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2015-05-30郑曼
郑曼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微博作为新时期被广泛运用的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介绍微博的特性并对其给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253-02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类舆论媒体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和思想活动。其中,微博的出现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引发了一股“微博热”,人们的所思、所想、所做,都被记录在了这140字之内的小小微博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者,察觉到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载体,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微博的特性及优势
微博是新生代的传播工具,英文表述为MicroBlog,直译成中文应为“微型博客”,简称“微博”。微博是一种综合利用移动通信技术、WiFi网络及有线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随时随地传播消息的迷你博客,发文长度有限是其最主要特征,即不得超过140个字符,这是一条手机SMS短信的最长长度,微博产生之初是适用于手机应用的需要[1]。
(一)微博主体身份的真实性
微博克服了网络匿名使用的弊端,其沿用了SNS网站实名制的做法,能通过识别不同用户的IP地址,挖掘出深层的人际关系,构建最真实的“熟人网络”。将现实生活的诚信教育引入其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
(二)微博的即时共享性
即时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微博恰好抓住了这一主线。由于微博登录快捷,每个人都可以以草根媒体的身份通过触手可及的终端(如手机等)随时随地发布身边的新鲜事,并在第一时间内通过自己的跟随者(follower)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覆盖面予以发布和更新,克服了传统媒体的滞后性,实现了即时共享。
(三)微博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微博上每条信息所要求的字数一般在140个字符左右,却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保证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微博充分利用传播主体的零碎时间,允许人们在忙碌的生活和学习间隙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实时交流。微博能加快信息的更新和传递速度[2]。
(四)微博的灵活性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对比博客和其他网络平台,微博可以不拘泥于形式,随时分享照片、网络连接、视频、语音等文件,也不必像博客那样的长篇大论,短小精悍的140个字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和学习的平台。他们可以脱离电脑的时空局限性,随时随地浏览发表微博,时间上更加灵活自如。
(五)微博可以扩大交际圈
微博有“关注”“互粉”这些功能,可以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关注自己喜爱的明星、学者、作家,也可以关注周围的同学、家人。从而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博给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
(六)微博利于表达大学生真实情感
微博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里青年人没有现实世界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可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对生活的不满,学习的压力,对自我的评价等,他们不用介意外界的眼光而展现真实自我。面对社会上的各种事件,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微博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微博的兴起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此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时代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与时俱进,要更加贴合大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教育客体的思想状态,灵活地运用教育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微博利于教育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老师的观察和同学的反映,还有教育主客体之间思想交流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有时候会藏匿一些自己的思想,对老师不自觉的有一种防备意识。担心影响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或者影响成绩和综合评价等,这些在现实中都是不可忽略的外界因素。可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就会改善很多。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是平等的,大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用時时在意大家的各种“看法”,毕竟这不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关注他们的微博,对他们的思想动态实时掌握,了解他们的思想波动,不受现实环境因素制约的环境下跟大学生们互动,掌握更多的信息。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改进教育方法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有位学者曾说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教育后达到的教育效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不是享受这个教育过程。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生搬硬套,模式化绝对灌输式的教育了,随着主客体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客体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那种死板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应这种教育客体了,尤其是经过多年学校教育的大学生们,他们已经厌倦了老师们的说教。在这种情况下,微博能很好地改善教育方法,教育者们可以通过微博“关注”“跟随”“互粉”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频图片等,采取更多的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大学生主动了解教育者所要传达的知识或者是正面信息。包括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新时代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者还可以从侧面也就是通过观察青年大学生的微博动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了解教育客体的现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制订教育计划的基础条件。教育者在了解了教育客体的状况后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方法或者制定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教育方法。
(三)微博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交流平台
在大学生中不乏对教育队伍存在意见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存在异议,但很少会主动找老师沟通,这样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微博的出现,师生可以共建一个微博讨论群,在课后,学生通过这个讨论群可以和老师和其他同学一同探讨存在的问题,思维会更开阔,也免去了当面向老师提出异议的尴尬。在这里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不需要刻意回避什么,想到什么都可以给老师传达过去,老师们也可以得到同学们的回馈,这大大减少了“课后调研”这一烦琐的程序,微博可以反映出学生们最真实的回馈。
(四)可以把大学生的负面思想或教育隐患通过微博扼杀在摇篮里
微博是一个文化大杂烩,在这个平台上,正面信息确实不少,但一些谣言、垃圾信息、诱导青少年思想歪曲的信息也同样充斥着微博平台。一些对客观事实的歪曲,炫富、拜金思想公然在微博上出现,这些都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的大学生们带来了思想的冲击,可以说在他们的头脑中埋下了一颗炸弹。面对这些问题教育者就必须密切观察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从根源上遏制思想的蔓延,在他们有这种不良倾向的时候,及时沟通、纠正、引导,使他们的思想活跃在正确的轨道上。
三、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微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产生了现实的挑战,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得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微博,得一分为二地去思考。
(一)微博信息内容复杂极易引发大学生认知上的偏差
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合法的非法的,谣言,假新闻等,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根本无法辨别真伪,在这些大量的信息中,轻信某一条都会对大学生的认知上造成偏差。网络信息更新快而且量大,老师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为他们一一排除,也无法及时引导。这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造成很大的缺失,而且是不可控因素。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语言都是在老师的可控范围内的,如果出现偏差还可以及时引导。可是在网络环境下,只能靠学生自己去辨别。微博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制造厂,在短时间内它可以产生无数垃圾信息。例如反社会主义、拜金主义、盲目偏激、色情暴力信息的出现,甚至经过很多网友的“转发”以及“评论”被青少年以及大学生看见,这些都会在他们头脑中产生波动,引起他们的注意。尤其是在周围都是这些信息的充斥下,他们可能还会盲从,从而在行为上误入歧途,一步一步走向错误的深渊。从而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二)微博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微博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了,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而这种直接认知方式不知不觉地剥夺了青年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虚拟时空”的存在形式,使青年学生不自觉地受这一存在形式的强制性影响和被动性接受,迷失自我。然而,面对微博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改革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步伐。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新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沿认知。
四、以微博为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学界普遍认为,一种媒介形式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就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基本信息,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二是主客体有效联系,使得主客体双方之间可以借助这种形式进行双向的交流互动[3]。
通过微博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微博可以让高校思政工作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需要构筑微博平台体系,保持渠道畅通,利用微博便捷、快速、辐射面广的优势改进思政教育方法,扩大其影响范围和效果。例如,高校可以创办学生手机报,由校团委组织编发微博信息,面向广大学生及时传递校园内外的最新动态,有组织、有系统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沈阳,田晨耕,李舒晨,刘世超.闲言碎语中的宏大信息流:微博研究[EB/OL].http://www.epuber.com/?p=4418.2009-
07-16.
[2]郭静红.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