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5-06-01李剑
李 剑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 剑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 各43例, 其中对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 对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9.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 采取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疾病加以治疗, 疗效明显, 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急性脑出血;依达拉奉注射液;临床疗效
在临床上,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神经内科危重疾病, 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与病死率高等, 一旦患有急性脑出血, 必须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 否则将造成神经细胞的凋亡与损伤, 继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1]。 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4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皆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或者CT检查, 确诊为急性脑出血。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 其中实验组43例, 男28例, 女15例, 年龄36~68岁, 平均年龄(51.78±9.74)岁, 发病时间0.5~31 h, 平均发病时间(9.14±5.03)h, 出血量5~31 ml, 平均出血量(5.87±5.12)ml; 常规组43例, 男27例, 女16例, 年龄39~71岁, 平均年龄(53.17±10.21)岁, 发病时间0.6~29 h,平均发病时间(10.03±4.59)h, 出血量6~32 ml, 平均出血量(6.15±4.33)ml,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和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即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以及颅内压等, 使用神经元保护剂, 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应激性溃疡、感染等), 同时保持电解质平衡, 且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之上, 对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 将其加入到100 ml的生理盐水溶液内, 静脉滴注, 0.5 h内滴完, 2次/d[2]。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均接受14 d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91%~100%;显著进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46%~90%;进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18%~45%;无变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0~17%;恶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在零之下。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分析 经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37%(38/43), 而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9.77% (30/43),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情况分析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0.22±3.75)分显著优于常规组(16.45±4.3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情况比较( x-±s, 分)
3 讨论
脑出血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这不但和血肿占位有一定的关系, 还和继发性脑损伤有极为紧密的联系。脑出血后,因为血肿刺激或者是压迫脑组织, 颅内压上升, 继而导致血肿附近脑组织发生继发性的缺血性损伤, 脑组织出现炎症反应, 从而出现许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氧自由基[3]。自由基在经过一系列的作用(如脂质过氧化、ATP耗竭等)之后,使得脑细胞的溶酶体膜受损, 释放许多的水解酶到胞浆, 从而加剧了神经细胞的损伤。所以, 在急性脑出血疾病的治疗中, 自由基清除剂将备受关注。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 该药物的血脑屏障的透过率高达60%, 拥有比较好的亲脂性, 能够将羟自由基予以清除, 继而缓解对组成细胞磷脂膜的多聚不饱与脂肪酸的过氧化, 进而达到降低脑组织损伤, 改善脑水肿, 避免神经功能受损的目的。此外, 该药物不带有纤溶功效, 因而,不会对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等带来不良影响, 将其用在急性脑出血疾病的治疗上,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在本次研究中, 对实验组与常规组均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后, 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情况, 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9.77%), 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潘耀新的研究结论相符。
总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 采取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疾病加以治疗, 疗效明显, 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1] 唐建生, 刘祝钦.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9):126-127.
[2] 刘玲玲, 赵晓梅, 刘红, 等.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的临床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 20(4): 309-311.
[3] 王媛安.醒脑静注射液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6):81-8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8.104
2014-11-05]
257064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