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阶段变化特征
2015-06-01王友板张惠珍
王友板 张惠珍
摘 要:以跨理论(TMM)中的阶段变化结构为主线,结合自我决定理论,讨论体育锻炼各种动机形态随阶段变化而呈现出的相应特征。以706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我决定动机并不随运动阶段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约22.1%的个体有这一变化过程,需要进一步研究;自我决定动机只是影响运动阶段变化的重要因素,从无动机到动机内化的过程具有一定复杂性。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跨理论模型;动机;动机阶段变化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人民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从而越来越关注体育锻炼。在这一情况下对体育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阶段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自我决定理论(SDT)在近十年才得到运动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研究刚刚起步,体育锻炼背景下的SDT研究更为少。本研究以跨理论(TMM)中的阶段变化结构为主线,结合自我决定理论,讨论体育锻炼各种动机形态随阶段变化而呈现出的相应特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主观抽样法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然后选取800名大学生,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后删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706份,有效率88.2%。其中男生223人,女生483人;年龄在19~26岁之间。
2.测量工具
变化阶段量表。该量表由Marcus编制,后经马勇占等人修订。共5个题目,用来区分被试者的5个锻炼阶段,即前意向、意向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要求被试者选择1道最适合自己锻炼情况的选项。20名大学生被试间隔2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9。
运动动机量表。采用Markland and Tobin修订的锻炼行为调节量表(BREQ-2)测量不同自我决定程度的动机形态。该量表由19个题目组成,共5个维度,分别为无动机、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内在调节。采用Likert 7点计分法,从“1=非常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00,0.773,0.687,0.621和0.751,基本达到心理测量学的
标准。
3.数据统计
运用SPSS 19.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对象的锻炼阶段分布情况
(1)锻炼阶段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706名调查对象的分析,发现1名未填写所处阶段,其余705名调查对象不均等的分布在5个锻炼阶段上。前意向阶段(目前没有锻炼,在未来6个月内我也不打算锻炼)有128人(男26人、女102人),占总数的18%;意向阶段(目前没有锻炼,但我打算在未来6个月内开始锻炼)有170人(男50人、女120人),占总数的24%;准备阶段(现在偶尔锻炼,在未来一个月内,我打算开始规律锻炼)有273人(男78人、女195人),占总数的39%;行动阶段(我已经在规律锻炼,但持续时间不足六个月)有92人(男35人、女57人),占总数的13%;维持阶段(我从事规律锻炼时间已经超过6个月)有42人(男34人、女8人),占总数的6%。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锻练,偶尔锻炼的学生最多,但能规律的个体只占总数的19%。在五个阶段中处于准备阶段的学生最多,处于维持阶段的个体最少。
(2)锻炼阶段的男女分布情况
■
从以上两图可知,无论男生和女生都在准备阶段出现一个峰值,人数最多;在准备阶段前随锻炼阶段的变化,人数不断增加;而在准备阶段后,随锻炼阶段的变化,人数下降。不锻炼的个体都比规律锻炼的个体多。但是,男生不锻炼和规律锻炼差别不大,女生的差别很大。男生比女生更热爱体育锻炼,能持续地坚持体育锻炼的概率更高。从男女的比较还可发现,女生处在维持阶段的个体最少,而男生则是处在前意向阶段的个体最少。说明男生中,没有锻炼意向的个体总的比女生少。而女生则是相比男生,不能维持规律的锻炼,相对缺少持续体育锻炼的动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相比男生,更应注重激发女生进行持续锻炼的动机,以促进女生进行规律锻炼。在跨理论模型的变化阶段中,男女生是存在差异的。
2.锻炼阶段与动机的关系
锻炼阶段与自我决定动机之间,像藕一样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很想去寻找他们的关系。下面采用多种方法去找寻它们之间的关系。
自我决定动机=无动机×(-3)+外部调节动机×(-2)+内射调节动机×(-1)+认同调节动机×2+内在调节动机×3,经过Excel的计算得出所有调查对象的自我决定动机得分。然后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见附表。
总体来说,自主性动机对运动阶段的判别正确率不高(仅为22.1%),主要是因为对第2~4阶段的判别正确率较低。这三个阶段的判别正确率都只有百分之十几。相对而言处于前意向阶段和维持阶段的判别正确率较高。前意向阶段的122人中有60人获得正确判断,正确率为49.2%,而对维持阶段的正确判别率较高,达到78.9%。分析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二阶段的164人中,有73人被错误判别到了第一阶段。说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作为没有锻炼意图的阶段。处于这两阶段的人在动机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两个阶段自我决定动机形态内部区分度不高,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处于第四阶段的总共有87人的有效数据,但是有45个被误判到了第五阶段,即维持阶段,仅有9人可以正确归类,大半是误判。而第四、第五阶段都是规律运动的阶段。动机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内化。个体能够规律锻炼,只是锻炼的持续时间有差别。因此,他们所呈现的动机特征是有类似性的;而第三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有锻炼行为但不规律,偶尔进行锻炼而还未进行规律锻炼。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数也是最多的。这一阶段的个体的动机不稳定,随时有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可能变成规律运动的个体,也可能变成不锻炼的个体。十分的复杂,个体的动机特征相对也千差万别,动机的阶段特征很不明显。维持阶段的判别正确率达到78.9%,说明在这一锻炼阶段,学生的自主性动机较高,动机内化,表现出明显的维持阶段的动机特征。
虽然体育锻炼自我决定动机在变化阶段中未呈现出明显的5阶段动机特征,但是如果从3阶段角度入手,将前意向和意向阶段归为一个阶段,将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归为一个阶段,然后把准备阶段归为一类。这样体育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阶段变化特征会明显得多。总体而言,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自我决定动机有一种从无动机到动机内化的变化过程。但是内化的过程是很复杂的,还会出现一种反复现象。因此,就没有呈现出一种从前意向阶段到最后维持阶段的明显阶段变化特征。
自我决定动机对前意向阶段和维持阶段的正确判断率较高,分别达到49.2%和78.9%,说明前意向阶段相对无动机比较明显,而维持阶段相对动机内化较明显,以内部动机为主。
体育锻炼自我决定动机随运动阶段的变化呈现出从无动机到动机内化的过程,但其内化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因此,就没有呈现出一种从前意向阶段到最后维持阶段的明显阶段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徐丽丽,毛志雄,张一民,等.国内锻炼行为改变领域跨理论模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4.
[2]尹博.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03).
[3]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段艳平,Walter Brehm,Petra Wagner. 试论当代西方锻炼行为阶段理论[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04).
[5]张平,陈善平,潘秀刚.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4).
[6]林桦.自我决定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7]苏煜.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高中生体育学习缺乏动机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8]刘丽虹,张积家.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53-59.
[9]马勇占,王高锋,王东升.体育锻炼领域跨理论模型研究述评[J].浙江体育科学,2012(04):94-97.
[10]解缤.身体锻炼的动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进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04):40-4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