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关村+”时代
2015-06-01柳进军
柳进军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关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中关村+”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所谓“中关村+”是指在继续推动中关村创新升级、创业发展的同时,把中关村前沿的科技成果、高精尖的产业、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全球化的资源平台等运用、转移、辐射、借鉴到其他地区,并与当地的特点和优势相结合,从而促使形成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
中关村独特的政策环境与优势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2014年,中关村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达3万多件,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领域。这些前沿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一定的应用与转化,把更多的创新要素注入到各地的产业之中。比如可应用于对京津冀过剩产能的改造,对长三角传统小商品制造产业的升级,以及对珠三角出口加工制造业的转型等,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健康、持久、快速发展。
中关村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推动下,汇聚了包括联想、百度、小米、京东、博奥生物、碧水源、神雾热能等在内的众多创新型企业,已呈现包括互联网、云计算、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在内的“6+1”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聚集的新态势。2014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达五千多家,涉足各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形成较为合理、均衡的高精尖产业布局。中关村可以通过产业联盟合作的方式为其他地区的发展输出优质的产业能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
目前,中关村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近200家,累计入驻的企业超过14000家,出现了像车库咖啡、创新工场、36氪等一批运作模式新、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孵化器,形成了创业教育、创业社区、投资创业、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等多种创业孵化模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服务支持。同时,中关村面向创新创业的政策基金、市场基金体系日益丰富完善,包括“五位一体”科转体系在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及辐射创新模式不断创新升级。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正在形成并不断完善。这个体系是开放的,必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在这里他们会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与支持,从而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成功机率。
中关村汇聚了国内众多的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并因地域、环境、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来自海外的顶尖人才,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中关村拥有高等院校近41所,国家(市)科研院所206家;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中关村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首批授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超过2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是国内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中关村不仅撬动丰富的国内资源,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源,各地优势都可以通过中关村得以发挥和放大,并助推其经济全面发展。
我们正在走进“中关村+”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关村必将迈向更大、更坚实的舞台。“中关村+”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供新经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