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人物龙凤图》中墓主人的形态特征及其画卷内涵

2015-05-30马丽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

摘 要:帛画孕育和诞生于先秦时代。在先秦时代的战国,已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拉开了帷幕, 对于承接当时社会形态并影响后世绘画风潮的帛画来说,应是最好的例子了。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直观的体现了作为墓葬绘画而展现出的墓主升天的主题,通过绘画展现出的墓葬形式,映照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画中女子及龙凤作为画卷的主要内容,而呈现出当时墓葬的一种尊卑礼仪的封建体制,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且画卷整体较为完整,使这幅古画的研究价值也为后来的人物画以及仕女画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人物龙凤图》 表现形式 艺术形态 画卷内涵

一、画卷的人物形象及艺术成就

(一)关于“仕女”

《人物龙凤图》(图1)又叫《夔凤仕女图》,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1号墓,高28厘米,宽20厘米,产地为战国时期的楚国,今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此画中部绘一侧向而立的女子,细腰,头挽垂髻,身着宽袖长裙,双手合十并前伸,作祈祷状。女子头顶上方的靠前位置绘一龙一凤,其中凤的两根长可及身的卷尾向上卷扬,直至头顶。左上方是一条弯曲扭动的龙,有一只脚已脱落,看上去仿佛只有一只脚,因而清人曾认为是“夔”[1]。这是大家所常见到的基本内容,因此需细细品味其画中所蕴藏的含义。

在先秦,“仕女”包含了男与女两个概念,是两个并列的名词,最初“仕”字没有单立人旁。《尚书·武成》云:“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此处的“士女”是指男男女女,即商朝全国的百姓。成书年代比《尚书》稍后的《诗经》里有“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士与女方秉简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芍药”之句,“士”与“女”两个字都作分开解。这里的“士”是指未婚男子,“女”是指未婚女子,也并无专指贵族妇女之意。秦汉以后,“士女”的涵义发生了改变,逐渐合成一个名词,意为“女而有士行者”,即具备了类似男子的高尚品行的女子,意义不再指向男子,而专指女子,而且是专指贵族女子[2]。因此,综上可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谓的仕女已不再是简单而贫困的百姓,而是有身份的贵族女子。

(二)人物形象

从《人物龙凤图》中墓主人的衣着和体态来看,似乎是受到了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画中女子长裙曳地,着上衣下裳,连成一件深衣,梳椎髻,穿曲裾宽袖袍服,下着裙束带,且腰身纤细,端庄虔诚,俨然是一位体态轻盈的细腰美人。其图中妇女细腰的形象和恬静飘逸的姿态,恰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记载相符。因此,无论是从“体”还是“态”来讲,《人物龙凤图》中的女子形象都可谓说是战国时期楚国审美标准的典型代表。

(三)艺术成就

《人物龙凤图》为帛画质地,用毛笔绘制而成,此画可算是中国历史上以仕女为主体的第一幅比较成熟的单独描绘女性形象的绘画实物作品。在绘画技法上,刻画较为精细,对于外轮廓线的描绘,线条挺劲有力,线与线之间的衔接也赋予顿挫且曲折的节奏变化。整体线条简洁大方,而其身上衣饰的黑白组合,也表现出了质朴的装饰趣味。在人物的唇上和衣袖上,还可以看出略施朱色的痕迹。

在艺术成就方面:一、造型比较准确,呈现出了绘画初期的一些明显特征。二、赋色采取传统的平涂法,并且已经注意到人物衣饰上色块的分布。三、人物的體型纤长、飘逸,极富有美感,在线条上,也给后世的仕女画提供了较为直观的素材。四、从这幅画可以看出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历史渊源,线条的使用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基础[3]。

二、画卷的表现形态及其内涵

(一)“龙凤”的形态分析

有人认为在《人物龙凤图》画卷中妇人为墓主的形象,在妇人之上画有龙、凤,表示龙凤引魂升天,其在屈原的诗文中就有反映。但在1961年,郭沫若认为画面中的涵义似有善恶之争的意思,因缺一只脚而叫夔,而夔象征恶,凤象征善,画中的女子则是在祈祷善者的胜利,并诗云:“长沙帛画图,灵凤斗恶奴,善者何矫健,至今德不孤”。

根据当时的楚国习俗及结合文物考证,此画中的妇女形象应是墓主人,作品的主题是表现墓主的灵魂由灵凤引向天国而在此途中与龙相抗争的景象。由此说来,凶恶的龙与善良的灵凤相抗争,所以人们都会虔诚的膜拜灵凤,而至后世渐渐也被神化,表示着满载的功德。楚地另一件帛画《人物御龙图》与《人物龙凤图》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人物御龙图》中,也是想以死后灵魂可以升天作为心里寄托而欲以成龙归天,图中所画的男子,应为墓主人的侧面肖像。而与之不同的是,在《人物御龙图》中却将龙作为了神物,意寓着龙能载人飞向天国并能遨游太空,与《人物龙凤图》中灵凤斗龙的场景却大相径庭。所以在《楚辞》中,提到乘龙升天的例子不胜枚举,这虽然虚幻,却也为当时的楚国人死后而又能乘龙升天增添了些许的神话色彩。两者相比,可想而知,在这短暂的楚国,曾对龙凤有着不同的理解及评价。

(二)帛画中的画卷内涵

从帛画的主题及内容来看,很明显是墓葬用的铭旌,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引魂幡又叫灵旗,在一些文章中此图被称为《晚周帛画》或《夔凤美女图》。画中女子端庄肃穆,双手前伸做合掌状,而头顶上方绘有一只灵凤,左上方则绘有一条龙,其体型明显比灵凤小。而据历史记载,在当时楚国中期,其女子的地位已明显提升,且在前文已明确所谓的“仕女”,是贵族阶级的妇女,意义表示已具备了类似男子的高尚品行的女子。在画面中该女子明显的表现出了“楚王好细腰”的特征,并且在服装上表现的是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深衣,其发饰是典型贵族妇女的椎髻,身穿曲裾宽袖袍服,下着裙束带,呈现出了楚国贵族女子的特质。

再细说画卷当中,女子上方的灵凤身体轻盈矫健,羽毛简要明快,并带有一定的装饰性,且两脚挺劲有力,头向上抬起做呻鸣状,其动态表现的自然古朴,向上腾跃的姿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旁边的龙则显得娇小无力许多。楚有抑龙扬凤的文化倾向,帛画构图显然以人与凤为主体,人昂立于舟上,似有颐指气使之意[4]。以此画面图象,不难发现,将灵凤表现为女子,而龙表现为男子,说明这位画卷中的女子也许在当时社会形态下的高尚品行与气节比男子还要高,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身份是比较尊贵的。由此,便能清晰的了解到作为墓主人的她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所处的环境及地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王宗英的《中国仕女画艺术史》里也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西汉洛阳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中,就出现了夫妇二人分别乘龙和三头神鸟在仙翁引导下升往仙境的场景。在这幅作品中,倒是丝毫没有男女有别的思想倾向。在作品中,卜千秋妻子的位置甚至在卜千秋之上,她乘着三头神鸟,飘然前行。虽然人物只是用简单的线描勾勒而出,但其中所透露出来的平等气氛却令人难忘。当然这幅壁画不是仕女画作品,但是它透露出了封建社会早期男女偶然地平起平坐,这其中的脉脉温情足以让封建社会后期的女性为之神往[5](图3)。由此可见当时的妇女地位是有提高的,而在《人物龙凤图》当中,灵凤比龙还大,所以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

(三)墓葬的具体解析

湖北省以江陵为中心,地處湖南的汉江流域是古代楚国文化的发源地,其在丧葬观念上注重自然、土地的生命延续性,相信是土地赋予了人的生命。

楚人好巫,认为人死后是有魂魄的,能够升天去极乐世界。而儒、释、道三教在丧葬上又各有不同且能相辅相成,便形成了三教合一的丧葬观念。因此,在当时的丧葬习俗上,人们心中的观念大多都是透过肉体想要得到精神的解脱和对灵魂升华的渴望。

据文献记载,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曾出现过丧葬仪式上的人殉和俑葬。所谓的人殉便是将活人与死人同葬在一起,多是在贵族阶级才能举行,而人殉的主要对象则是包括主人身边的贴身随仆,及死了丈夫的寡妇等,而这些所谓的陪葬人则大多是被命令和要求的。在宫廷中,这种人殉仪式基本是必须要做的,直接由跟随的主人将其列为殉葬人,在主人死后被殉葬的人则要服毒或自尽,以随其主人,少则三至七个,多则要二三十个。与之伴随的还有俑葬,一般出现在皇帝陵及其功高震主的大将军陵当中。可想而知,在当时楚人的丧葬习俗中已将死后可以升天以及在冥间仍要让仆人及家眷傍在身边的思想作为了一种普世观念。

通过以上对楚人墓葬观念的分析,不难发现《人物龙凤图》这幅帛画主要是作为引魂的铭旌而被放置在墓葬当中的。主要还是想让墓主人在死后能够得以升天,其殉葬人虽没出现,但却有龙凤互引,所以便能清晰的了解到作为墓葬绘画的画卷涵义,而其画卷中的龙凤也有象征墓主身份尊贵的特征。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我将《人物龙凤图》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画卷内涵,通过前人的总结和研究进行了一次更深层次的解读及分析。从而,对这幅战国时期较为完整的独幅仕女画产生了另一种不同的想法及感触。在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审美要求也随之提升,并且成为了当时社会风尚的典型写照。从墓主人的相貌特征及其身形体态来看,虽与同时期的《人物御龙图》的笔法及设色相比,显得有些稚拙,但却也为后世的仕女画奠定了基础。

从画卷的深层内涵来看,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后灵魂得以升天的虔诚,似乎早已成为了当时战国时期楚国人的精神寄托。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能够得到空前的提高,却也成为了这张帛画的最大亮点,同时也为后来的仕女画开辟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4] 颜海强.中国名画欣赏[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3、4

[2][5] 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5

[3] 聂瑞晨.中国绘画赏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9

作者简介:

马丽娜,河西学院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
关注直线过定点问题的若干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初探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煤层气井排采管理异常表现形式及处理对策研究
卷首
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在数字绘画中的应用与拓展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