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探微

2015-06-01徐兆山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长衫孔乙己文学作品

徐兆山

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核心应该是体验,是在体验之后的反思。的确,文学作品需要的是学生能够深入地去体验作品中的那个活生生的生命世界,而并非局限于对作家意图的探寻。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不能够以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因为这样学生很难深入文学世界,只能在文本边缘上徘徊。因此,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并在引导其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文学素养。

一、体验:立体感知,触及作品的灵魂

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让学生唤醒自身的抽象层面的触觉,让学生进入文本,立体感知,触及文本的内核,引起心灵的共鸣。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往往因为个体性格、兴趣、知识层面等差异,对作品的理解与感知都有一定的困难,不一定我们认为好的作品,他们便能感动、欣赏或者赞叹等。所以,我们应尽力引导其从不感动到感动,从平凡中发现奥妙与奇异,让学生拥有一双文学的慧眼,看得到文学的颜色;让学生具备一对文学的耳朵,听得到文学的声响。简言之,就是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

如笔者在上《孔乙己》一课时,针对课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问学生,孔乙己为什么穿“长衫”还“站着”喝酒,又为什么是唯一的?不够细心的学生很难注意到这些貌似平凡的词句,一下子就被问住了。经过引导、讨论、探究发现,如果孔乙己站着喝酒,不是穿长衫的好像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罢了,没有典型性可言,只有“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才看出了他迂腐和可悲又可笑的形象,而“唯一”正好是对这一形象的进一步强化,使其具有典型性。经过点拨,学生往往能够“看到”了“长衫”与“站着”一词平凡之下的“奥妙与奇异”,同时也能够“看到”鲁迅先生的匠心所在。

文学作品往往在有限的文字中蕴涵着无限的意味,引导学生体验,就要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文字中,体验文学作品的“无限”。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感情,让学生产生获得亲临其境的感受。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可以利用播放投影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雄伟的长城、起伏的山峦、滔滔的黄河……使学生感知北国之美,进一步领会诗人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验,不但要让学生‘看到、‘听到,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因为学生能够‘看到、‘听到,却未必能够‘体验到”。

引导学生体验文学作品,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心灵共鸣,不由自主地跌进文学的意境里去,由“表”及“里”,由“浅”及“深”。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验时,应该重视作品中的细节,有些细节往往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学生即使很快便能将其背得滚瓜烂熟、朗朗上口,也未必理解其精髓,未心了解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知其诗眼是“欲济”,而“欲济”就是想做官时,便豁然开朗。如果我们悟得诗眼一处,其他妙处往往也就如画龙点睛一般,境界全出,也会有“百川春水自东流”的感觉。对文本的细读是非常必要的,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地支解课文是误导学生的做法。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从细处着手,才能更好的给学生指引门径,破门而入,从而直奔文学作品的灵魂。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这一前提。

二、反思:从反思文本到反思自己,提升及更新自己

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不是最终目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反思文本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让自己感动,或者说被感染。“我思故我在”,“学而不思则罔”。笛卡儿和孔子的这两句都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学生对文学作品更应该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作品是否感人;第二,是什么打动了你;第三,为什么能打动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文本中的人物、情景等进行深入的对话。比如,在教鲁迅的《风筝》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在读这篇作品的过程中,受到触动了吗?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帮“我”,或者帮“弟弟”?你觉得“弟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读懂“我”的內心吗?你自己如果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样处理?这样逐步让学生从反思文本到反思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识,使自己的文学素养(或人格)得到提升和更新。

其实,中学课本中选入的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体验天地。教师作为主导者,应该通过“教”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能够听到、看到、体验到,并且能够深入进行反思,提高文学素养,使文学教育目标得以真正的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24003)

猜你喜欢

长衫孔乙己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民国长衫客”的微时代营销
长衫悠悠数风流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