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几点思考

2015-06-02谢金苹

关键词:必要性

谢金苹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政府投资项目逐年增多,投资规模日益增大,各地审计机关为了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都在积极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以整合审计资源,发挥好审计机关“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本文试图对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审计机关参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与对策,进而完善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关键词:社会审计机构 必要性 问题与隐患 措施与对策

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对城市建设、农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与投资规模,引起社会公众对这些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所取得绩效的持续关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政府审计机关正开始逐年加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力度,而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审计力量有限,需借助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参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以整合审计资源,以充分发挥整体效能。而在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参与跟踪审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及隐患,加大了审计风险,需采取一些措施与对策来消除隐患,进而降低审计风险以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1 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在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政府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审计一般是出于以下原因:一方面,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企事业单位众多,据资料记载,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就高达100多个,而全国审计机关仅有9万多人,要完成如此庞大的审计任务,仅依靠审计机关这有限的审计资源,很难做到对众多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必须借助社会审计力量来完成更多的审计任务;另一方面,政府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会计、审计专业人员居多,严重缺乏财政、金融、法律、计算机、工程技术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尚不能满足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要求,而社会审计机构用人机制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聘请所需的专业人员,优势明显,对政府机关审计形成有益补充,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借助社会审计机构的人员和技术优势,弥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一些不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总体目标。

2 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出现的问题与隐患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资项目规模的日益膨胀,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业务逐年增长,出现了一些问题与隐患:一是社会审计机构是一盈利组织,其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因而其为了承接突然增加的审计任务,会临时大量聘用审计人员,造成审计人员构成良莠不齐,流动性大,审计人员的不正常更换,打破了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加大了后续工作的难度,使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潜在风险急剧扩大;二是在审计过程中,社会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和问题定性的把握尺度与政府审计存在一些不同,在跟踪审计过程中,他们一般能很快发现问题,但在对问题的落实方面离我们政府审计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对问题表述不清、定性不准,对问题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不能从更深层次地挖掘问题根源,不能从政策法规方面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得发现的问题难以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有时还会引发一定的审计风险。

3 提升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要消除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出现一些问题与隐患,降低审计风险,需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与对策:

3.1 抓好审前培训工作

审前培训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社会审计人员由于其长期以来从事的主要是客户委托业务,与政府审计项目截然不同,自然其对政府审计项目各项要求并不了解,需要对其进行审前培训,重点详细讲解审计方案、审计目标、步骤方法、法律法规、纪律要求等,这样能使社会审计人员迅速了解政府审计,明确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更使其各项观念与国家审计人员相统一,充分认识到审计组是一个整体,全组人员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3.2 注重审计工作质量,建立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审计署发布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依据该规定对审计问题事实进行描述、收集证据、定性问题等。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社会审计人员的优势一般会出现在审计初期,凭借其丰富的审计经验能够快速地发现审计问题线索,但其往往对违规问题深入分析不够,这就需要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国家审计人员及时对社会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及时对其取证、底稿等进行定期复核,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另一方面,国家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疑点及线索展开充分的讨论与分析,发挥头脑风暴作用,如若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要集中整个审计力量进行重点突破。

3.3 做好审计项目的后期总结工作

由于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情况,尚缺乏现成的经验,未形成比较成熟的审计资源整合模式,只有在审计实践中不断予以改善,并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及时对审计项目中一些好的整合做法加以总结,并对尚存的不足之处认真进行反思,探索解决办法,为以后的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项目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摸索总结,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的水平迈上新台阶。

3.4 组建社会审计资源库,为今后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打下夯实基础

一般情况下,审计项目现场审计工作结束后,外聘的社会审计人员将会陆续地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再次参与政府审计项目的机会往往不多,审计机关为了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将这种审计资源整合的优势延续下去,急需组建一个社会审计资源库,将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专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专业特长、审计成果、优缺点等进行总结,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审计资源库,为审计机关以后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协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打下夯实基础。

总之,要更好地发挥社会审计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仅仅采取以上措施与对策是远远不够的,尚需我们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摸索、提升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车嘉丽.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资源整合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6).

[2]张承宏.政府工程审计中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区别[J].审计月刊,2006(4).

[3]陈秀芳.浅议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调[J].北方经济,2005(3).

[4]张小秋.对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探讨[J].陕西审计,2005(5).

猜你喜欢

必要性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