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要从细微处抓起
2015-06-01钱玲珑
钱玲珑
汉字是我们祖先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的第二张脸。写好汉字不仅关系脸面,更关系民族文化素养。如何进行写字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笔画入手,夯实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坚实的基础。汉字的基础就是“点、横、竖、撇、捺、钩、折、提”这八种基本笔画。练好基本笔画是写好汉字的第一步,欧阳询说过:“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其中“横直安置”有“横平竖直”之意。很多学生认为“横平”就是横画写得像直尺画的水平线;“竖直”就是竖画写得像几何图形中的垂线段。其实古人提出“横平竖直”的规则没有问题,为的是把字写得平稳、挺直、美观。笔画练习首先要练好“横、竖”这两种最重要的笔画,它们在汉字中如同房屋的横梁和支柱。写横画时左低右高,微微上扬;写竖画时基本垂直。八种基本笔画和由基本笔画变化得来的其他笔画是书写汉字的基础,教师要下大力气,夯实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笔画的分类与写法,找出其中的规律,严格按照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过程来书写。
二、独体重习,练好部件
基本笔画练好后,就为练写独体字做好了准备。因为独体字就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对数以万计的汉字来说,独体字所占的比例很小,《简化汉字独体字表》中只收录了280个,但独体字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们不仅作为独立的字从古使用至今,而且构字能力极强,绝大部分都是合体字的构成部件。掌握了独体字的书写要诀,离写好字就不远了。
1.整体观察字形
中国汉字也称方块字,具体到每个字,它又各有特征。独体字字形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字形近似正方形,如“之”“册”“成”;第二类,字形稍扁,近似横放的长方形,如“七”“九”“入”;第三类,字形稍长,近似竖放的长方形,如“斤”“年”“户”。 分清字形,下笔就有准头了。
2.突出主要笔画
独体字笔画较少,但却有一两个主要笔画,它在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书写时要遵循主笔优先原则,即主笔占的空间大些,写得张扬开放,其他皆为从属笔画,配合主笔,写得收缩有度。独体字的主笔,就横画讲,长横就是主笔,如“上、且、工”等;就竖画讲,中竖就是主笔,如“中、半、平”等;就捺画讲,平捺就是主笔,如“远、建、赵”等;钩画一般都是主笔,如“月”中的横折钩、“电”中的竖弯钩、“心”中的卧钩、“戈”中的斜钩……突出了主要笔画,就是把握了字的重心,这样才能让字站得稳,立得正。
三、结构归类,习得方法
书圣王羲之有这样一句话:“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所谓“二字合为一体”,指的就是汉字中的合体字。合体字有好几万,不可能逐字练习,但其构造有一定的规律,从结构上大致分为“左右、上下、包围”三类。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类汉字的书写特点,掌握书写规律,习得书写方法。
第一类,左右结构。按“宽窄”分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如“格”“观”;按“大小”分为左小右大、左大右小,如“清”“吧”;按“高低”分为左低右高、左高右低,如“施”“却”。通过结构分析,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左小者居中偏上,右小者居中偏下。左边笔画少时让右;右边笔画少时让左。可按照“宽窄长短有高低,穿插避让显紧凑”的要诀,总体上要遵循“左紧右松”的原则。
第二类,上下结构。按“宽窄”分为上窄下宽、上宽下窄,如“点”“肯”;按“长短”分为上长下短、上短下长,如“弄”“宁”。凡含心字底、四点底、皿字底等承托型字底的字,应写得上窄下宽。含宝盖儿、雨字头、竹字头等覆盖型字头的字,宜写得上宽下窄。可按照“上下宽窄要分清,中心对齐重心稳”的要诀,上下两部分应紧凑,位置对正,注意对称平衡,在书写时总体上要体现“上紧下松”的原则。
第三类,包围结构。分为半包围和全包围。凡含“匚、勹、冂、凵、廴、弋、广、厂、丆、辶”等部件的字,为半包围结构的字,如“医”“句”“同”“过”等。一般以包围部件为主要部分,被包围部件为从属部分。主要部分要张弛有力,从属部分适当收缩。书写时可按照“外部形舒展,内部有藏露”的要诀,遵循“半藏半露”的原则。有“囗”的字,为全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可按照“外框要站稳,里面宜紧凑”的要诀,严守“中宫收紧”的原则。
写字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耐下性子,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基本笔画的要领,自主分析字形结构,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练就一手好字。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