怎么走、怎么行动的,我因此知道我还需要很多练习。

我感觉我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来使我行动的更加自动化。——视频组学生说

这些评论没有发现在非视频组的学生里。

当这些学生回答关于解决情景中遇到的困难是否通过不同的方式反馈时受到激励时,他们认为是的。他们感觉教官给予的礼貌的反馈是重要的。

所有组员都认为情景训练本身给了他们自己一个体验在情景里不同解决方案的机会。然而,在视频组里,他们表达评论更加清晰些。

关注学生在情景模拟训练中的表现,我们得出他们自己的判断和专家的评价。学生对他们情节里的自我表现的评价,视频组给了好,非视频组给了很好。 非视频组评价要比实际表现好一点。

[6][5][4][3][2][1][0][坏][一般][好][很好][视频组][非视频组]

图2 学生场景表现自我评价

当学生们评价他们在场景二的表现时,有了一个轻微的转变在2个组。在场景二,非视频组的学生自我评价没有在场景一里那么好,而视频组的评价要好于他们在场景一的。

[4.5][4][3.5][3][2.5][2][1.5][1][0.5][0][坏][一般][好][很好][非视频组][视频组]图3 学员的场景二的自我评价

专家对学生总体表现的评价要比他们自我评价低一点。根据专家的评价,非视频组的表现要稍微好于视频组的表现在场景训练一里。

[3.5][3][2.5][2][1.5][1][0.5][0][坏][一般][好][很好][非视频组][视频组]

图4 专家对场景一的评价

然而,在场景二里,视频组相比在场景一里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非视频组没有得到提升。结果显示,在两个场景里表现良好的组发生了转变。视频组里的表现都变成了好,而非视频组的表现水平和在场景一里的一样没有变化。

4 总结

在场景训练一之后,学生们对有关表现的相关因素的排名2个组都是一样的。教官反馈被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后面依次是内在反馈和小组非正式反馈。场景一训练实验结束后,为进行2周的自愿训练做准备,同时每个小组得到了不同的任务报告书,视频组的学员还得到视频资料 可以随时调看和讨论。在场景二实验后,2个组关于表现反馈因素的排名出现了不同。非视频组里教官的反馈依旧排名第一,后面依次是认知和结构性的任务报告书。视频组里,视频任务报告书排名第一,后面依次是内在反映和对场景的认知。很有意思的是,在场景一和场景二之后,视频组学员把内在反馈看作一个对行为表现发展起主要作用的一个因素。结果显示,视频形式的任务报告书可以增强学员的内在反馈。非视频组则把教官的反馈认为是对改善行动表现最重要的因素。在视频组里则相反。当比较2个场景过后的排名发现,学员们减低了教官反馈对他们行为表现未来发展的影响力的评估。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教官的反馈被学生内在反馈所替代了,这种自我反馈是在使用视频片段准备第二场景练习以视频任务报告书所支持形成的。反馈已经被两个组学员都认为是对行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但是在他们的描述中,视频组会更加清晰。我们看这些结果,提示出视频扮演了一个重要的有效的事后反馈工具,也照应了之前的有关研究。

在事前调查中的结果显示在两个组关于参与场景练习的动机并没有明显不同。但是,我们的结果显示,通过视频任务报告书的作用,视频组的学员在两次场景练习间歇期的训练技术技能的动机得到了明显强化。视频组的学员开始认识到他们需要通过训练来采取更适当的方式来解决场景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得出,学生行动的视频片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不足和什么是他们必须改进的并因此在训练中强化动机,然而这一些变化没有发生在没有观看自己行动视频的小组学员身上。在这些结果中,我们排除了一些新奇的影响,比如对视频组增强动机的解释,或者从他们在早期教育中已经习惯了使用视频片段。

总之,这项研究中最有趣的是在场景二里两组学员表现的不同。根据专家评价来看,非视频组在两个场景练习中表现是一个水平的,而视频组则有显著的提高。我们的结论是:视频任务报告书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自己在行动中的不足和技能上的缺陷,增进他们对可能解决场景问题的反射和反馈,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训练技能以适应完成任务需要的这样的动机。

但是研究结果也引起一些问题。我们如何严格的解释视频组学员的成绩增长?在这个研究案例中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反映的视频工具,这是否给了被试者一个需要他们做什么的暗示呢?还是视频报告书本身就可以增强他们的训练动机?还是视频报告书让他们自己觉得应该在场景二中表现的要好于场景一呢?还是合并了以上的所有因素?在笔者看来,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其他视频作为发展行动水平工具的意义和通过何种方式管理场景情节使训练学习效果最大化的问题。

猜你喜欢

模拟反馈
让学引思:让学生做主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