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情感性意义*
2015-06-01骆昌日何婷婷
骆昌日,何婷婷
(1.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4.华中师范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情感性意义*
骆昌日1,2,何婷婷3,4
(1.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4.华中师范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中产生,并在网络空间里得以广泛传播的新型交际语言。方便、快捷的网络交际的现实需求决定了网络语言简洁、形象、随意、创新的特点。通过对网络语言情感性的界定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了网络语言情感用语传播的变化规律;网络语言情感用语的传播受到社会、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影响;其传播受众多,影响广泛,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可以宣泄内心情感的载体平台,促进了网络交际的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对网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语言;网际交往;情感性
自1995年互联网开始进入民用普及以后,人们利用这一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创造出了“网络空间”、“虚拟社区”、“网络社区”等新词,出现了“网民”一族。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网民人数从1997年的62万[1]暴涨至2013年底的6.18亿,增长了近千倍。网络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公共交际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型人际交往语言在网络公共空间里广为流播,影响深远。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及其意义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常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网络语言就是与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或特定行业用语,如网关、网管、黑客、网民等,以及网民在网络交际中创造的、被广泛传播使用的词语和符号,如“V587(威武霸气)”、“赞(表扬、支持)”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则是专指网民在网络交际中常用的词语和符号。本文对网络语言情感性的探讨主要是针对狭义网络语言而言的。
(二)网络语言产生的现实背景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网络空间的语言文化现象而存在,它的产生有其现实决定因素。网际交流的主要特点是自由、开放、快捷,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聊天讨论,尽情畅所欲言,记录生活情感。
网络在我国的真正民用是从1995年开始的,1997年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网民数量为62万,2000年《语文建设》杂志发起关于网络语言的大讨论。由这三个时间点来看,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可以粗略地界定在1995-2000年之间,甚至可以界定在1997-2000年之间。第一,在此期间,要进行网络交流成本非常高昂:一是网络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有条件购买计算机的用户,基本都是通过电话线接入网络,此时要计算流量费用;没有条件的用户要想上网,基本都是选择网吧,此时要按时计费。二是因网络技术原因,网速慢,不稳定,随时都有掉线的可能。这就促使网民用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尽可能少的文字,包含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以达到节约网络流量与上网时间的目的。第二,网络交际时,主要以键盘输入为主,对键盘的熟练程度以及击键的次数直接影响录入速度。而对大多数普通网民而言,键盘熟练程度的差别不大。因此,要提高这个速度就必须找到快捷的方法,以减少击键次数。于是就有了数字、缩写等形式的网络语言出现。第三,输入软件的约束。对于当时流行的几种汉语拼音输入软件,无论是哪一种,都提供一个字词列表给选择。网民在快速击键的过程中,有时很容易顺势选择一些排在列表前面,却不是自己语境表达所要的字词,若修改又需耗费时间,甚至网民有时就干脆不加选择。因此上,网民将错就错用一些同音异义字词来替代自己语境表达需要的字词。第四,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网际交流不能达到现实生活中,声、形、情并茂(甚至是现在的网络视频也不能达到)的境界。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各种表情(图)符就应运而生。第五,从网民的主观意愿来看是网民崇尚创新、张扬个性、追求时尚以及从众心理的结果。我国的网民主要以青少年为主要人群。他们既具有思想活跃、创造力强、激情时尚、叛逆传统、颠覆权威的特质,又有盲目从众的心理。这就促动了他们对网络语言的创造与盲从以及跟风地传播。另外,网络空间的宽松、散漫的环境也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备的语境。上述就是促动网络语言产生的现实背景。
(三)网络语言产生的意义
我们从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以“网络语言”为篇名,时间设置为“不限年至不限年①”,可以搜索到2095篇各类与之相关的文献。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的广泛关注程度。网络语言所产生的影响意义也是多方面的:其一,从现实应用层面来说,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网络交际中的功能需求决定了其产生的必然性。“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本质的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和思维认知功能。”[2]2“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实际上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为网络交际提供了什么,为日常语言交际提供了什么。”“网络语言首先要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3]网络语言的产生适应了网络交际所需要的简洁、方便、快捷的功能需求,为网络交际提供了便捷的媒介工具。其二,从社会学的层面看,网络语言社会现实生活的折射。“语言与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也离不开社会,离开了社会交际,语言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2]26网络空间是个开放的、自由的、虚拟的、匿名的公共舆论场,网民可以畅所欲言,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见解,释放现实社会生活中被压抑的能量。巴赫金指出:“可以说(当然有某种保留)中世纪的人有两种生活:一种是官方生活,单调严肃阴沉、屈服于严格的等级制、充满恐惧、教条主义、尊敬、虔诚;另一种是狂欢广场的生活,自由不受约束、充满含混的笑声、渎神、将每种神圣事物低俗化、满是贬损与下流、与每个人每件事放肆地接触。这两种生活都具有合法性,但通过严格的时间界线被分开。”[4]这两种生活模式,可以用来映射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空间。网民通过创造并传播一些网络词汇,如“蒜你狠”、“女汉子”、“宅男”等,在戏谑、调侃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其三,从文化的层面来看,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网络大众文化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得以构建和传承的形式和手段。”[5]网络大众文化的本质是通俗、时尚、流行。网络语言的传播切合了网络大众文化的这一本质。青年人的好奇、张扬、从众的心理,使他们在应用网络语言进行网络交际的过程中,希望被关注、追求时尚、崇尚创新、追逐流行文化的传播。另外,网络语言的传播也促进了网络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如,近年来由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活动,其中就包含了网络用语部分;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了“给力”、“雷人”、“宅男”、“宅女”、“草根”、“蚁族”、“山寨”、“博客”等网络语言词汇[6]。网络语言的广泛影响除了上述列举的几个方面外,还表现在诸如娱乐、传播等方面,这些都在不同层面与角度反映出网络语言对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意义,反映着网络语言的功能。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类型及其特点
网络语言从其构成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数字型、字母型、汉字型、混合型、符号型几种类型。
(一)数字型
数字型网络语言主要是由一个或多个数字组合而成,又可分为数字谐音、数字会意和数字象形。数字谐音是用数字替代与其谐音的语义,比如“7456”等同于“气死我了”,“1314”表示“一生一世”;数字会意是用数字组合来暗示某种含义,比如“0010”表示“我很孤独”。数字象形,如“751”表示“欺负我”,是利用“1”与英文单词“I(我)”的象形来表达“我”的含义。数字型网络语言表达简洁,网络交流中输入方便,沟通迅速;沟通的双方对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心照不宣,网民乐于接受,所以在网络上得以广泛传播。
(二)字母型
字母型网络语言则主要由一些字母组合而成。这里讨论纯字母组合。字母组合又可分为:一是独立的英文单词,就是借用英文单词的音译、意译或谐音来表达网络交际中特定的含义。比如“fans”等同于“粉丝”,“faint”等同于“晕”。二是汉语拼音,如“hehe”等于“呵呵”,“GUN”=“滚”,用大写形式表示强调。三是英文单词缩写,如“THX(Thank you)”、“sp(support缩写,支持)”等。四是汉语拼音缩写,如“PMP(拍马屁)”、“CM(臭美)”等。这种表达形式上简洁醒目,效果上即时尚又含蓄幽默,即体现了省力、经济的原则,又传播快捷。
(三)汉字型
该类型网络语言是以汉文字为基础的构造的网络词汇。这类网络词汇在网络语言中占比很大,在有关对高校BBS网络用语的调查中,汉字网络用语占网络用语种数的48.42%[7];主要来源于谐音、叠音、方言、旧词新意、假借、析字等构词手法。比如,“美眉”是“妹妹”的谐音,蕴涵“美女”的意思;“东东”是叠音化,表示“东西”的含义;“有木有”(有没有)来自河南方言;“潜水”是传统语言中已经存在的词,赋予网络意义是“只看贴不回帖”;“青蛙”借指“网上丑男”;“强”被析为“弓虽”以期被关注,等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谐音与旧词新意。这类用语表意直观、诙谐、幽默,寓娱乐与搞笑于其中,对年轻网民特别有诱惑力。
(四)混合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数字、英文字母、汉字进行任意组合,形成表达所需要的词汇,以期达到网络交际的效果。如“3Q(Thank you,谢谢你)”、“8要(不要,表否定的态度)”、“B4(鄙视)”、“V587(威武霸气)”、“小P孩(小屁孩,年轻人)”、“2B/2货(指年轻人,北方方言,有骂人的含义)”等。
(五)符号类
表1 QQ社交软件部分网络表情示意图及其对应的含义
注:这些表情图在QQ应用程序环境支持下,有些还带有动画效果
综观网络语言的上述构成分类可以看出,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网络交流的基本要求方便、快捷。在网民看来,只要既能表情又能达意、方便、快捷的“用语”就是好用语,就可以积极使用,即使它不符合传统的语言规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特点:一是它的简洁性。网络交际的客观需求决定了网络语言要简洁。网民在进行网络交际时,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键盘录入,这就要求网络语言要省时、省力,如“顶/D”表达支持的含义,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二是它的创新性。网络的自由、开放的特性,为网民提供了自由挥洒的空间。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一方面体现在内容上,网络语言中新词新语不断涌现,如“给力”、“粉丝”等;另一方面表现在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如字母词、数字词、多词缩写等,不受传统语言规范所拘束。三是它的形象性。网络交际中,网民利用键盘的符号组合,采用会意、象形等手法,创造出一些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网络语汇,比如一些表情符、由数字会意产生的用语等。这些语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交际中会话现场的缺失。四是它的随意性。在网络交际中,因网民素质参差不齐,键盘符号的多样性,网络语言的构成、表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比如,网民根据需要,会使用中英文、字母、数字及其他符号夹杂的语言,甚至有错别字,语法上也不符合规范。
三、网络语言的情感性及其特征与变化规律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与信息交流中产生,是网民用来表达个人感情及对事件、问题的见解的载体工具,即网民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所使用的网络语汇来表达。因此,网络语言具有情感性。
(一)网络语言的情感性界定
(二)网络语言情感性的特征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流与信息传递的产物,其情感表达有其独特性。
1.特定对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受到民族、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经过多重条件的框选,从而产生了语言传播的特定对象,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张巨龄认为“即使是同属公众这个大范畴中的人们,也会由于各自文化、阅历、地位以及性别、民族的不同,在表达相同的意义时,显现出不尽相同的选字构词特征和感情色彩。”[7]网络语言的情感表达与传播都是通过网络交际这个公共话语平台,参入对象都是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和2007年35岁以下网民所占比例分别为:83.84%、79.9%。由此可见,网络的情感表达主体是以年轻人群体为对象。年轻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为了便捷地表达,创造出一些让人不可理喻的奇怪情感言语就不奇怪了。
2.普遍性。网络语言的情感性普遍存在于网络语言中。2006年5月,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首次公布了华中师范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7所高校BBS数据为语料的研究分析报告,发现使用网络用语种数758个[9],3 678 008词次,其中具有明显正向或负向情感色彩的用语有386个,1 795 065词次,词次占比48.81%;2013年,在该中心下载的高校BBS语料中,发现使用网络用语种数749个,343 875词次,其中具有明显正向或负向情感色彩的用语有461个,206 877词次,词次占比60.16%。这个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语汇的个数还是所占词次总量,情感表达用语的比例都接近甚至超过一半。这仅仅是语汇本身具有明显的褒贬色彩的用语,若加之一些隐含的褒贬色彩的用语以及情态符号,比例就会更高。
3.表情性。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际的工具,表情性是其情感性的充分体现。“闻其言,如见其人,仅从构词状况、常用语汇的使用频率,人们就可以大体判断出其使用者的社会阶层、职业属性以至于文化水准了。”[7]这说明语言具有个体表情性特征。所以,网络语言情感表达用语也具有对个体情感表征说明的作用,从而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更为自由,构思更为巧妙,更充分地体现出网民的创造性。
4.谐音双关。在网络交际中,借代、比拟、谐音等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谐音是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利用语汇的语音相同或相近来构成表里双关,以达到讽刺、幽默的表达效果。谐音在网络语言情感表达上尤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输入的原因造成的;另外,有些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达到语言风趣幽默的效果,故意借方言谐音。比如:“131421”是“一生一世爱你”的谐音;“大虾”是“大侠”的谐音,指技术高、品行好的网络高手;“欺实马”是“70码”的谐音,源于讽刺杭州飙车案警方的调查数据;“稀饭”是“喜欢”的谐音,借粤语方言读音与“喜欢”相似而在网络上盛行。
5.以形会意的形象特征。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9]。在网络交际中,交际的双方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语言文字交流,互相之间见到的是冰冷的屏幕、枯燥的文字,缺乏现实社会交际中身体语言的情态表达。因此,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为了达到交流的生动、形象效果,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场”效果,就创造出一些表情图符。如:“IU”表示“I love you”(我爱你),却比“I love you”表现得更生动、形象;“T_T”用表示哭泣,传递出了感动或悲伤的程度;图符“”表示“抓狂”,给人一种无奈与无助的揪心感。这些情感用语都通过以形会意的方式,传递出其所隐喻的内涵。
(三)网络语言情感性表达的变化
网络语言情感表达用语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些被固定下来甚至向网下渗透;有些就是一时的“流行语”,经过一段时间后使用频率就大幅下降甚至消失或被替代;有些则会发生变异、改进。其传播变化趋势有如下特点:
1.崇尚创新,张扬个性。从构造形式上来观察网络情感用语这些年的变化,我们结合高校BBS以及天涯社区的语料可以发现,其传播趋势更崇尚创新,张扬年轻人的个性。比如,网民在网络上出于引人关注或娱乐、恶搞的心态,常将一些用语进行拆解或合并,如“强(表达好的意思)”被拆解成“弓虽”起到吸引人注意力的目的,将“不要”合成“嫑”,借用方言表示否定立场;在论坛中,常见到用各种符号组合成一个大大的“顶”或者用符号组合成脚板的形状表示“踩”的含义等,这些都是崇尚创新、张扬个性的表现。
2.符号化。网民在表达网络交际中表达情感时,力求直观、生动地传达情感,往往会将一些表达通过情态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一些情态动作,使用一个表情符号用语,可能要胜过多个词语的描述。因此,网民的情感表达有情态符号化趋向。
3.图画化。一些特别常用的字符组合情感用语,如“O(∩_∩)O~(呵呵)”、“^_^(哈哈)”等,已经在各种输入法软件中固定下来;有些则有被更具表现力的表情图所取代的趋势。20世纪末的英文新词“emoticon(表情符号,表情图示)”则是这一变化的最好诠释,即“emotion(情绪)”与“icon(图标)”的组合。如表1中所示的QQ(腾讯聊天工具)中部分表情符就是当前QQ聊天中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情感表达用语。这种表情图相对于一串ASCII字符的表情符号而言,表达要准确、生动得多,因而受到网民的追捧。如下图1是网络上流传的《妈妈表情》的图片文档[10],据报道该“表情文”感动了无数的网友,被大量转发;专家则认为这种网络表情与简洁配文所表达的是真挚的母子情感。
图1 网络流传的《妈妈表情》
4.娱乐化。网络空间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使网民尽情地畅所欲言、释放压力、反叛、颠覆权威。这犹如巴赫金描述的“狂欢广场”,从而形成不同常规的“狂欢广场语言”以排遣压力、追逐娱乐,传递着社会大众面对生活的复杂、无奈与压力时逐渐由紧张、焦虑到平和、乐观的心理过程。“帅锅(帅哥)”、“美眉(美女)”到“高富帅(高大、富有、帅气)”、“白富美(肤白、富有、美貌)”,不仅仅是对理想中男子、女子的赞美,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现实平凡自我的调侃与自嘲。从“顶”到“赞”,传递的不仅仅是“我支持你”,同时还有“赞赏”以及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友情。从“郁闷”到“囧”字的流行则体现了网民们的聪明智慧与神来之笔。“囧”更是被誉为21世纪最风行的汉字,张口、低眉憨态可掬的外形,传递着现实生活的“郁闷、悲伤、无奈”之内涵,却又不给人以“郁闷、悲伤、无奈”那么低沉、凝重的观感。“女汉子(指带有“纯爷们性格”的女性)”的出现,“反映出中国年轻女性的自我定位,从温柔婉约向独立强悍、敢作敢当转变。一个语言现象背后,潜隐了多少都市女性背负过重压力的辛酸和勇敢”。[11]
5.对不文明用语的自我约束与转变。网络上的不文明用语,通常是宣泄一种负向情感,而且是比较强烈的个人感情。比如,“TMD(他妈的)”、“TNND(他奶奶的)”等不文明语言,都是早期流行的高频语汇。虽然网民在很愤怒的时候才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用语来表达情感。但是,这些毕竟是不文明语言,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有损于个人及国家民族形象。针对网络中的不文明言行,团中央、教育部等机构于2001年11月向社会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导共建网络文明。这些不文明用语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有些现在很少使用如“TMD”、“TNND”;有些则在呈现形式上进行转化,如“傻逼/SB”,“操/草你妈(或肏你妈)”,“楼主傻B/LZSB”,“屌爆了”则分别被 “S13”、“草泥马”、“兰州烧饼(LZSB)”、“碉堡了”代替。这样的转化让人看了多少有些隐晦,不那么刺眼。
四、网络语言的情感性对网际交往的意义
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要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求。网络语言的产生首先是要满足网络交际的实际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交际过程中,常用的言语交际原则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网络交际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随意性,使得一些不实信息会在交际中出现,如不讲求言语的适量、话题的随机插入、信息的零散化等问题,导致网际交往违反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由于网络交际主体的身份虚拟,网络交际的主体之间不太了解,交际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语言的礼貌原则。
首先,网络语言的情感化有利于礼貌原则的应用与遵循。因网际交往追求速度以及网民抱着“网上交往一下而已”的心态,从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人们对交际中的礼貌程度要求比日常生活中要低,一些看似不文明的用语也不被看着不礼貌。这就使得网络语言情感表达更为宽松、自由,交际的礼貌原则就更易得到遵循与应用。
再次,网络语言的情感化成就了简单快捷的情感交流与传播方式。网民在进行网络交流时,常常会用一连串的语汇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情感。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快节奏,网络交流的简洁与方便,这些情感表达用语在传播过程中,便以省时、省力、经济的原则来达到表达目的,即以最小的代价,用最简单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样易于被大众理解、接受和传播,容易汇聚社会焦点,引起大众共鸣。如“楼歪歪”、“喜大普奔”、“被就业”等。这些词或褒或贬,不一定符合汉语语言规范,但是在网络空间能疯狂传播,传递着网民的喜怒哀乐。当然,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语言的情感性也不例外。当一些用语过于激烈,负向情感已经超出了交际主体一方的承受底线时,则会导致争吵甚至是交际失败。比如一些恶意谩骂、诋毁的言论,一些最终导致网络暴力的言论等。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是在网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传播并进行自我演进的,已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的情感用语也在社会、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变革。网络语言的情感性可以促进网际交往的继续与扩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网络用语的一部分,网络语言情感用语也存在不规范、不健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网络语言的爱好者和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使网络情感用语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1997-10-18)[2014-02-08].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0905/P020120709345374625930.pdf.
[2]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8(3):70-80.
[4]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6卷[M]. 白春仁,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14.
[5]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174.
[6]人民网.记录新词新义折射变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炉[EB/OL]. (2012-07-16)[2014-04-30].http:∥edu.people.com.cn/GB/n/2012/0716/c1053-18520930.html.
[7]张巨龄.报纸语言的示范作用和语言的阶层性[J].语文建设,1994(2):7-8.
[8]教育部语文文字信息管理司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R].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Levine, D.&M.Adelman. Beyond Language[M].Printice-Hall,1982:43.
[10]妈妈9个QQ表情盼儿归 网友:看红了眼眶[EB/OL].(2014-01-22) [2014-04-30].http:∥news.sohu.com/20140122/n393930411.shtml.
[11]《咬文嚼字》专家解读2013年“热词”是怎么火起来的?[EB/OL]. (2013-12-18)[2014-04-30].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2/18/c_118612974.htm.
(责任编辑 文 格)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Language and Its Emotional Meanings
LUO Chang-ri1,2,HE Ting-ting3,4
(1.National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E-Learning,Wuhan430079,Hubei,China;2.CollegeofVocationalandContinuingEducation,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Hubei,China;3.AcademyofComputerScience,Wuhan430079,Hubei,China;4.NetworkMediaBranch,NationalLanguageResourcesMonitoringandResearchCenter,Wuhan430079,Hubei,China)
Internet language is generated dur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spread in cyberspace,and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society.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determine the language to be simple,image,casual and innovative. In this paper,the propagation law of internet language is studied by definition and analyzing characters of internet language emotion.Firstly, the spread of internet language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affected by social and technical factors.What's more,its transmission widely spreads over the public,establishing a carrier stage for the people to express inner aff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network expression and its dynamic development,which has important meanings in cyber contacts.
internet language;internet communication;emotional meanings
2014-10-12
骆昌日(1974-),男,河南省潢川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从事网络技术及网络应用语言研究;
何婷婷(1964-),女,湖北省黄冈市人,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技术及机器语言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2D223);国家语委项目(ZDI125-1,WT125-30, WT125-4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2011CDA03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CNU13A05014,CCNU13C01001)
H030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5.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