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法与外标法测定禁用偶氮染料的差异探讨
2015-06-02樊微
樊微
摘要:本文通过单点外标法、五点外标法、内标法分别对禁用偶氮染料联苯胺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并且对如何选择内标物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偶氮染料;检测;内标法;外标法
1 引言
纺织品从原料采集到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会对自然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为此,我国颁布了GB/T 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标准规定了甲醛、农残、重金属、禁用偶氮染料等一系列安全限值[1]。其中,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最受关注。另外,我国也将禁用偶氮染料的测试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重要检测项目,对于检测出禁用偶氮染料的纺织品,一律禁止生产和销售[2]。
偶氮染料是指含1个或1个以上的偶氮基(—N=N—)连接至少含1个芳香族结构的染料,它是纺织行业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加工时使用的一种化学制剂。并不是所有偶氮染料都禁用,禁用偶氮染料是指经还原裂解会释放出指定的24种致癌芳香胺类的偶氮染料。目前,我国现行使用的检测标准是GB/T 17592—2011《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样品通过前处理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通过内标法或者外标法进行定量得到最终的检验数值。本文针对以上内容,通过试验,验证外标法和内标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
2 试验部分
外标法是仪器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将标准品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多点外标法是指使用相同的色谱条件对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进行分析,将每个浓度点和其对应的峰面积拟合成一条标准曲线方程。将被测样品得到的峰面积带入标准曲线方程,求得被测组分含量。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校准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添加到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及相对校正因子,可以校准或消除由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通过内标曲线进行计算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本文试验为验证性试验,通过单点外标法、五点外标法、内标法分别对已知含有联苯胺的样品进行定量测试并分析。
2.1 试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域振荡器(70℃),布奇旋转蒸发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6890A+5975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2.2 试验试剂
试剂:甲基叔丁基醚(色谱级);柠檬酸钠缓冲液(0.06mol/L,pH=6.0);连二亚硫酸钠水溶液(200mg/mL)。
标准品:蒽-d10、联苯胺。
2.3 试验方法[3]
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01g)剪成约5mm×5mm的小片,置于反应器中,加入17 mL预热到(70±2)℃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浸湿样品后,将反应器置于已恒温至(70±2)℃的水浴中保温30min,然后加入3.0mL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并密闭振摇,将反应器再于(70±2)℃水浴中保温30min,取出后2 min内冷却到室温。然后经过萃取、浓缩等环节,用试样瓶取反应液进行仪器分析。
2.4 标准曲线的配制
外标法标准曲线:取联苯胺标准品10 mg,至于50mL容量瓶中,甲基叔丁基醚定容至刻度,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处理。联苯胺混合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200ppm。进行逐级稀释,各标准曲线浓度分别为6.25 ppm、12.5ppm、25 ppm、50 ppm、100ppm。
内标法标准曲线:取蒽-d10标准品20 mg,至于1000mL容量瓶中,甲基叔丁基醚定容至刻度,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处理,蒽-d10内标工作液的浓度为20ppm。取联苯胺标准品10mg,至于50mL容量瓶中,用蒽-d10内标工作液定容至刻度,进行逐级稀释,各点蒽-d10的浓度均为20ppm,联苯胺浓度分别为6.25ppm、12.5ppm、25ppm、50ppm、100ppm。
2.5 色谱-质谱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对同一样品进行试验,分别使用内标法、外标法(五点)、外标法(单点50ppm)进行定量,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内标法的相对标准偏差要明显小于外标法,数值更为稳定,两种外标法所得数值相近。分析原因是因为外标法的稳定性较差,对进样量等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在不需要精确定量时可以考虑使用外标法[4]。内标法相比外标法配制过程相对复杂,但定量更为准确,通过内标物的加入可以校准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4 结论
内标与外标是定量的两种方法,单纯地说哪种方法更好是片面的。外标法简单易行,在定量数据精度要求不是非常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外标法。而内标法标准品的配制相对复杂,但标准曲线、精密度等都优于外标法,当需要精确定量时,建议使用内标法。试验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 姜逊,张玉莲,汪福坤.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现状与发展建议[J].上海纺织科技,2008,36(1):52-53.
[2] 崔庆华,赵桂安,王学利.禁用偶氮染料及其检测标准[J].中国纤检,2011,6(下):42-45.
[3] GB/T 17592—2011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S].
[4] 时连.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J].纺织科技进展,2009(3):60-61.
(作者单位: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