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大棚草莓易发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5-06-01曹涤环

营销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匍匐茎褐色白粉病

文/ 曹涤环

几种大棚草莓易发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文/ 曹涤环

大棚生产草莓,棚内高温多湿,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使大棚草莓获得优质高产和高效益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不少地方利用大棚种植早熟草莓,到12月中下旬后,就开始有草莓采摘上市。在冬季阳光较好的条件下,一般下年1月就会进入采果盛期,盛采期一直可到3月份,至4月底可采摘完毕。大棚生产草莓,棚内高温多湿,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使大棚草莓获得优质高产和高效益,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大棚草莓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叶斑病 又称蛙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子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

防治对策: 经常检查,发现叶斑病后,立即摘除病叶、老叶,带出棚外烧毁,防止在大棚内扩散而重复染病。发病初期喷施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0天再喷1次,或者每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对水75公斤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芽枯病 又称立枯病,病株幼芽呈青枯状,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逐渐枯萎,叶柄和果柄基部变成黑褐色,叶子失去生机,萎蔫下垂。急性发病时,草莓植株会猝倒,不加防治会很快蔓延,造成很大损失。

防治对策:一是尽量避免在发生立枯病的地方进行育苗移栽植草莓。如果万一要栽必须采用太阳能土壤消毒法,彻底杀灭真菌病源。二是栽植时注意适当稀植,合理灌水,保证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三是注意棚内适时通风换气,特别是在灌水后及时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四是及时拔除病株,严禁用发病株作为母株,繁殖草莓苗,使之成为带菌的侵染源。四是搞好药剂防治。在芽枯病发生初期,可用10%多抗霉素600~800倍液,或10%立枯灵300倍液,或敌菌丹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喷雾,7天1次,共2~3次。大棚内可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50~180克,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7天熏1次,连熏2~3次,效果较好。

灰霉病 是大棚草莓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及叶上均可发病,以果实发病为主,在膨大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严重时全果变软,并着生灰色霉状物。在叶上发生时,可见褐色或暗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斑略具轮纹,湿润条件下叶背面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侵染花蕾及果柄时,病部变褐色。灰霉病菌能在植株上形成扁平形,或不规则形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防治对策: 一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栽植密度合理,控制棚内湿度,发现棚中出现患病植株,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每天早晨就将棚内温度提高到35℃,不换气,预防灰霉病蔓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害往往会很快恢复,应将棚温调升到45℃左右,持续2小时,这样处理后病害很快可受到控制住。二是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侵染源。三是药剂防治。开花前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并用30%施佳乐1000倍液,或50%农利灵75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50%扑海因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炭疽病 植株的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均能发病。叶片上病斑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色。叶柄和匍匐茎上发病初期出现稍凹陷的、小的、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的纺锤形病斑,蔓延后发展到全部叶柄及整条匍匐茎,以致匍匐茎顶端发生枯死现象。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鲜红色的分生孢子块。匍匐茎受害,对草莓苗繁殖影响非常大,匍匐茎受害枯死会严重影响子株的存活。

防治对策:使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苗,遮阳降温,用遮阳网等遮阳,尽可能降低苗床田的温度,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当有病害零星发生时可用炭净胶悬剂100倍液、或25%炭特灵500倍液进行防治2~3次。抓住在发病初期,还可使用的有效药剂有: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根据病情发展每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发病适宜温度为15~20℃;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内的环境正好符合白粉病发生要求,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危害重。草莓的叶、茎、花、果均能发生白粉病,病叶病斑上有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缘萎缩、枯焦;果实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并干枯,大果染病果面上常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商品价值。病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棚内大量草莓整株死亡,甚至绝收。

防治对策:生产上对草莓白粉病除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外,还应采取农业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培育无病壮苗。选用无病母株育苗,分株繁殖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三是药剂防治。在发病中心株及周围,喷布波美0.3度石硫合剂。草莓采收后全园新叶,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此外,在草莓发病初期和盛期,每亩用世高24~6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长达18天左右,连喷2次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对草莓安全。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每亩15~40克,对水50公斤喷雾,对草莓病兼有预防、治疗、铲除及抑制孢子产生的作用,用于防治草霉白粉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黄萎病 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随后叶缘变褐色,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亩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后要散气,待没有病害方可育苗或定植。要注意施药人员安全。也可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8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在栽植前,用20%甲基托布津300倍至500倍液浸根5分钟以上,预防种苗带菌,已发病者必须拔除烧毁。

■编辑/王奕 wangyi187@126.com

猜你喜欢

匍匐茎褐色白粉病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草地早熟禾匍匐茎数字化生长模型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