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传染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2015-05-30张柳菊吴国静纳佳
张柳菊 吴国静 纳佳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管在传染病患者静脉输液和手术中的优越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总结32例传染病患者用常规方法留置PICC管的临床资料,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结果:32例病人PICC管留置成功率为90.6%,留置时间4~112d。结论:PICC留置管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排除了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损害及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其操作简单,费用经济. 确保了传染病患者静脉治疗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PICC;传染病;手术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83-01
传染病院进行手术的患者均为传染病患者,多为结核病、肝病及艾滋病,都是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因此经外周静脉(主要经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保证高渗药物的输入,管体长达至上腔静脉,不易脱出,可将患者所需液体均匀滴入,特别是高渗液体可以很快被稀释降低了对血管的刺激,置管时无需局麻及缝针固定,为患者减少了由于麻醉穿刺及缝合带来的痛苦,置管后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患者可带管工作及活动,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很好的运用。在此收集了一年来在院进行手术的32例传染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使用PICC管32例,年龄19~88岁;男性17例,女性15例;其中结核病29例,艾滋病3例。
1.2材料:由贝朗公司提供的穿刺导管和穿刺包
1.3方法:经医生同意下达医嘱,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置管部位选择在患者上臂的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由接受过培训、技术熟练的护师以上人员执行操作。
2 结果(见表1)
32例病人PICC管留置成功率为90.6%,留置时间4~112d。32例PICC置管部位分类情况见表1。
表1 PICC置管部位分類
3 讨论
3.1静脉炎的护理:[1]由于PICC置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 患者血管的自身条件会影响穿刺的结果, 在对某些患者进行穿刺时由于导管的反复抽送而对患者血管壁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 加上平日药物治疗时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会加大血管壁的受损程度, 从而增大了血管的通透性, 使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因此, 对静脉炎的护理主要的护理手段应在预防以及提高穿刺成功率方面。可通过对患者静脉的正确选择, 应选择弹性较好、平直、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 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在置管时切忌反复抽送导管以减少对患者血管内壁的损伤。同时, 可以通过对患者采用热疗法, 如在输液前后对患者血管进行热敷处理, 以保护患者的血管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3.2穿刺点血液渗漏及感染的护理: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定时的清洁与消毒, 为避免患者穿刺点感染, 可遵医嘱在患者穿刺处外敷消炎药物并定时更换纱布及药物。特别是艾滋病患者,维护过程中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巡视, 严密观察患者穿刺点皮肤的情况, 是否出现红肿、血液或药物的渗漏等, 定时对患者的穿刺部位的固定敷贴进行更换。一旦发现穿刺点出现红肿或渗血、渗液的情况, 应及时向医生汇报。[2]局部红肿可经过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及红外线烤灯照射治疗,均于5 d内缓解,PICC继续留置。局部渗血有3例,患者的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均<73%),经过局部加压包扎、健侧卧位、减少置管臂活动和避免下垂等措施后缓解或明显减轻。
3.3PICC管道堵塞的护理:对PICC置管管道堵塞的护理主要体现在预防上。护理工作者应在每次输液前后对患者留置的管道采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冲管, 采用脉冲式冲管法, 以防止管道堵塞。
3.4其他并发症中有一例有明显的疼痛感和异物感,给予连续热敷5天后症状缓解;有三例置管至22~25cm处置管困难,有一例置管两周后,导管向体外脱出13cm,这与导管维护不规范有关.
3.5我们将PICC技术应用于传染病手术患者,确保了各类抢救用药、输血和血标本采集等措施的顺利进行,减轻了传染病患者因反复穿刺所承受的压力和痛占。减少了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避免了因多次静脉穿刺不成功导致抢救用药的延误,确保了传染病患者静脉治疗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传染病患者的生存质量。PICC在传染病手术患者静脉输液和抢救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为此我们应在今后的护理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高度重视对PICC置管的规范化管理,加强置管后导管末端的X线定位以及并发症的总结,力争造福于更多的传染病患者。
参考文献:
[1]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 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2): 134-135.
[2]陈海燕. PICC置管的维护及并发症的护理[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2):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