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新的散文诗
2015-06-01徐建新
徐建新
这个世界,丢失了密码
这个世界,丢失了密码。
互联网密布苍穹。
隐私,随风飘荡,无处躲藏。
芸芸众生,宛如蚂蚁搬家,于暴风雨来临之前,模样狼狈而仓皇。
这个世界,丢失了密码。
眼睛之外的眼睛,星罗棋布。
魔镜掌控天下。
一只无形的手悬于头顶,乌云聚散无常。
胴体般透明的蚕,蠢蠢蠕动。
清水中的鱼虾,游弋匆匆。
鸟在天空中飞倦了翅羽,恍恍惚惚。
夏夜闪烁着的萤火虫,影影绰绰。
街灯,开除了黑夜,白昼,肆无忌惮。
丹麦的安徒生,让皇帝穿上了新装,大大方方地走在街上。
小区门口,除了保安的眼睛,还有二十四小时睁着眼睛的密探,躲在树丛
或者电线杆上。双脚还没有来得及跨进银行的大门,脸面的图像抢先一步进入了柜员机。
夜间打开大灯行驶的汽车,开始羞涩自己的光通量。
手机成了一只热门的股票,就是在
半夜,也常常有人光顾。
从保险箱戴着眼镜走出来的斯诺登,是皇帝新装中的那个小孩,说出了真相。
看到过皇帝新装的人,把感想发表在城市晚报的副刊上,有报童天天在街头叫卖。
这个世界,丢失了密码。
藏匿的隐私,透明异常。
复制,黏贴,发酵,膨胀。
泛滥成灾。
影的顾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老人舍不得门前的老樟树,喜欢生活在河东的传统里,那是她公婆栽下的,近百年的根基。
老屋里的老人,总在唠叨:现在的夜晚怎么这样安宁,听不到鸡啼狗叫。
耳朵,已经成了老人的头饰。
昏黄的眼睛,不再明亮,早已看不清中秋的圆月,夏夜的七斗八星。
老人喜欢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河边跟老樟树说说话,还有那只陪伴老人十多年的猫,沿着树干窜上跳下,为老人的黄昏,制造一点生机。
夕阳西下,河西的房子投影到河东,在每一个黄昏,顾盼一下河东的老樟树,顾盼一下老樟树下靠着的老人。
老人和树一样,已经无法跨过这条小河。
和老人一样传统的,还有河西的影子。
夕阳下,黑白分明。
青铜器
父亲的身躯,让岁月冶炼成一件青铜器,古老而原始。
村上的庄稼汉挥动镰刀的动作,像一场战争的操戈。一个个村庄,是一座座青铜帝国。
我在一只兽面门耳前,举手敲不开那扇通往殷墟的门。
现实被历史挡在门外,那只名为凤凰的台风经过东海,没有沿长江而上,只在帝国的城门前飘了几点毛毛雨,远水解不了近渴。
黄色的铜在风雨中开始变色,让我想起父亲操劳的双手,布满青筋,一如锈迹斑斑的青铜,原始而新鲜。
桔 子
结婚的场面,喜气洋洋,一只桔子,承担着传宗接代的重任。早生贵子,让桔子在婚礼上的地位至高无上。
握着金黄色的桔子,就像握着金灿灿的太阳,手指间洋溢着幸福的光芒。
金黄色的桔子裹着的瓤,是一弯刚刚升起来的月亮。
这一弯新生的月亮,从初一走向月半,一次次升高,一次次跳跃。
从残缺走向圆满,走向温柔和辉煌。
我剥开一只金黄色的桔子,把月亮般的瓤,喂进母亲年迈的嘴巴。
母亲的脸笑得圆鼓鼓的,那是我今生见到过的最灿烂的夕阳。
我来晴好
老天愤怒了:暴风骤雨,电闪雷鸣。有些山体开始塌方,有些海面兴风作浪。
先知先觉的老虎,早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躲在洞口,静观风云变幻。
小狗的鼻子似乎嗅到了什么,见了主人,点头哈腰,显得格外亲切。
生怕打湿翅膀的苍蝇,纷纷叮在屋檐下窃窃私语。
大地一片清明。
嘤嘤嗡嗡的蜜蜂,一如既往,在夏季盛开的花海,忙忙碌碌,酿造甜蜜。
干渴许久了的田园,张开裂缝,享受雨水的淋漓痛快。
狂风中的橡树,挺起腰杆,仰天长啸:
“暴风雨,你来得更猛烈些吧!”
发出同样声音的,还有高尔基的海燕。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的红船旁,烟雨楼上的匾额,驱散烟雨,让闪电照亮。
我来晴好。
铜铃峡
历史在这里断裂成一种记忆,层层叠叠。
流血的伤口,昭示着亘古不变的教训。谷底之大,天空之小,并非是一种错觉,宛如井底之蛙。
如今,时间打磨的梦想,用日月或明或暗的光线,缝补往年的沧桑,原始的洪荒。
有一些鸿沟无法逾越。有一些鸿沟不可逾越。铜铃峡用自己深邃的身躯,将教训撰写成一条长长的警示:
站,就要站成伟岸;
躺,就要躺出水平。
铜铃在风中摇曳,铿锵的声音,如警钟,飘扬峡谷之上。
诗与建筑
推土机把一些唐诗宋词填埋成一种遥远的记忆,随之抹弃的,还有明清小说。
一场战争的角逐,看不到硝烟弥漫。雾霾笼罩的亭台楼阁,神秘殿堂,深不可测:
好像在解决问题;
好像在制造麻烦。
诸角向心,像戈相斗,杜牧的阿房宫,不再勾心斗角。
古体诗开始支离破碎。
建筑,成了一首,
没有诗意的诗。
一种风,域名沙尘暴,
从天而降,像滚动着的流行歌曲。
一场灾难,
从预谋到发生,
只有写一首诗的工夫。
不是在模仿中模仿,就是在破坏中破坏。
诗与建筑反目为仇,又仿佛与狼共舞。
拔地而起的不是建筑,也不是诗歌。
是英国伦敦眼、法国巴黎圣母院、美国华尔街、俄罗斯红场、悉尼歌剧院搭成的四不像。
然后,用诗一样闪光的语言,申报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