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专教师的德育示范效应
2015-05-30王红丽
王红丽
摘 要:中专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部分中专学生品德状况堪忧,中专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需要中专德育工作转变工作思想、改变工作方法,更需要充分发掘学校的德育资源——每位老师都是一个德育工作者。也就是说要发挥教师自身的德育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实现中专学校的社会教育目标,即道德品质良好、有敬业奉献精神、有中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专教师;德育;示范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255-02
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必不可少的载体。其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力者,中等专业学校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将他们培养成高质量的劳动者。所以,中专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劳动者的任务,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更不可替代。
一、相关背景概念解析
中专是建立是普通教育基础上的、把学生培养成某种专业素质人才的一种专门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高中教育阶段所进行的职业教育。所以,对于中专教育来说,虽然属于高中阶段,但是又不同于普通高中,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教育目标的职业性,中专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中专学校的毕业生既要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又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能胜任第一线岗位的工作;注重专业技能。由于中专教育的目标不同于普通高中,所以在中专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在传授普通知识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多多组织实践练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和提升自己动手操作的技能。
中专德育工作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完成发挥着基础和保障作用。尤其是基于中专教育目标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必须居于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具体来说,中专的德育工作首先要重视德育目标的职业性,也就是说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即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诚信意识、效率意识和创业意识。其次,德育内容更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如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岗位的预期、对未来所从事行业的了解、如何在岗位中实现竞争与合作、职业理想教育等,这些都是中专德育要关注的内容。再次,社会实践性。中专的学生拥有大量社会实践的机会,因此在中专德育中就可以借助于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纪律等。这是中专德育独特的优势,即在实践中感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中专教师德育示范的必要性
目前中专德育工作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使得我们不得不提教师的德育示范作用呢?首先,社会大环境的价值多元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以网络为载体的大众文化传播,价值观念不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多元的。在多元的价值观念中,主体应该选择何种价值观念呢?选择的困难使得我们感受到了道德的模糊性,例如,“勇敢”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利益”重要还是“诚信”重要?“自我”重要还是“集体”重要?当多元的价值观念使得道德的标准模糊、不明确,与此同时,学校曾经使用的道德灌输——一元价值观念的灌输也毫无效果时,学校的德育工作到底应该怎样做?如何面临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呢?其次,学生自身的素质。从整体上看,中专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生源质量上是有一定差距的。当然这些差距更多地表现在知识层面上。但是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问题,即这些学生虽然知识上欠缺一些,但是他们大多了解社会的信息更多,价值多元化更明显,当中不乏存在道德滑坡、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职业理想的现象。面对这些挑战,中专的德育工作显得无力应对。再次,德育内容的无力。虽然说中专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社会实践,但是有些德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无法挂钩,缺乏时代性和说服力,而社会实践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多元选择则更具有真实性,他们自然就会倾向于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更真实的价值观念。这些困境使得中专德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那到底该如何摆脱困境,实施有效地德育工作呢?目前有很多方法,例如,提升德育内容的时效性、改变德育方法,从单纯的灌输到学生自己的感悟体验、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都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或者校本资源——教师。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关。中国千百年的教育实践更是总结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都是对于教师人格力量的肯定,更向我们传递着一种思想——教师人格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之所以强大,主要表现在:第一,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因为教师的人格力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被学生主动的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思维方式之后,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第二,直观性。教师人格的示范性力量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真实性和直观性,是在学生身边切实发生的。中专学生正处于选择、确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教师是他们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往往会成为模仿对象。因此教师的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被学生观察、思考和模仿,如果教师展现出来的都是真实的、积极的言行,可以想象这种直观的示范性行为会发生多么強大的影响,就如同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棵积极向上的种子,待到各项条件适合之后,自然会长成参天大树;第三,全方位性。教师作为一个真实的个体,其示范作用是一个整体,包括行为方式、仪表风度、学识修养、思想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这些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三、发挥教师示范作用的途径
既然中专德育工作面临困境,而教师的示范作用(更具体地说是教师人格的影响力)又是如此的重要和强大,那么该如何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呢?
第一,亲师信师。《学记》中提到:“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意识是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平等才能让学生信服教师所说、所行,即使以后。离开了师长,也不会背信弃义。《颜氏家训》中也提到:“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说,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钦佩的人发出指令,人们更愿意接受。这些在告诉我们想让学生接受教师所说的、信服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由于中专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更重视自身是否受到尊重,自己与老师之间是否真正的平等,只有平等、受到尊重他们才有可能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课堂和课下两个方面。课堂上,是师生关系,教师要用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信服,用平等的姿态聆听学生的见解。在课下是朋友关系,与朋友之间可以谈论很多话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师徒关系,亲身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更让学生感受到指导教师对于自己的認真与负责任。学生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第二,提升自身素养。这里所提到的素养有很多方面,比如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专业素养。中专教师至少要掌握一门技能,才能完成自己在中专学校的教学重任。如果不具备这样过硬的专业素养,则无法在实践指导中信服学生。在中专学生中,不难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对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佩服从而激发他们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渴望和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对于自己的职业出自内心的热爱。对于中专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自己人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是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只有热爱职业,才有可能从内在驱动自己去实现上面我们提到的专业技能的精通、教育理论知识的精通、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想象,当一个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自己的职业为荣时,会体现在教学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例如,备课、上课、指导学生、管理学生就会成为快乐的事,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就是幸福的事情,课堂之外与学生交往就是乐事,老师每天都带着幸福、快乐的情绪与学生交往,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这种积极的情绪。同时,对于职业的热爱,更实在最真实的例子,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规划。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正如另外,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专学生本身有自己年龄的特点,有些学生更是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纪律规则意识薄弱。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身教远远胜于言教,教师就是身边最真实的一面旗帜。所以教师要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一致、遵守规章制度、严于律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中专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品质的形成,实现中专学校的教育目标——道德品质良好、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有中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中专学校的教师自身的行为对中职生品德的影响意义是长期的、深远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品德形成与发展、对于自己职业的规划。中职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水平和专业素养,以身作则,才能构建新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产生示范效应,实现教师对中专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申姚.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新探索[J].德育在线,2011(8):236.
[2]肖品.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园地,2011(10).
[3]张东.改进中职德育的方法和途径[J].河南教育,2011(10).
[4]王钥.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38-39.
[5]许慧.重视中职教育中的德育工作[J].新课程学习,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