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梵·高线条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

2015-05-30商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动势线条空间

摘 要:线条与线条组合会产生美感,不同的线条会有不同的性格和意蕴,可以表达不同的事物和情感。梵·高绘画艺术语言有很多——线条、笔触、色彩、空间等等,这些元素在梵·高画笔下相互结合,相互衬托,形成了一幅幅震撼的画面。梵高似乎对线条所蕴含的情感性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这在他的素描作品中随处可见,他把印象派的色点扩展成色线,由此超越印象派而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关键词: 梵·高 线条 动势 空间 情感

线条是对自然的抽象——自然中本来是没有线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一定体积的,然而在人们的视觉中,极细长的体积便有线的感觉(如铁丝、电线等),物体的边缘轮廓也有线的感觉,都是抽象假设的。线条与线条组合会产生美感,不同的线条会有不同的性格和意蕴,可以表达不同的事物和情感。梵·高绘画艺术语言有很多——线条、笔触、色彩、空间等等,这些元素在梵·高画笔下相互结合,相互衬托,形成了一幅幅震撼的画面。梵高似乎对线条所蕴含的情感性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这在他的素描作品中随处可见,他把印象派的色点扩展成色线,由此超越印象派而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我读小学时就曾欣赏过梵·高的画(当今小学美术教材都或多或少的介绍关于梵·高的名作——《向日葵》),儿童时代的我们更容易接受梵·高那种用最纯粹的线条和极其绚丽的色彩把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的画似乎比文艺复兴以来那种讲究写实逼真的油画更加使我喜爱。

“绘画艺术最初是以线造型的,中西方艺术家都很注重线条的作用。”[1]我们知道就大多数古典画家而言,为了完美再现物体的审美效果,习惯性地把线条抹掉,把画面修饰得特别光滑与平整,在表现物体结构上大多数是以面来展现,而对现代画家而言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笔触往往外露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梵·高生涯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投注在素描上。如今他被誉为19世纪伟大油画家之一。初期的作品他尝试采用木匠的铅笔、蜡质的黑色炭笔等做工具。如1882年的作品《剥马铃薯的女人》具有非常清晰及有力的轮廓线,大胆而粗犷,是这个时期他所喜爱的画风。同时使用蜡笔、不透明水彩、墨水、铅笔等种种媒材,画得非常细密的素描也为数不少。从这些画中,看得出他想努力学会使用各种画材与技法的痕迹。这些效果多半给人阴郁或强烈的印象。西方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用线条把绘画目的和绘画理念表达得接近完美,因此,今天我们就通过三个方面来讨论一下线条在梵·高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一、线条在动势上的表现

在梵·高绝大多数画中,除了绚丽的色彩之外还有错落有致的线条。梵·高为了表现人物或动物、树林等的动势,虚构了许许多多的线,这些线在现实中往往看不到,但在画面上则能助成动势线。而更多的动势线是巧妙地利用物象本身的线助成的。如在法国圣玛丽亚斯村所作的风景画(图1),墙用直线,煙用曲线,路面用点,叶簇用漩涡状的粗线等等。但这种研究绝非臣服自然,梵·高对特征性的捕捉是主观性、个体性的,我认为在这幅画面中,任何事物都增加了许多动势线,画面的动势立刻增强了,画面中的事物仿佛具有了新的生命,绿色的植物向不同的方向旺盛地伸曲、生长,墙面是笔直的、向上的,许许多多的垂直线条整齐排列与地面松动的点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墙壁无比坚固。远处的烟用曲线来表现,这里的曲线具有柔和舒展、灵巧生动、飘逸流动的特点。从梵·高的绝大多数画中我们大都看到了类似于这幅画的特点,可以看的出梵·高的画具有一定的张力,使线条增强了运动感和方向感。在增加动势线的同时,也赋予了这些事物新的生命。在他的这些作品当中,我们更多的是体会到了树木都是郁郁葱葱向上生长的,房子总是错落有致地合理安排在画面当中。连最基本的小石头都被表现得很有动势。如果说铅笔赋予了梵·高以生命,那么梵·高则是赋予了线条以生命。

二、线条在空间的运用

达·芬奇在《论绘画》一书中指出:要认清轮廓的来龙去脉,讲究线条的完美和曲折、清晰与模糊、粗与细[2]。每个画面由许多线条组合而成,于是形成了各种组合关系。由于线条的性质不同,组成了线条的对比,在绘画中强化线条的对比使之更具有表现力,使画面空间无限增大。如图2近处横的小路用水平的线条排列,紧接着用一竖列排列紧密的线条突出路边草丛,画面中线条排列数量的疏松与密集,疏处更疏,密处更密,正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中景刻画比较仔细也非常丰富,用疏松的线条把篱笆那种材质表现得很生动,同时也把远景和中景相互隔开了。远处的小河和小路,又采用水平和垂直的线条相互更替变换使用,远景则采用小线条表示,使之虚向远方,大大增强了空间感。画中的线起界形的作用,它附属于形体,受限于物象,是一种非主要的造型因素。其线条是形存在的辅助基础,如一些轮廓线或是为再现物体的结构而服务的。西方绘画更注重形体、结构、色彩块面,所以必然不会将线条纯粹出来。而梵·高却不是这样,他认为线是运动的延续,所以在绘画上用线条把画面表现得更加生动,有活力,使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空间节奏感。我们今天向梵·高所学习的不光是在颜色、笔触上的运用,更多的是他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把复杂的事物用不一样的线条表现出来,把画面当成自己心灵的一面镜子,照射出自己的感受。

三、线条在情感上的表达

梵·高的绘画强有力地表现个人主观精神,同样体现在他的素描风景当中。他最先发现断枝残茬,任意截取繁杂的灌木篱和广阔的庄稼地之美。他从星空、果树园等等环境选取主题描绘的自然景色,就像表现人一样深含画家自身的情感。

梵·高的艺术,正如他的性格一样,是一种热情的表现,成熟时期的作品,画面上布满着长条状的线条和笔触,把自然界的物体形象画得像翻腾的波涛、闪动的火焰。最后几年的名作《向日葵》用线条的游动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情感,可以看作是他整个人格的象征。线条具有表现力,每个成熟的艺术家其线条必然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与画家本人的性格特点是相吻合的。

阿尔地区,灼热的阳光照射大地,使人热汗淋漓、头晕目眩。但对于梵·高来说太得劲了,他就是爱在烈日下折腾,拼命作画。在他那里印象派那种分析色彩的方法不再适用了,他使用的色彩更加主观或“大胆”,他那种小“长条”的笔触,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仿佛不光是描写大自然的笔触而是无数表现心中汹涌热情的音符。于是,田野、房舍、丛林、道路、行人、花花草草,一切事物都在他的画面上翻腾、旋转。金光灿烂的向日葵大如车轮,浓碧的丝柏直矗云霄,这一切仿佛只在天国中才能出现。还有带阔边草帽的老农,以及小咖啡厅中用黄色线条排列整齐的昏黄灯光,卧室中铺着大红棉被的板床,却又透露着人间的温情,梵·高在最后两个月中所画的《麦田和群鸦》,画面中线条排列紧张,天空显得灰沉沉,金黄的麦穗显得憔悴,一群乌鸦正从地面飞起,仿佛听得见一阵不吉利的鸣叫,悲壮而急促的交响乐发出最后几个音响,猛烈喷射的岩浆爆出最后一个火花……

线生活在画家的作品当中,所以线条在绘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中西绘画中,虽然存在着对线条的认识和运用的不同,但各自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丰富和完善着绘画的表现语言。线条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绘画语言,也是最高级的绘画语言。梵·高永远活在矛盾的中心,尊重自然同时又与之对抗,生活激情又求助于冷静的分析,表现自我过程中追求高于自身的东西,真诚地展示了人类心灵的艺术成就,是我们后人在学习素描时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而更吸引我们的恰恰是那种线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宏健.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张婧.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

商航,江苏师范大学13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猜你喜欢

动势线条空间
空间是什么?
新媒体文艺产业化的动势及其意义
新媒体文艺产业化的动势及其意义
创享空间
线条之美
工笔人物画中的动势表现探究
浅谈书法中的“势”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