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育人工作之主题实践活动研究

2015-06-01孙伟成于洋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高等学校实践活动

孙伟成 于洋

摘要: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如何以创新的方式,加强育人者的自身建设,是全体教育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是对传统工作的创新。笔者尝试以理论的视角,对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性的积极意义进行分析阐释。

关键词:高等学校; 三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实践活动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终极目标,涉及到办学环节的方方面面,贯穿工作始终。概括来说,包含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个方面的工作,简称“三育人”工作。自1984年开始,我国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三育人”工作,育人工作即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得到明确。在学校的诸项工作当中,“三育人”工作是学校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在工作整体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实践育人工作新要求,将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升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高度。

在育人的实践过程中,育人的施动者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育人的效率,影响到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因此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是育人工作的硬道理,教师的自身素质是育人工作成功的前提,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高教育综合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障。笔者认为,在诸多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尝试中,主题实践活动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新时期“三育人”工作的实践创新。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高校在加强育人工作方面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但不能否认,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要面对新的挑战。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高校教师队伍成倍增长,许多新教师年轻有为、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在给学校输送新鲜力量的同时,也给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教育带来考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教师价值观念扭曲,对自己要求不严,不知道为人师表,甚至出现失德、违纪行为,令人担忧。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发展建设进程中首要解决的命题。

传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手段,多数是停留在听报告、看资料、谈体会等层面上,以说教为主,更多表现为单向灌输式。一些做法传承于计划经济时代,囿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一些过去通行的办法拿到今天的教育实践中,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效率低,效果差。如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创新,重考试轻发展等。如今已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优化变革期,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总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顺应社会的进步因时而动;要求师德师风建设者必须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在工作中审慎思考,以创新思维提出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路径;要求通过开展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育人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主题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践是人们自觉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占首要地位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的正确思想和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只能通过参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第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实践不断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为深入认识世界提出新的课题,创造出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其它的物质条件。同时,人们的认识能力通过实践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基础和重要组成。中国各时期的领导人都十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当前以实践为核心的实事求是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指导思想。

(二)政策保障

2012年,国家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中宣部、文化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要采取高效可行的办法,紧密结合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同时,努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推进高校的科学发展。

(三)自身优势

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育人工作中被广泛采用,自身优势决定了它在工作实践中的主导性地位。首先,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材丰富。所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与青年学生成才紧密相关的题材,如革命传统知识、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技能教育等都可成为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其次,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一堂传统形式的课程,可以是一次深入革命圣地探访伟人革命足迹的考察活动,也可以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及育人本领的教学实践比赛,也可以是科研团队围绕育人具体问题展开的科学研究活动。第三,主题实践活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由于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活动富有多样性,可选择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教育时效性的活动方式,如情景式教学、角色换位体验等类型的实践活动,具有事半功倍的收效。

三、主题实践活动在育人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参与型主题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也是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是师德师风建设,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为重。

革命传统教育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重走革命道路、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主题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工作者育人工作水平的有益尝试,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此类主题实践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为主线,进一步弘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精神。在活动中,突出秉承传统、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精神全面发展、繁荣校园文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实践做法为,组织“三育人”先进个人标兵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学习和考察,缅怀革命先烈,重走革命道路。通过情景式教学,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贴近历史,学习革命先烈的立党为公、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精神;身临其境,感知共和国奠基者,在革命的艰苦岁月信念坚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对井冈山和延安等革命圣地的参观、走访、学习、研讨等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育工作者对育人工作的认识,强化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实质的把握,加深对社会主义和新价值观的理解,将我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精神财富运用到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实践中去,用科学务实的革命精神指导育人工作。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幸福感的思考、对危机感的认识、对责任感的承担、对团队感的凝聚、对荣誉感的体会。振奋精神,光大传统,弘扬时代最强音,鼓舞、教育新一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以强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科研型主题实践活动

科研是为了增进知识或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的工作,为具体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为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育人实践随着教育的持续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要圆满完成育人工作任务,育人工作者要准确应对出现的变化,需要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保障育人活动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开展“三育人”科研工作,为育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问题的平台。2007年5月,学校党委决定设立“三育人”科研,作为学校管理科研的一部分,为全校育人工作不断提升层次提供理论支持,推动育人工作深入发展。制定了《黑龙江大学三育人科研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行为,办公室设在工会。2007年首届科研共有35个项目获准立项,参与人数达150人。2012年第二届“三育人”科研,共有30个项目获准立项。一届科研项目全部结题后,编制成“三育人”科研项目成果汇编,将科研参与者的论文和调研报告集结成册,作为“三育人”工作阶段性理论成果,用于育人实践参考。

定期召开“三育人”工作调研,为工作提供舆情参考。组织部门工会主席、总支书记、辅导员、优秀教师代表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与会人员对“三育人”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对项目管理进行完善。增加项目覆盖面,加大资助力度;在立项申请上向基层青年教职工倾斜,鼓励他们申报项目的积极性;扩大研究成果的范围,研究成果既可以是论文或调研报告,也可以是实践中被采纳的收到成效的工作方案。同时,加强与省教育工会和在哈高校的工作联系,保持工作交流常态化,就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研讨。通过开展研究活动,紧密结合新形势,不断推陈出新,对育人格局的形成、育人氛围的营造提供助推力。

(三)以评选先进树立模范典型为手段的拓展型主题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宣传和树立育人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形成人人求上进,个个争先锋的育人氛围,形成优良的育人风气。通过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挖掘育人先进人物的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树立育人工作的标杆和旗帜,使大家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建立完善创优争先制度,定期开展先进评选活动。将评选表彰先进视为日常性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完善的制度框架支撑,每两年开展一次“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在育人实践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在先进评选活动中突出教书育人的位置,所占比例不少于评选总数的60%。推荐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参加省和国家级“三育人”先进评选和“师德标兵”、“模范教师”评选。充分利用校庆和教师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如在建校70周年之际,开展了校庆70周年“三育人”先进个人标兵的评选活动。对在过去10年的育人工作实践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和表现突出的先进事迹进行发掘,共评出先进个人标兵10名。通过评先进树模范活动开展,树立了典型,激发了教职工的育人积极性,提高了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面做好先进事迹宣传工作,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通过举办育人工作先进事迹展览、设立师德论坛,通过设立网络育人主题实践活动平台,宣传育人典型的先进事迹,推广先进的育人做法和经验,增加育人主题实践活动的感染力。邀请名家、名师和身边的先进典型开办专题讲座,理清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探索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营造出全员育人氛围,不断优化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

四、开展育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原则

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既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要重视旨在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加强经费支持,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学校党委领导、行政配合、工会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党政工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为了保证活动有效开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设计育人主题实践活动时应当把握好如下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实践证明,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特殊历史时期,在培养合格人才的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紧紧依靠党组织,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党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各级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推进方案,为育人工作提供方向保证和组织保证;要努力争得行政的大力支持,形成扎实有效的工作配合,使工作设想得到及时准确的落实,为育人工作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的组织带动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组织与教职工群众的联系,充分调动教职工的育人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扎实做好育人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育人工作格局,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全员与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最终目的,所有的育人工作的开展、育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要服务于这一目标。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学校育人全过程,以其为经纬,不能偏离方向,使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传播者,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成才的教育引导。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为纲领,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培养出合格人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广达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育人工作水平,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育人工作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行为的施动者和受动者都是人。在设计育人主题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实事求是,周密准备,精心谋划,将重视人、尊重人、提高人贯穿活动始终。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育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育人的实践中,必需突出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综合各方面因素,处理好存在的问题。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理论引导,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人才观和教育观;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操守,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要通过不断优化高校内部治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教师知识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的机制,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四)坚持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贴近实际坚持创新,是育人主题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成效的不竭动力源泉。惟有贴近实际,才能真正体现时代性,有效把握规律性,不断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惟有创新,才能坚持与时俱进,富于创造性,使育人工作的理论、方法、手段等跟上时代脉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需要;才能使育人工作者思想、意识、观念、素质和能力适应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2]袁贵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中国教育报,2012,(1123).

[3]赵志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4]韩泽春,王秋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编辑∕高 伟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建设高等学校实践活动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吹响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号角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