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形式基础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5-06-01邓小刚明
邓小刚明 晖
(1.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2)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形式基础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邓小刚1明 晖2
(1.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2)
形式基础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抽象关系概念的表达上,而要强调所表达的抽象关系的审美效果及设计意味。通过形式基础课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摆脱考前的所谓写实再现的被动式的绘画方式的影响,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主动地去寻找、表现“关系”,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造型能力得到实质的提升,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式;抽象;关系;造型
当今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会有设计基础课和设计专业课两大部分。按照课程设置的体系,设计基础课学习的方向和设计专业课的方向应是一脉相承的。前者是前提,后者是方向。设计基础课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而专业课的重点是在设计基础课逐步解决造型问题的前提下进入具体、功能性、实用性的设计。
1.形式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形式基础课是艺术设计基础课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重点是解决抽象造型问题。现在形式基础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形式基础课与专业课在教学内容、课题设置上没有形成关联,形式基础课的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孤立、零散的训练。虽然也会有优秀的学生作业出现,但学生的理解和造型能力没有实质性地运用到专业设计的表达上,教学成果出现脱节。
二是形式基础课教学内容僵化,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概念简单的阐释和肤浅的理解,学习枯燥,学生作品缺乏原创,简单乏味,抽象造型能力差,导致学生对形式基础课程失去兴趣。
形式基础课教学表面化,没有解决抽象理念及造型实质问题,应有的教学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既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宝贵学习时间,又影响了高年级的专业学习,降低了教学效果。如何实质性地提升学生的抽象造型能力是形式基础课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通过对形式基础的学习理解“抽象”
学生进入大学前一般接受的是写实造型的训练,习惯具象的观察方法,这种具象的思维方式容易让人陷入具体的、细节的内容上。通过形式基础课的教学与训练能使学生摆脱考前的所谓写实再现的被动式的绘画方式的影响,用抽象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主动地去寻找、表现“关系”。因为具体形的塑造不再是我们表现的主要目标,原来写实的技法在形式创作上只是多种表现效果中的一种表现效果而已。
形式基础要训练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抽象的理解,研究元素及元素的排列方式,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抽象的造型,其抽象造型的内质是一致的。学会抽象的思维、提升抽象造型能力是形式基础的教学目标。
抽象的实质更多的是宏观的形式、元素间相互的“关系”。研究形式并进行形式的创作是形式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形式实际上是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的整体特征,形式的内容包括元素的形、材料的效果及组织方式。
理解抽象需要了解形式的三个组成内容。
首先是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元素的形。在研究形式上我们对这些形需要有这样的概念,那就是:作品中出现的所有形都是元素,可以是相同的形也可以是不一样的形、可以是抽象的形也可以是具象的形,可以是图也可以是底。这些元素的形根据本身呈现出来的特性可以理解为点、线、面等抽象的符号,要弱化这些形本来有的具体的含义。在学生练习中,元素的形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当基本元素过于繁琐时,往往会导致多个元素组合成一体时显得凌乱、复杂。所有基本元素的形应尽可能简练、整体。
其次是材料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各种材料本身的特性上、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效果。色彩、肌理也可以归为材料的效果,呈现出鲜艳、温暖、粗糙、细腻等自然或人工的效果,这些视觉效果我们可以理解为材料的效果。我们要通过对多种材料的接触去认识材料的特性和可塑性,获取对材料多种形式的表现力,拓展对材料的运用和把控力是材料学习的主要方向。
最后是在形式基础上元素按照形式规律排列形成组织形式。这些元素单独一个是没有意义的,哪怕再漂亮,只有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排列形成的“关系”才是我们关注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重复、渐变、大小、黑白、正斜、弯直、明暗、疏密、前后、艳灰等等关系。而这些关系按照不同的视觉效果又可归纳成对比、统一两大关系中去,对比、统一是所有形式中最基本、常见的“关系”。组织形式是形式基础学习的重中之重,说到底组织形式是造型方法的学习,学习所做的各种练习都是学习这一方法的过程,当然练习不是最终目的,所有这些造型方法都得运用到专业设计上。对方法的使用应该灵活多变,不可机械死板,更不可只停留在为做作业而做作业的层面上。这样我们的视野就进入了抽象的层面,进入到了抽象的思维状态中了。
3.抽象思维和抽象造型能力的训练
抽象思维是灵魂而抽象造型是手段。学生光有抽象思维没有动手能力是不够的。设计意图、理念都是要通过型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逐步了解抽象思维后接下来还有重要的抽象造型训练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在这门课程中既能了解抽象的理念、研究形式法则,又能很好保持良好的艺术感觉是非常重要一个课题。
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样需要在元素的形、材料的效果及组织方式这几个环节中落实。特别是在组织形式上要把重复、渐变、大小、明暗、疏密、前后、艳灰等这些关系作为审美效果去实现,作品要有审美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做出这些关系的概念。在形式基础的训练方面,很多学生的作业就停留在简单的概念表达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业简单乏味,没有进入到抽象造型的状态中去,没有体现创造的精神,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关系所带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效果。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抽象关系概念的表达上,而要反复强调所要表达的抽象关系的审美效果及设计意味。要强调不仅要有抽象关系,更要追求抽象关系的效果。通过反复的推敲、研究,这些抽象关系(如重复、渐变等关系)逐步从排列方式进入到形的塑造层面上。练习也就进入到实质的抽象造型的阶段,创造出有审美意义及设计意味的视觉效果的终极目的就落到了实处。
当然在教学中还需要多种教学手段配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创造意识是提升抽象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对大量的当代优秀作品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当代艺术创作思维和规律,研究多种门类艺术的创作手段并得到启发。创造工作室条件,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实践,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作欲望,让学生在形式基础课积累的造型能力在金属、木头、泥等材料上创造出有审美品位的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去当地或外地进行艺术考察,开阔视野。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包括艺术、文学、社会等人文学科的书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结合自己专业方向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各种方法的综合利用让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造型能力得到实质的提升,不仅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将来的设计生涯变得主动自我,有较强的艺术个性,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从业的路径从单一变得宽泛,可以胜任多种造型艺术及设计门类的工作。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王雪青.二维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G642
A
1671-5136(2015)04-0120-02
2015-12-11
邓小刚,男,湖南安乡人,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设计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