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昌洞头竹子产业借助标准化实现快速发展

2015-06-01肖淑平吴彦桢龚琛虎

质量探索 2015年9期
关键词:会昌县洞头安吉县

肖淑平 萧 森 吴彦桢 龚琛虎

会昌洞头竹子产业借助标准化实现快速发展

肖淑平 萧 森 吴彦桢 龚琛虎

走进地处深山的江西省会昌县洞头乡石圳村,放眼望去,满山翠绿,密密麻麻的竹子连成一片。这片绿竹成海的地方,就是质检总局实施的“毛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基地。

一根竹子、一片竹林,如何提高它的经济产值?如何让它形成产业优势?这些一直是会昌县洞头乡政府努力思索的问题。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洞头乡成为质检总局挂点支持乡镇。针对洞头乡的产业发展,质检总局派来了数批农业、林业等方面的技术专家研究相应对策,并确定利用该乡镇的原有自然生态优势,推广竹子标准化种植,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致力于打造竹制企业自产自销一体化产业链,解开洞头乡的竹子产业发展难题。

建立产业“2+2模式”

“农民没有想到,我们也没有想到,世代传统种植的竹子,今天通过标准化手段提高经济产值,为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发挥了示范效应。”洞头乡乡长陈晓斌开门见山地介绍着该乡发展竹子产业的情况。

洞头乡是个边远乡,海拔800多米,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有14666.6公顷林地,其中竹林达2333.3公顷,主要由1200户农户经营,加上洞头乡周边乡镇种植的竹子,竹子种植面积共达7333.4公顷。与洞头乡接壤的福建省武平市,竹子产业发展较早,但武平市场上2/3的竹子、竹笋都来源于会昌。

洞头乡抓住质检总局挂点扶持的机遇,将发展竹子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而质检总局也根据当地情况在会昌县建立竹子产业“2+2模式”,即质检总局监督司联合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与浙江省安吉县、江西省会昌县签署“关于以质量提升助推竹木产业发展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备忘录。会昌县吸取安吉县竹子产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安吉县建立了竹子产业信息、技术、产销等合作关系。

“洞头乡自建立竹子产业‘2+2模式’以来,全乡竹子种植户选派代表到安吉县参观学习后,大家对竹子产业发展信心更足了。”陈晓斌介绍道。目前,安吉县一家凉席企业看中了洞头乡的竹子资源,有意在洞头投资建厂,而且投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同时,一家福建企业已与洞头乡政府谈妥,计划近期在洞头乡投资创办竹笋罐头食品厂。

创建标准化示范区

去年12月,在质检总局的支持下,洞头乡石圳村开始实施国家毛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鼓励农户大力开展毛竹林低改工作。目前,该乡已完成毛竹林低改266.6公顷,通过有效技术手段提高毛竹产量,增加附加值,开发产业链及其延伸产品,力图使全面改造后的毛竹经济效益达到6.4万元一公顷,每公顷大约增加4.5万元收益。

质检总局2014年特意为洞头乡提供产业发展等资金100万元,帮助解决毛竹标准示范区农户贷款难等问题。这些政策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质检总局还先后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院食品与农业所、江西省林科院竹类研究所等科研人员到现场指导毛竹标准化种植,为当地毛竹种植户举办了“标准化与地方经济发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毛竹标准化种植”等专题讲座。专家们手把手地现场指导毛竹种植,有效提高了当地毛竹种植户的栽培技术。

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洞头乡确立了“扩地提产,招商引资”的发展新方案。通过技术提高毛竹产量,增加附加值,开发产业链及其延伸产品,加强毛竹的精加工、深加工,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现在,洞头乡竹子产业走上了标准化发展道路,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刘叶财是洞头的竹子种植大户,标准化种植后,他的年收入达到了10万余元。原先普普通通的竹子真正成了洞头乡的“富贵竹”。

猜你喜欢

会昌县洞头安吉县
江西会昌:为民办实事获赠锦旗
千年的回眸
包饺子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临潼县志·卷一地理》研究两题
My Pet
温州洞头发出“干部召回令”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安吉县美术教师新作选
湖州市安吉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