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教育的存在根基

2015-06-02蔡成兵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榕树翠绿绿叶

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教育的存在根基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理解。只有在理解中,作为生命的关怀才有可能。理解的意义即在于:促成了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教育之可能。

首先,理解是“我与你”的相互敞亮过程。在哈贝马斯看来,理性的出发点,是人在交往或语言使用中显示出希冀相互真诚了解的愿望。它只用论证来说服对方达成共识或认同,而不把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压力加在对方身上作为准则。故此,在语文课堂的生命关怀教育中,语文老师和学生要能够“将心比心”,站到他者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对于不同的观点具有包容的心。语文老师必须知道:利用和操纵学生并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理解的目的,把握彼此的独特性和个性,更好地与另一个真实、完整、独特的“你”相遇,这才是沟通理解的真正的目标。

其次,理解更是生命的自我澄明过程。“我与你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叶秀山语)。在某种意义上,理解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谛听与低语过程,它对人生的责任是双重的:一方面,使学生个体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文化传统确立起一些意义联系;其二,它让学生个体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作用。

一位老师执教《鸟的天堂》“描写榕树的片断”: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老师让同学画出不明白的语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地读、体会。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家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儿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大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比较独特。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生机,所以说“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

生:刚才几个同学都谈到了这每一片绿叶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树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你,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

师:你认为风吹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这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作者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光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怎么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怎么读。

学生朗读。

总之,理解活动全部是学生个体在理解文化、历史传统或他人中去求得理解自己,理解人与自我在过去和现在是什么,将来又可能会成为什么。学生个体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达成这种自我理解活动:首先理解自己要通过对人类“大我”的理解来达成;其次理解自我还要通过对自身的现实境遇的理解来达成。因此,对自己之外的某种其他对象的“本质直观”或“冷静沉思”,不是理解,理解指向的是对自身存在作用的反思,有着积极地拓展自己有关世界经验的价值;不但如此,理解还可以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让主体生成洞察幽微的睿智与深刻。

蔡成兵,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猜你喜欢

榕树翠绿绿叶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搜寻材料
露 水
绿叶和红叶
桃娃娃
榕树
七绝·立冬日缀句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粉琢绿饰
榕树军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