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5年行

2015-06-01

中关村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关村园区发展

在百舸争流的创新世纪,政府和市场如何协同,合力推进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国有资本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和活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关村发展集团用5年时间拿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文   本刊记者 吴炜 马文良

2014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可以说,习总书记的讲话直指当今全球化竞争的核心。随着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疗等技术的革新,世界经济和社会形态已经走在了时代变换的转折点上。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移师中关村,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如果说在那次集体学习中,作为讲解者的柳传志、李彦宏、雷军主要代表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成就,而之后中关村创业大街等开街与日益红火也象征着草根创业与民间投资的兴盛,那么,国有资本又可以在创新驱动的战略格局里扮演何种角色呢?

2015年,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表示,今年要“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平台”等又一次引起业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而中关村发展集团,恰恰是典型的一个用国有资本投资,又试图用市场化手段运营的一个平台型公司。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全国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出将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年后的2010年4月1日,中关村发展集团宣告成立,旨在为北京市在中关村产业促进和园区运营领域提供一个统一的市场化平台。发展集团“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引领发展”的理念也由此而来。

5年过去了,中关村发展集团为国有资本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递交了一份答卷,探索出一条国有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中关村之路”。

从助力企业入手

2011年,成立了14年的北京伟嘉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遇到了难题。公司原来做的是传统饲料,摊子大,利润薄、竞争激烈。管理层有心想把公司主业从生物饲料生产转到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型动物疫苗的科研——但一提科研经费,大家就“哑火”了。

转型需要真金白银,公司努力自筹了几千万元后,还有400万元的缺口却很难补齐。

2011年底,经过全市重大项目联席会的批准,一笔400万元的政府统筹资金打到了伟嘉人的账上,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代持。“从业十多年的伟嘉人已经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市场渠道也相当可观,只需要补齐一块研发经费缺口,就能‘引爆公司的转型发展了。”发展集团负责伟嘉人的项目经理回忆。

一时间,伟嘉人开始从著名高校引进科研人才、启动产业转化基地建设,这些筹划了很久的工作被“激活”。2013,公司完成了三种新型疫苗的开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比项目实施前分别增长了71%和1556%。

这只是一个例子。

神州泰岳公司“基于国产中间件面向IT服务管理领域的业务运维管理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利时公司的“高速铁路列车控制信号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第一批股权投资项目,均由发展集团代持管理,由于被投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完成使命的统筹资金得以成功退出。

在对和利时的具体扶持方式上,发展集团创新性地采用了共有知识产权方式,出资1500万元支持该公司“高速铁路列车控制信号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最终促使该项目已取得2项发明专利,并顺利实现产业化。企业通过该项目成果还成功开拓了香港和美国等海外市场,对中国高铁装备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长城企业战略咨询所所长王德禄认为,对于资金饥渴的“瞪羚企业”、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企业来说,中关村发展集团多种金融融资创新对其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成立以来,集团累计储备项目2288个,通过代持政府资金、自有资金和参设基金等方式,投资和服务落地项目365个,投资额70多亿元。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种投资模式本身就是政府财政体制机制改革的新探索,也是活化国有资本的一种手段。在这方面,中关村发展集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从统筹园区发展切入

科技园区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扶持创新企业的一个空间载体,也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地。

发展集团本身,就是在原“一区十园”开发建设公司基础上,投入部分资金重组设立而成的。集团注册资本超过百亿元,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9家。

在它旗下,包括多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运营公司。它也参、控股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丰台科技园、昌平科技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电子城等重要的中关村分园。

如果说每一个园区都是一个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所扮演的则是平台统筹者的角色,兼具“政府”与“公司”双重属性。

作为一个中观经济体,中关村发展集团以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和园区发展为三大业务,成为北京市以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加强统筹,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发展的重要操盘手。

在园区的建设上,发展集团围绕统筹“一区十六园”发展,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扩建一批”的总体思路,统筹协调支持区县各园区开发建设,努力推动各分园实现高端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带动示范区规划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资源需要更大程度的整合,企业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化平台,项目落地和产业化需要更具体细化的综合服务。”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说,“这就是北京成立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初衷。”

“通过重组‘一区十园开发建设单位,在北京市级层面,发展集团打通了分散在各区县的土地等资源使用渠道。”于军说。通过项目指导、融资、统筹规划等方式,发展集团加强对各分园开发建设子公司的引导和支持,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加快了重大项目落地,促进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了高端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相关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现在中关村拓展为‘一区十六园,发展集团将与各分园所在区县共建园区,进一步完善中关村创新体系。”于军补充说。

目前,中关村生命园三期、大兴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国防科技产业园、延庆园、房山园、中关村壹号等特色产业基地和新型孵化器的规划建设正稳步推进中。

2014年1月初,发展集团联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诚信托公司共同出资100亿元成立中关村园区发展基金。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孵化器建设等围绕中关村园区建设的项目,都将受惠于这一基金。发展集团仅出资5亿元,却撬动了95亿元的社会资金共同支持中关村园区建设,实现了近20倍的资金放大效应。

在中关村的园区建设上,中关村管委会有协调各区科技园的职能,但它本身是一个行政机构,而且,按照目前的政策,中关村各分园实行“双重领导、以区(县)为主”的领导体制,在真正的项目实施上有时会力有不逮。而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企业,可以在重大的项目的实施、重大的土地开发等处发挥自己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分园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的弊病。

从金融服务提升

资本不仅是创新创业的驱动力,更能为创新创业插上飞翔的翅膀。

2013年11月,中关村百千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百千万”平台)成立。中关村发展集团是其主要实施主体。

“百千万”平台是指,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市政府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公共政策、服务机制和市场机制创新,培育具备资金融通放大功能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产品和项目,吸纳带动千亿元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源聚集中关村,激发万亿元规模的产出效能。

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初步形成了创业投资、科技担保、小额贷款、科技租赁、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等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初步覆盖了科技型企业成长全过程和产业发展全链条。能充分利用金融工具优势,有效提升国有资本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发展集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围绕项目源头、不同阶段、行业领域三大维度,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构建“中关村基金系”。目前,集团及子公司共参与设立33支创投基金、8支天使基金,已设立的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

以水木启程基金(基金一期)为例,它是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启迪控股发起设立的,基金规模为4150万元,存续期限7年,所有资金都用于投资扶持清华大学重点学科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目前基金投资超过项目10个,涉及生物能源、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项目平均年化收益增长率超过30%。

此外,发展集团旗下担保公司累计实现担保规模突破1100亿元,服务客户中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70%,综合经营指标在全市乃至全国位居前列。小贷公司累计贷款总额近百亿元,发放贷款1760笔,60%以上客户为示范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集团还成立了全国首家国有知识产权商用化公司和北京市首家科技租赁公司,租赁公司正式运营两年来已签约项目128个,租赁投放额24.5亿元。担保公司放大倍数达到10倍,基金放大倍数达到18.8倍。

成立五年来,发展集团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整合配置资源,创新国有资本投资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自身实力也不断提升。目前,发展集团总资产871.47亿元,净资产188.15亿元,获AAA长期主体资信评级,并且成功发行了企业债和中票。

正如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指出的,科技创新是政府、人才、资本、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本越活跃,创新就越活跃,资本正日益成为驱动创新的关键要素。通过科技金融的杠杆作用,国有资本的身影开始活跃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

从产业集群发力

“产业集群”一词最早由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结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国内外各产业集群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以政府对集群创新发展的作用来看:在硅谷地区,当地政府的作用显得比较微弱;而在台湾新竹园区,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作用非常关键,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一直是台湾新竹地区快速发展的外生推动力;而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是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较强的政府意愿, 科技园区内的各种经济或学术形式受到园区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政府的双重管辖。

中关村的特殊性在于,它比一般的国内科技园区,因为临近大学、研究所等智力密集区,并接纳了大量海外归国人才和投资,它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有着更多的自发性。即使如此,在区域产业的长远规划和发展上,政府的调节还是非常必要的。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支持,成了中关村发展集团的一个职责和使命。

发展集团不仅运用投资手段,也通过专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注重发挥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比如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团于2014年7月29日,代表北京市出资设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基金和自有资金将投资近20亿元支持中芯国际二期项目,出资10亿元支持紫光集团收购锐迪科,筹划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成为北京市实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的重要平台。

北京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的成立,创新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这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

北京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采取了市场化的方式。比如,设立了母子基金投资模式。基金总规模300亿元,由母子基金(1+N)模式构成,即设立1支母基金与N支子基金。这种基金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北京乃至全国的集成电路行业中优秀的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实体或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了产业综合竞争力。

为了管好这只基金,发展集团还和北京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遴选专业的市场化管理机构。选出了盛世投资作为母基金及制造和装备子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清芯华创作为设计与封测子基金的管理公司。

据悉,基金还将大力引入海外资源,将与韩国、台湾、硅谷等地资本及企业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将海外资本引入北京,并通过资本的力量带动海外技术、人才、项目落户北京。实现财政引导资金的放大效应和产业促进效应。

除了集成电路产业进行投资,发展集团还采用多种方式,对多种前沿产业进行了投资。以投资产业链为例,从物联网的“点对链”投资,到智能交通等领域“点对群”投资,发展到云计算的“群对群”投资,充分发挥了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政府投资平台与资源整合平台的导向与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以及其中的关键企业,成就了一大突破。

投资风格渐成

用国有资本推动企业和产业创新升级,这在其他国家也有先例。

早在1992年,以色列政府就曾出资1亿美元设立Yozma风险投资基金,由国有独资的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引入国际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设立多个子基金。以色列政府承诺不干预基金运作,并与投资方共担风险。通过有效的引导,最初设立的10只风险投资基金全部获益。以色列政府也在1998年通过拍卖和转让股份的方式撤出全部国有资本。在政府资金的带动下,目前以色列人均风投资本额居全球首位,总额则高于多个欧洲国家之和。

而在中国,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实践也证明了国有资本的特殊作用。王德禄指出:与追求商业化利润为主要目的VC/PE不同,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区域经济的组织者,对园区内产业价值链的发展肩负重任,从他们发起的组合投资可见,其投资已经覆盖到不同的业态,为产业链的完善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这是与社会资金最大的不同。

这种自觉而纯粹的对产业的支持,在国有资本的背景下可以做得更从容。

据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助理龙宜彬介绍,5年来,发展集团在推动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确立了与社会资本互补、不以赢利为第一目的的投资取向,不与社会资本争项目、争市场,重点关注大学和科研院所转化类项目以及一般社会资本不愿进入的项目或其他早期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支持,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体系,同时也有效分散社会资本的风险。兆易创新、北斗导航等项目都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由于集团的率先投资带动了社会资本的跟进才获得更大的发展。

发展集团还完善了科研院所和大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道:面向重大项目和重要科技成果主要来源渠道,聚焦大院大所大学、聚焦央企和军民融合项目、聚焦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和高端项目,建立项目挖掘机制,初步形成了可持续的项目发掘通道。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基金的设立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立的水木启程基金、水木扬帆基金等,就直接支持和加快了项目的就地转化。

服务支撑能力彰显

随着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关村一步步地向全球创新中心的既定目标一步步地走去。中关村发展集团,几乎和年轻的中关村示范区同步成长。作为政府引导市场之手,中关村发展集团是中关村体制机制创新的直接实践者。可以说:中关村之路,每一个路段都有发展集团的身影。

通过纵横捭阖、辛勤经营,发展集团初步打通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通道,完成了各种“对接”:如通过资产重组促进产业与资本对接、搭建平台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对接。推进了集团职能由单一园区开发建设向综合运营服务转变,各园区由分散发展向统筹布局转变。

发展集团还促进了国内与国际对接,实现高端资源整合由区域向全球拓展。集团积极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解决高端原创性技术不足、产业落地空间有限等问题,将科技孵化和吸引人才前置到海外,运用“基金+孵化器”模式,挖掘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高技术项目和技术。大约在2012年至2013年间,发展集团在美国硅谷、加拿大渥太华和芬兰赫尔辛基设立了孵化器,就地挖掘和培育项目。集团与斯坦福大学张守晟教授等合作设立了丹华基金,还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新发现资本合作,采用“1+1”模式引进美国高端医疗器械技术项目落地中关村;最后,设立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和中以创新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要素的展示、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链接平台和整合平台的作用。

现在,发展集团还有一个规模5亿美元的中关村海外并购基金正加快推进。

此外,发展集团紧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需求,积极创新资本运作模式,推进了高精尖产业布局和项目落地;运用多元化资本市场和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政府决策部署。

中关村发展集团,不仅担当了园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也成为了示范区扩区发展驱动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领跑者和京津冀区域合作探路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发展集团与滨海高新区、宝坻、石家庄、保定、乌兰察布、南阳、溧阳、衢州、绍兴等地,开展了基于当地资源禀赋的多种模式的创新合作,对外输出中关村的创新品牌和资源,同时为中关村企业拓展市场空间。

五年磨砺,中关村发展集团还搭建了高效便捷的项目落地服务网络。依托政府背景,广泛对接区县、部门、企业和相关社会机构,了解支持政策、熟悉工作流程、搜罗空间载体、推进工作联动,形成了一条服务高新技术项目落户中关村的快速通道,既帮助创业人员解决了繁琐的手续办理问题,也有效推动了中关村落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集团已经形成了实施大项目、谋划大产业的工作能力。培养了一支具有宏观视野和强烈“技术偏好”、熟悉市场规则的投资队伍,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市场化的项目筛选、立项、尽调、决策和投后管理流程。

发展集团先后主导或参与了中芯北方、纳米能源所、紫光集团收购锐迪科和俄制直升机等重点项目的实施,策划开展了对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交通、移动互联网和集成电路等大产业的集群投资,初步彰显了对首都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5年来,集团确立了推动和支持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主力军的地位。集团产业投资与园区发展、科技金融板块协同、互动,活化了示范区创新要素,推动了一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支持和帮助了一批项目的成长壮大,初步探索了一条以市场化手段配置政府资源,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中关村之路”。

励精图治憧憬未来

时代瞬息万变,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互联网+”的大潮下,传统产业纷纷转型,软硬件逐渐融合,技术至上的时代也将逐渐进入技术和思维并重的创想时代。同时,在中央的号召下,祖国大地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在形成。

与热火朝天的民间资本不同的是,我国国有资本的产业化投资和创业投资依然不足。

许强认为,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科技创新支出规模,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导向推动作用,把这部分资本活力发挥出来,更大规模和范围地参与到创新创业,资本对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才更大。

那么,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并不遥远的“十三五”(2016年-2020年)时期将会怎么做?

据中关村发展集团战略发展部陈忠敏透露,发展集团已经初步设定了“十三五”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中,发展集团除了延续原来的既定目标之外,发展集团还会有一些新的动作。在科技金融业方面,集团将择机进入互联网金融、创业金融、银行、证券、公募等新业务;在园区发展业务方面,集团将按照科技新城/创新社区模式,建设若干国际一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在产业投资方面,发展集团将打造以“天使母基金、创投母基金”为基础,“一批专业化产业投资子基金”构成的“基金系”,从LP向GP转变,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放大作用。

最后,伴随着车库咖啡、中关村创业大街等热火朝天的蔓延之势,发展集团对创业孵化和投资也开始有了计划:搭建科技服务板块,组合“孵化+创投”模式,加大天使投资服务。

5年积聚,5年前行。在成绩斐然的同时,中关村发展也会面临挑战。毕竟,作为一个大型国企,如何在运用国有资本时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如何确保政府资源使用流动的正确性与公平性?如何保证资金和政策准确到达真正代表科技趋势的企业和行业?一切都需要认真面对。

风云际会,蛟龙腾渊,中关村发展集团已经走在路上。在国内外创新创业的大好形势下,作为一支国企力量,它既担负政府使命,也接受市场洗礼,汇入时代的大潮中,相信它能不断突破、砥砺创新,建立新的功绩!

猜你喜欢

中关村园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