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阅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015-06-01魏兰招

新课程·小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五壮士切入点课题

魏兰招

阅读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像庖丁熟悉牛一样熟练地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掌握每一篇文本的结构特点、掌握阅读教学的一些规律,选准教学切入点,阅读教学也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学效果肯定能够事半功倍。

一、学生兴趣切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而不知疲倦。教师的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在不断求知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我常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课前,我先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学生就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神情专注地走进课文。另外,小学生对游戏极感兴趣。教师应根据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影子》一课时,(这课的生字有许多的反义词),我以游戏形式贯穿教学的整个环节来着重训练孩子们的反义词的掌握情况。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对反义词,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对的最准确。接着,让孩子做“反方向”的游戏——我边说边做动作,接着学生边说边做和我相反的动作,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最后,引出课后的“我会说”,让孩子们练习说话:“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一堂自始至终以游戏贯穿的语文课,再也看不到上课不听讲、打瞌睡、玩小动作的学生了,语文教学收到了无与伦比的效果。

二、文本题目切入,把握文本大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文章的题目,就好像有了把打开深入文章秘诀宝库之门的钥匙。在阅读开始,教师就可以在文章的题目上下工夫,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如,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课题一出示,就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孩子们提出的不同问题就为理解课文“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做了很好的铺垫。我们也可以从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渗透情感线索考虑,进行反题意切入。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先板书一个“圆”,让学生用“圆”组词,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一个最有概括性的词“圆满无缺”,接着分别板书“明”和“园”,由学生组词后精选出“光明普照”“皇家园林”,然后我用低沉、愤怒的语调叙述:“就是这个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就是这个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被两个强盗毁灭了,同学们带着你心里的感受一起读读课题。”这样从课题切入,能很快地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满腔热情地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文本插图切入,发展学生思维

文本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童趣。课文插图大多表现的都是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断,有的再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再现故事的高潮,有的再现主人公形象……它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品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插图切入,让他们进行形象思维,然后过渡到抽象的语言文字,这是理解文字、深入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插图画的是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上准备跳崖的情景,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叙述画面所画的内容。直接切入文章重点段,再抓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充分体现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话,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体会五壮士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舍身壮举。这样,充分利用插图阅读,有利于学生从生动的直观过渡到抽象思维,借助插图,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刻,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关键词语切入,品读文本内容

关键字词指的是能够集中表达感情、塑造人物、揭示主题的词语。这种词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神经中枢,具有贯通全文的作用。关键字词就像那文本的穴位,触动它,整个作品为之一颤,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教学《观潮》时,课文一开始就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教学时,我就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顺着“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呢?”这个思路去读、去悟,特别要抓住课文中说明怎么“奇”的那些重点词、句、段来品读课文。还有些课文关键词在结尾处的,如《海底世界》一课,最后一句写“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教学中就可以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去读書品味,品出文章的真谛。

五、学生体验切入,领悟文本主题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所以,阅读课文要从个性感受入手,以学生的体验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感知和体会课文。在教学《军神》时,我首先组织学生看《青年刘伯承》中刘伯承接受手术的感人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你最想用哪个词表达此时的内心感受?”学生有的说震撼、有的说紧张、有的说感动、有的说难以相信……在充分肯定学生后,我提高音调问:“你最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刘伯承?”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军神”。我便一笔一画地板书课题“军神”,而后追问:“你能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赞美这位军神?”学生忍不住大声说:“你是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样的切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准确地奠定了情感基础,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中人物的品质,更深刻地领悟到文本的主题,更津津乐道地与文本构建和谐的阅读对话。

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切入点”正是施教的开端。只有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最佳的切入点,才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抓住学生的灵感,抓住阅读教学的灵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就像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方能做到“游刃有余”。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有点“庖丁解牛”的工夫又何尝不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呢?

参考文献:

陈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上,2013(0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五壮士切入点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