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美展“怎么了”?

2015-06-01杨冬白

雕塑 2015年2期
关键词:铜奖新潮金奖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获奖作品中包括金奖7件、银奖18件、铜奖49件、优秀奖86件。作为“国油版雕”传统内容之一的雕塑类作品,评出银奖、铜奖、优秀奖,金奖空缺。自1949年首届全国美展举办以来,仅在两届美展中评出过雕塑作品金奖:1984年第六届,杨冬白与潘鹤并列获奖;1989年第七届,获奖者曾成钢。至今,雕塑作品金奖已前后分别空缺5届。是什么原因导致雕塑金奖屡屡空缺呢?

“全国美展”于1949年举办,经历了1966年至1977年间的10年文化大革命。在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处于相对保守的阶段,“文革美术”纵然也使艺术家在创作题材上的选择较为谨慎,艺术形式甚是单一,评判标准易于掌握。这段时期在专制文化的背景下,在体制内各行各业还处于安于本分的非常时期。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到1984年的这段时期称作“后文革美术时期”。这段时期的美术否定“文革美术”在专制文化的背景下所主张的艺术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要求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以人本主义和人性作为艺术追求的核心内容,把视觉美感需求作为艺术形式的指南。此时的艺术家开始将思想从政治意识形态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关注到艺术本体的审美艺术功能。我与潘鹤都处于“后文革美术时期”,我们的作品在当时的背景下可算是吹来了一阵小清新的风吧。

曾成钢先生在1987年获得金奖,这也是到今天为止,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金奖了。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兴起了“八五新潮”,它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所谓“八五新潮”,是美术界当时的称谓,指的就是1985年前后中国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美术运动,主题思想是人性的解放和自我的复出,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严格地说,85新潮并非一个艺术流派,主要是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运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个社会大潮为之后的艺术发展开启了若干分支。现在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许多艺术作品已跳出了传统艺术中所谓的审美概念,不再是把单纯的美作为评判标准。在这样背景之下全国美展当然显得非常尴尬,没有了这个标准去衡量作品的好坏,也是导致了评选无法统一意见。

走到今天,艺术是得到了发展,艺术形式是趋于多样化,但是在这样的表面现象之下,中国的雕塑圈似乎没有那样的百花齐放,小圈子不断形成,作品翻来覆去展出,始终是那些熟悉的面孔。无形中,权利斗争下变得混乱不堪,最终导致金奖屡次空缺。

这也是让众多晚辈感慨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能出。”当然,乱世出英雄,这些讨论的结果,或许是我们作品还不够完美,或许是给自己找的一些理由罢了。

猜你喜欢

铜奖新潮金奖
唐茂才
2020年“世界学生之星”包装奖获奖名单公布
白露月夜吟
“新潮”的旧刷子
第十三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揭晓
逻辑思维
轻松一夏
吃零食没有罪!新潮零食令你美丽又健康
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落幕
对蔡国强《威尼斯收租院》获国际金奖的三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