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构建科学概念

2015-06-01任万学王亚莉

新课程·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感性形状概念

任万学 王亚莉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但是由于概念形成的途径不同,儿童头脑中的概念有科学的概念,也有不科学的概念,这些都统称为前概念。它们在学生头脑中却根深蒂固,不易改变。科学概念是来自科学家共同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基于实验研究的结果,是有组织构成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它对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如何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构建科学概念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对概念的认识不够全面系统,甚至会导致认知的错误。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鸟”一课时,教师往往会问:“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鸟?鸟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会各抒己见:“鸟是会飞的,鸟是长翅膀的,鸟是下蛋的,鸟是长羽毛的……”显然,这些回答是不够全面的。对于以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该有所了解,在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不受打击的情况下,给予肯定和否定,并进行引导,使之对客观事物产生科学的认识。

二、有效利用前概念

有效利用前概念,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为科学概念的學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鸟”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对鸟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启发和引领学生:鸟会飞,但会飞的都是鸟吗?如蝴蝶、蝙蝠。乌龟会下蛋,是鸟吗?小狗长毛,是鸟吗?显然这些都不是鸟。那么,究竟什么是鸟呢?单从某一方面去讲是不行的。我们应该从以上各个方面找出鸟类所具备的共同特点:首先,从运动上看,会飞的都是鸟吗?鸡、鸭、鹅都是由能展翅高飞的鸟驯化而来的,但它们现在都飞不起来了,难道它们就都不是鸟了吗?所以,从运动方式上无法判断。然后,从繁殖方式上看,鸟都是用卵来繁殖的,这是一个共同点。接着,用鸟身体表面长的毛来观察,鸟的毛与猫、狗的毛有什么区别?猫、狗的毛是一根一根的,而鸟的毛是一片一片的,是羽毛,这样我们就真正概括出了鸟的特点。

三、引导学生发现科学概念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学生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主要机制是顺应,是指把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新现象。也就是说,当新知识和原有认知有较大差异和矛盾时,必须将原有知识进行结构调整和改变,接纳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例如,我们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会问:“同学们,你能拿起比自己重上几倍的重物吗?”(不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工具——杠杆。看它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知,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学生就会意识到:如果给我们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们就可以搬起比自己重上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的重物。解决了学生前概念和科学概念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

四、构建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是对自然现象、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抽象的产物。在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向学生提供形成科学概念的感性材料,而不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参与加工,构建起来的科学概念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才能得到扎实的科学概念。例如,在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把一张纸将保持原有形状不变和变成V,U,I,L等形状相比较,看谁的抗弯曲能力强。通过实验表明,只要这张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就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把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与理性材料相结合,我们就得出了“只要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就有所增加”这一科学概念。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把知识进行延伸,把变形后抗弯曲能力增加的强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为什么有的增加得多,有的增加得少?变形后的物体“谁的厚度增加得多,谁的抗弯曲能力就增加得多”。接着,再让学生解释“立木顶千斤”,以便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感性形状概念
挖藕 假如悲伤有形状……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幾樣概念店
你的形状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