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案的集体备课

2015-06-01王海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研组学案集体

王海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或备研组)为单位开展起来的,以解决本学科教学问题或以专项课题探究为主题,以探究知识疑问、解决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个人教学能力、解决教学疑问、学习先进经验为目的的活动。集体备课是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握新观念、开拓新思维的重要交流平台。基于学案的集体备课突出强调教学个性化,随着教学的艺术性、创新性、科学性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加之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平时难以预料的新现象新问题,除了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理论探索外,集体备课在日常教学中就显得更加重要,在传统备课的基础上,赋予了集体备课新的形式和功效。

集体备课根据备课内容,分为专题性集体备课和随机性集体备课。专题性集体备课是指综合性的面性问题的探讨,是由教研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提出的对某一综合性知识结构的研究,包括教育专题、完整的章节、课时等,以及由学校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课题探究。随机性集体备课是对偶遇的点性问题的探究,包括在教学中或备课时出现的零星的单个知识点及相关的教学手段的整合等等。不管是什么形式,依靠集体智力资源、通过资源共享来探究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最佳的行为策略,达到交流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从理论上武装自己,提高教学效率,仍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

一、随机性——集体备课的基本形式

在具体实践中,有的教师仍然认为:所谓集体备课就是教研组所有人都坐在一起,给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大家都要遵守的行为原则。其实这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我们不应局限于固定模式,要有集体备课形式上的创新。为了发挥集体的资料、智力等资源优势,打造良好的教科研平台,应采取以下备课原则。

1.时间地点的不确定原则

一般情况下,教研组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鉴于集体备课的一些特殊性,对于那些在个人备课或教学中偶遇的临时性问题,教师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同组教师集中办公和上课时间一致、教学进度相同的优势,可以随时发现随时提出,大家随时共同探究。办公室、教室外的走廊里、校园小路上等等都可以是教师们共同探究、相互交流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地点,可以说在哪里发现的问题,哪里就可以开展教研活动。

2.备课形式的灵活性原则

集体备课除了大家坐在一起口头探究以外,还可以采用视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交流,也可以打破教研组界限,与外校等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交流,建立区域性教研组织,并开展教研活动,使集体备课更具广泛性,使教育教学行为更具科学性和完善性。另外,教师们可以采用QQ群、地理博客、地理论坛、E-mail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交流信息、资源共享,使集体备课焕发新的生命力。

3.师生集体备课原则

集体备课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的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有时还需要与学生一起进行。首先,选取若干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代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存在的问题,征求他们对教师在教学中教法学法的使用、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等方面有什么问题,以及对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然后,教师们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本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制定近期教学计划,重新确定教法学法,编排教学方案。最后,教师把备课形成的方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给予解释,征求他们对新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再进一步的修改,形成最后的方案。

二、专题性——集体智慧的理论平台

1.个人备课形成初案

集体备课首先要个人先备。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学生学识状况及学案要求等因素个人备课,设计编写导学初案。每个人都要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借鉴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对备课内容、方式方法、目标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更深层次的感悟。教师通过充分的探究,把自己备课的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初步教学方案,以便在组内交流,取长补短,大家相互了解彼此间的看法、观点,这样可以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避免在活动中占用大量时间来了解彼此的观点,可以直接进入“庭辩”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超周备课,尤其是对那些事先确定的重点章节以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面”性问题,要及早找出问题,确定探究课题,使“庭辩”的时间更充足。

2.集体备课形成通案

同一教研组教师要集中备课,针对个人备课中出现的有关教育教学策略、导学方式及切入点的确定、知识体系的编排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在集中备课之前,将个人的教学初案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每个人的见解、方法等,结合自身见解总结其中的优劣之处,为接下来的“庭辩”创造更多的时间。其次,在“庭辩”时,针对个人备课所形成的初案进行评价审议,取长补短,挖掘个人备课中的闪光点,进行综合归纳,群策群力,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组内共案。

在教研组集体集中备课活动中,为了达到有序性、可调控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必须作到以下两点。

(1)主讲人制度

对于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或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谁的问题谁主持”原则,其他教师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经过“会诊”,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对于教研组集体的共性议题则可以由教研组长亲自主持。

(2)明确分工

集体备课要明确分工,发言、记录、资料的管理与发放、汇总、整理记录等都要有专人各负其责,为了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个人提出的议题,一般采用“谁提出,谁整理汇总”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记录整理探究的结论,形成文字记载。

3.完善提升形成个案

由于学情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出现的能力层次性,一些集体智慧下所制定出来的措施、方法、环节,甚至一些问题的认识、解决的切入点等,具体到各班也不一定都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师结合导学共案,针对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情况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提升,突出学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及时效性,形成特色学案。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案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情感目标的达成方式等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不仅仅要关注课堂的教学,还应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从小课堂(即学习小组)向大课堂(整个课堂教学直至社会实践)扩展延伸,让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最后再回到小课堂,在小课堂里交流、总结,最终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根本,教师的集体智慧都应围绕着这个根本展开。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高昂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

4.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集体备课的成果,到了这个时候,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具体是否适用,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体现出了集体智慧的闪光点,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课上的实践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只有通过课上的实践检验找出学案的优点和不足,把优点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理性认识,作为以后教育教学的指导;对不足要提出改正措施,认真总结。对课后反思,要在学案上以旁批的方式进行标注和补充,使学案更趋完善,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还要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集体备课的成果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即使是实践过后,教师们仍然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给予进一步的完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检验,从中发现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查漏补缺,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因此,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要及时反馈、评价,以便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教研组还要建立自己的教案库。既是教学资源的一种积累,能够让组内的优秀资源充分利用,也是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可以让优秀的教育理念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备课组长按照年级、学期进行教案建档,每个人都可以创建、参与、推荐、收藏教案,每本教案都要按着初案、通案、个案、定案的顺序进行整理,上面都要保留每个人的修改痕迹,作为以后教学或备课的借鉴。

三、基于学案的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集体备课时对教学形成硬性规定

教学方案往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传统教学上,教师以讲解为主,不太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案的依赖性大,集体备课时教学设计的程式化强,主要体现在“五统一”:统一的目标、统一的环节、统一的方法、统一的作业和统一的教案格式。新课改下的集体备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课上表现和身心活动。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教师教授同一内容,不同班级也会出现不同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所以集体备课中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是一个框架,里面的许多“集体智慧”更多的只是一种借鉴和预设,每位教师都要学会根据课堂出现的无法预知的各种情况而随时对教学案给予改变、补充、校正。

2.避免集体备课中的集体智慧约束教学个性的发展

无论集体备课中迸发出怎样灿烂的集体智慧,其成果终究还是为教师个体所运用,并最终服务于学生,学生最喜欢、效率最高、最能挖掘学生智慧与潜能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教师与教师、班与班甚至是学生个体与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不但要尊重集体备课中的集体智慧,更要强调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教师的教学个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所以,集体备课中的集体智慧在我们的眼里,更多的是一种借鉴,是一种参考,切勿把它当成一成不变的真理加以生搬硬套,这样会造成教师教学个性的缺失。

3.避免集体备课约束了教学的创新性

个别教师坚持集体备课的权威性,在教学中生搬硬套集体备课预设的内容、方法、形式,把它当成人人必用、班班皆宜的真理,不敢改,不敢标新立异,生怕遭人质疑、领导批评、同行耻笑,教学活动也是按着事先预设好的进行,成为机械的木偶剧。如果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按着集体设计的方案进行,都是一个模式,其结果是既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没有了看问题的发展眼光,严重束缚了教师教学的创新性,课堂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这跟新课改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集体备课重在议,重在相互启发借鉴,相互交流。遵循“个人先备——集体集中——个人完善”的活动思路,使教育教学观念、策略、思想逐步得到完善。在集体备课中达到异中求同——在大家纷杂的意见和见解中,筛选综合出大家都能适用的最佳的指导原则和教学策略,也要在集体备课中达到同中求异——在大家共同的探究成果中,分离出适合自己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的最佳的教育教学策略,来解决教师个人的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教研组学案集体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警犬集体过生日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比例尺(一)”导学案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集体逃学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