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性能检测与分析
2015-06-01葛先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教学医院放射科北京101149
葛先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教学医院放射科,北京 101149
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性能检测与分析
葛先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教学医院放射科,北京 101149
目的 对我院临床使用中的部分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其辐射水平及防护性能。方法 选用Baracuda X射线质量控制检测仪、451B型低能Xγ剂量率仪(Fluke,美国)以及25 cm×25 cm×15 cm水模体,对临床在用的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平均值为(27.34±7.25) mGy/min,X射线源组件的泄漏辐射水平均值为(35.57±4.63)μGy/h;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平均值为1.79×102μGy/h。结论 脉冲透视模式下有用线束输出量与空气比释动能率要明显低于普通透视模式。在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使用中要规范操作,定期检测设备的辐射防护性能,并且制定相关的检测标准,尽量降低工作人员防护区的辐射水平。
介入放射X射线机;X射线机;C型臂X射线机;空气比释动能率;射线质量控制检测仪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在传统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上新兴的影像技术,是指患者在局麻或镇静状态中[1],借助影像引导对其进行介入性操作。介入放射技术标志着微创治疗时代的到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介入放射操作中,患者与医务人员要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国内外临床中经常出现关于介入放射操作所造成的辐射损伤的报道出现[2]。因此,如何避免患者与医务人员受到泄漏辐射的伤害已成为临床中共同关注的课题。本研究对我院临床中正在使用的部分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检测,分析其辐射水平及防护性能,具体报告如下。
1 设备与方法
1.1 仪器
1.1.1 受检设备
本研究检测的介入放射X射线机分为C型臂X射线机[3]与普通X射线机两种。C型臂X射线机包括:Powermobile(Siemens)、Coroskop(Siemens)、V30000(Philips);普通X射线机包括:Telediagnost(Philips)以及国产的Axgpsm 80、NAX-500RF。按照临床使用时间先后顺序编号为1号机(V30000)、2号机(Coroskop)、3号机(Powermobile)、4号 机(Axgpsm 80)、5号 机(NAX-500RF)、6号 机(Telediagnost)。
1.1.2 检测设备
选用的检测设备为Baracuda X射线质量控制检测仪、451B型低能Xγ剂量率仪(Fluke,美国)以及25 cm×25 cm×15 cm水模体[4](国产)。以上设备均符合我国计量部门的使用标准[5],均在有效期内。
1.2 方法
检测操作均参照我国GBZl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6-8](下称《监测规范》)中的相关操作标准进行。在受检设备工作状态下,参数设置为最高电压和与其相对应的最大束流,水模体置于有用线束中,固定野为25 cm×20 cm,每个测量点重复测量3次,以计算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
1.3 检测指标
检测指标包括: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有用线束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用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用χ2校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设备防护性能
受检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平均值为(27.34±7.25) mGy/min,符合我国《监测规范》中的相关标准;X射线源组件的泄漏辐射水平均值为(35.57±4.63) μ Gy/h。其中4号机X射线源组件的泄漏辐射值略高于《监测规范》中的相关标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源组件表面≤15 mGy/min;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水平≤35 μ Gy/h),这主要与机器的使用年限较长有关,后经申报更换为新型设备。6台移动式X射线管组装体辐射水平检测结果,见表1。
2.2 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
本组6台机器的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平均值为1.79×102μ Gy/h,其中脉冲透视设备的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平均水平为1.31×102μ Gy/h,无防护下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5×103Gy/h~1.7×103Gy/h,经铅屏风防护后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4×102μ Gy/h~3.6×102μ Gy/h,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普通透视设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结果,见表2。
表1 本组6台移动式X射线管组装体辐射水平检测结果
表2 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结果(μ Gy/h)
3 讨论
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广泛,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次引入介入放射学技术,并迅速应用于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人体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9]。但是,在介入放射的操作过程中,患者与操作设备的医务人员会长时间受到泄漏辐射的伤害。如何降低介入放射中的辐射剂量是国内外临床中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10-11]。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介入放射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泄漏辐射剂量会出现明显上升,本文中的4号机(Axgpsm 80)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在1.1~85.3 mGy/min,平均值为19.8 mGy/min,略高于《监测规范》中的相关标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介入放射设备的检测与维护,对于不符合《监测规范》的设备要及时申报维修或更换,确保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安全。
在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中,脉冲透视设备的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平均水平为1.31×102μ Gy/h,无防护下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5×103Gy/h~1.7×103Gy/h,经铅屏风防护后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4×102μ Gy/h~3.6×102μ Gy/h,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普通透视设备,说明脉冲透视能够减少有用线束的输出量以及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另外,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如铅衣、铅围裙、铅围脖、遮光筒、铅屏风等,也可以有效控制介入放射设备工作中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充分起到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
综上所述,脉冲透视模式下有用线束输出量与空气比释动能率要明显低于普通透视,在介入放射X射线机的使用中要规范操作,定期检测设备的辐射防护性能,并且制定相关的检测标准,尽量降低工作人员防护区的辐射水平。
[1] 李全太,闵楠,朱建国,等.86台介入设备的质量控制监测及防护状况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12(3):871-873.
[2] 何晓庆.2008~2011年金华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6(1):478-479.
[3] 林雪峰,罗青苗.X射线探伤室的辐射防护[J].科协论坛,2010, (2):417-418.
[4] 钟易.常规X线数字化摄影设备的合理配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5):127-129.
[5] 范文哲,杨建勇,何祚.介入放射治疗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单中心调查与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3):399-401.
[6] 唐峰,赵雷,王鹏程,等.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设备设置对剂量及成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9,26(3):7-58.
[7] 刘建军,张奇志,杨芬芳,等.某医院ICU病房移动X射线机"严重违反国家的放射防护管理规定"的调查[J].中国医学装备,2009,6(9):58-59.
[8] 涂勇勤.昭通市医用X射线机防护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1):151-153.
[9] 吕宗杰.浅谈医用诊断X线机的保养和定期检修[J].中外医学研究,2010,(2):122-124.
[10] 胡益斌,等.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0):59-61.
[11] 钟易.常规X线数字化摄影设备的合理配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5):45-46.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Interventional X-ray Machine
GE Xian-qua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Luhe Teach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
Objective To test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some interventional X-ray machine in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 the radiation level and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these X-ray machines. Methods Baracuda X-ray detector for quality control, 451B low-energy Xγ dose rate meter(Fluke,USA)and water phantom (25 cm×25 cm×15 cm) were chosen to test the air kerma rate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al X-ray machines, an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average air kerma rate of interventional X-ray machines was (27.34±7.25) mGy / min, the average leak radiation of X-ray source assembly was (35.57±4.63) μGy / h, and the average air kerma rate of protection zone was 1.79×102μGy / h. Conclusion The useful rays output and air kerma rate under pulsed fl uoroscopy mode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ose under normal fl uoroscopy made perspective. During the use of interventional X-ray machine, the operation should be standardized, periodic testing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equipment performance should be conducted, and related detection standards should be built to reduce the radiation of staff protection zone.
interventional X -ray machine ; X -ray machine; C-arm X-ray machine ; air kerma rate; X-ray detector for quality control
TH774
B
10.3969/j.issn.1674-1633.2015.01.036
1674-1633(2015)01-0111-03
2014-04-19
2014-06-11
本文作者:葛先权,主管技师,主要从事X线防护工作。
作者邮箱:gexianquan99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