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生命载体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的有效利用

2015-06-01李妍

新课程·小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载体生命

李妍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资源有很多分类方式。新课标引入“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的概念”,把课程资源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生命载体”主要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長等。而“非生命载体”泛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纸质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等。那么,在当今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大背景下,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利用非生命载体资源呢?本文主要从四点进行论述。

一、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课程标准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直接指导者。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必须熟读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课程内涵。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学校周围有什么》一课时。我首先研读了课标中的相关内容:“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线图。”教学建议:“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看平面图、寻找学校设施或周边标志物的活动。”结合教学建议和本校三年级学生特点,我和学生一起制订了调查计划,并按照学生的家庭住址分布情况进行分组。学生组内决定调查路线和分工等具体情况,有了良好的准备之后学生调查起来也是事半功倍。

二、教学用书是课堂教学的参考

每门课程都会有自己学科的教师指导用书。也有一些叫做“教师参考书”。“参考”这个词我觉得非常恰当,我们要取其优点,去其糟粕。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准备、教师建议、图片解析对我们课堂教学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如,三年级下册《变化中的社区》一课,我修改了教学目标:(1)列举金家街社区的2~3个方面的变化。(2)通过图片、录像感知社区的变化,发现社区的进步。(3)形成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态度。充分采纳教学准备和教学建议,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收集相应的照片和资料,课堂上学生学起来津津有味,目标达成度很高。

三、影音资料是课堂教学的羽翼

随着科技的发达,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影音资料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用到,怎样利用才能让课堂更有效呢?我认为首先要控制好时间。录音也好,影像也罢,在课堂上播放的时间切记太长,个人认为5分钟以内最好。其次,要注意甄选,趣味性和有效性要兼顾。播放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观看,选取有意义的。并不是每一课都一定要有视频,但如果播放了就一定要有效果。

四、自制教具是课堂教学的法宝

教具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但更多是在数学课上,品德与社会课上用得相对较少。其实品德与社会课上用好了照样事半功倍。《家乡名称的来历》是一节四年级的课。探究“大连”的来历时,学生说出了“三山谱”“褡裢”等。那个时候电视剧《闯关东》刚好热播,所以,我自制了教具“褡裢”,这种离生活时代久远,甚至根本没见过的东西,即使相关图片也是少得可怜。看到教具之后,学生马上跃跃欲试,都想背一背、搭一搭、体验一下,课堂达到了小高潮。

关于非生命载体资源还有许多,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在生活中多多观察,关注新闻报纸等时事大事,也关注社区学校中的小事,做个有心人。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让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有效化,因为再好的资源,一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能力、参与乃至情感脱节,使用它也就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韩拥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0).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载体生命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