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6-02秦远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主发展

秦远芳

摘要: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教法”环节的指导,把“如何教”转到“如何学”上,由“学”体现“教”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关键词:尊重主体 重视学法 引导质疑 自主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一、营造氛围,自主发展

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展者和鼓舞者。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想——哪怕是异想天——哪怕是不着边际,允许做——只要不恶作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学生的各种感受,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这样就可以还学生以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潜心读书,用心思考。

二、先教学法,后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把“补、练、积、赏、问、背、调、”作为学好语文的方法。补:即利用课余时间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已有的语言常识进行复习,教师在教学中亦应有计划地补充部分内容。练:学生对学习大多没有好的方法,在学习上不下大工夫,只求得一知半解。所以在新单元学习前应对已学过的知识除了经常温习外,还要对之进行抄写、背诵、写作等练习。积:要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学常识,采撷写作素材。在阅读时,将有特色的内容用袖珍手册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赏:阅读文章应抓住主题、结构、层次、知识要点分析,吸取精华,要经常阅读文学刊物。对文、史、地、这些相近的专业知识应多掌握。问:对课前预习,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本单元掌握的知识信息,设置问题。对一些难度大的知识点,学生可向教师和同学询问,并利用工具书解难。这样做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背:对一些名篇和诗词应多读、多背诵。背诵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掌握知识的多寡。要求一般在晚上熟读课文,早晨默念背诵,按这个程序记下的东西较牢固,而且背诵速度快,回生率低。调:合理安排学习和业余活动,做到调形、调心、调态、养神,以充沛的精力和最佳的时空保证学习。

三、尊重主体,激活思维

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培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有所削弱,处于半放手状态,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哑口无言、唯命是从的状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握好“教法”环节的指导,把“如何教”转到“如何学”上,由“学”体现“教”变学生“学会”为“会学”。鼓励学生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因好奇而发问,而思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科学发现、发明、创造的开端。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对某物某事好奇而发问,我们应该给予尽可能的回答,切忌讥讽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强烈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会像磁铁那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所以,兴趣是创造之母,如教《飞夺泸定桥》时,学生就对“飞”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讨论,各持己见:有的说“飞”是红四团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的,速度快,用的时间短;有的说“飞”是红军夺取泸定桥时的速度快;有的说“飞”充分体现了红军英勇奋斗,不畏艰难险阻夺取泸定桥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当时红军夺取泸定桥时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最后肯定了三种答案都是正确的。可见,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教师积极引导。

四、引导质疑,拓宽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如教《田忌赛马)一课,可以诱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争着提出:“田忌是谁?”“田忌和谁赛马?”田忌怎样赛马的?”“田忌为什么要赛马?”赛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迸行的?”“赛马的结果怎样?”等问题。通过这样对课题的质疑,学生就能了解文章的全貌,把握课文的内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全文的理解,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发现问题,层层递进,巧妙地将课文引向深入。如《凡卡》一文最后写凡卡信寄出去后到底是什么结局,课文没有交待。我让学生从多角度想象、思考:“凡卡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经过思考,一个学生说:“凡卡继续留在城里受苦,因为收信地址不清,爷爷不会收到的。”另一个学生说:“凡卡会被折磨死,他不能回乡下,老板会更凶狠地打他、饿他、冻他,总有一天,他会活活被打死的。”有的说凡卡偷偷穿上老板的鞋跑掉了;有的说被好心肠的人救走了……究竟哪种说法合理?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结合前文讨论,分析比较,学生对前两种说法作了肯定,他们认为凡卡的命运肯定是悲惨的,凡卡逃跑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无家可归,走投无路。你一言、我一语,学生的热情达到了高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丰富了想象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己分析,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从而也体现着学生已是真正的“学习主体”。

五、展开想象,发展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创造想象。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话是:“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文牵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极易使读者掩卷冥想,思绪万千。这时教师就应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羊就甘心让恶狼吃掉吗?小羊的结局会如何?促使学生调动过去阅读经验,创造性地说出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或逃脱、或遭不幸、或战胜恶狼……学生在续说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语言得到训练,而且思维得到发展。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自主发展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宜助力学生自主发展
信息时代下职校专业教师自主发展探微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