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5-06-01王晓林等
王晓林等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体育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缩短城乡体育教育差距,实现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进行深刻分析,为省内外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快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绥化市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学者对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涉及面不广,只能在个别文章中有所提及,在现状、制约因素、发展策略等方面比较“缺乏”,非常有必要设立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国外因城乡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就绥化市新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研究未见有成型的学术观点与专门的论著,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依凭现有的学术资源,对绥化市新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弥补这方面的研究“缺憾”。这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农村体育政策,推动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为绥化地区新农村体育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有利于提高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水平,拓展研究空间,也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选择
主要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
2.2 方法选择
通过查阅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学校体育、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农村群众体育健身、农村体育人口等相关资料,获取文献资料基础数据;根据研究内容实地调研绥化地区所辖各农村、相关政府网站,了解掌握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并运用比较归纳、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统计,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3 结果分析
3.1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首先,人的因素:绥化市正在努力改善农村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缺失问题。但是,相对于百万人口的农村来说,目前培养的体育人力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制约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水平。此外,绥化市农村人口分布格局也存在着差异,在距离城镇边缘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普遍良好,农村的体育参与意识也比较高。与城市人口的体育参与意识差距较小,而相对于距离城镇较远且是贫困县(例如明水、望奎、青冈)的乡村,由于经济状况、资源环境、场地设施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人口体育参与意识相对淡薄,体育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与城镇之间的差距明显较大。其次,物的因素:根据2014年4月下旬,绥化市体育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开展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的反馈数据可知,目前各市县部分乡村存在场地器械面积不准确、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不能满足当前农村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群众健身的实际需要等问题,并已经成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大部分乡村也存在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专业维护人员、维修保养不及时、部分器械存在安全隐患、不能科学合理使用等问题,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使农村体育教育环境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再次,财的因素:资金投入是制约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绥化市各市县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但是从整体上看,资金用途比较单一,用于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明显较多。而用于培训体育人力资源、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体育文化活动站和乡村体育俱乐部、开展体育扶持共建等专项经费较少,这就使全面开展农村体育教育活动受到了限制。最后,制的因素: 目前,绥化市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力度相对薄弱,大部分乡村没有体育管理机构,而组织机构比较健全的主要存在于乡村中小学,这使农村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组织与管理,教育活动缺乏科学性,存在盲目性。也给国家体育政策的学习、宣传与实施带来了困难,使农村人口对于国家体育政策导向不了解,逐渐形成边缘化的趋势。
3.2 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3.2.1 人才培养
绥化市各级乡镇政府应积极注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员、体育教师等方面的农村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引进、培训与开发,使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城镇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针对贫困县农村体育教育的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出专门政策,采用专人负责的态度,对人力资源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进行专门培训,这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缩短城乡之间体育人力资源的差距,实现均衡一体化发展。
3.2.2健身俱乐部
在农村构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目的就是根据目前农村体育人口分布及类别,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引入、传授与普及体育健身项目,转变观念,增强健身意识。
3.2.3社会支撑
目前,体育教育资源最丰富、最先进的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农村体育教育可以依托地方学校丰富的教学、训练、科研、人力等资源,在农村体育场地设计开发、高校体育社团服务农村体育、农民体育知识技能培训、农村体育竞赛训练、体育社会指导员等方面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支撑,例如体育健身机构、体育职业技能机构、科研机构、体育企业等力量,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咨询、募捐和筹划等服务,提高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宣传面和支撑面,拉动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速度。
3.2.4少数民族体育
目前,绥化市农村可以根据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挖掘、整理、继承与发展农村现存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实施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使农村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教育的实践基地。这不仅继承发扬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而且也使广大农村人深入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3.2.5扶持共建
绥化市体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走出去,利用省外发达的乡村与绥化市乡村进行联合扶持共建,实行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经验,在体育人才、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健身指导、体育产品,基本经验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对接扶持共建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绥化市农村体育教育水平和质量,缩短城乡差距,而且还能够使我国农村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3.2.6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教育
绥化市欠发达地区主要指所辖范围内的贫困县(包括明水、青冈、望奎、兰西)内的乡村,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使其体育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县市的农村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快绥化市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网络信息化,利用网络媒体开展体育法制、价值观、欣赏、保健等体育知识教育。在资源、环境、人才、资金等领域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速度,缩短城乡体育教育差距。
3.2.7体育经费
资金是推动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面对当前农村体育教育发展资金短缺的现实情况下,绥化市乡村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采用政府投入与社会融资的方式,也可以积极联络社会名流、企业、公司等实行募捐,拓展体育教育经费渠道,聚集社会各界闲散资金,为发展农村体育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金玉. 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2]张小民,李杰. 辽宁省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3]王晓林.新农村体育发展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
[4]马为民.现代远程教育要关注农村体育教育事业[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4).
[5]耿海燕.新时期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探讨——基于河北省的调查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
编辑∕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