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女书文化图案元素释读

2015-05-30罗溪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女书瑶族信仰

罗溪溪

摘要:女书图案元素是体现瑶族民族形态认知,审美意象的视觉化载体,体现着本民族的生活状态与情形、民族心理特质、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中得可视、可感知的形象化的形态展现。图形符号也是本民族自我认同与民族审美模式的存在样式体现。这使得女书文化图像学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具有巨大、独特的方法学优势。通过从女书文化的共构性入手,以视觉审美,隐喻内涵的文化特征着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对女书文化图案元素的特质得以解析。

一、多维共构的女书文化图案元素

(一)图案元素的存在空间

就学术意义上的“图案”涉及诸多方面、尤其在某一少数民族的文化环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女书文化图案泛指江永地区瑶族当下审美文化中得图案符号,社会环境与文化语境的变化使得其间存在的传统图案、现代图案体现出丰富多样的情态,而本论文主要在于探讨女书文化图案的构建及艺术手法。如在喜庆作品,例如《三朝书》、《哭嫁歌》祭祀作品,包括追悼刚刚去世的亲人和祈祷神灵,教育娱乐作品,例如《四字女经》等习俗中图案的存在意义服务于多样实用性,而其自身的样式从美学、审美构建而言还是有自足独立性的。女书文化的艺术活动是一个文化空间的组构,在存在状态是具有现实的物理空间场所,图案元素是这个场所的文化组构符号。女书瑶族图案在个体及民众心理是民族精神、信仰文化的载体与传达纽带。同时在图案视觉感官中体现着审美的原则与创作手法,它蕴涵着多元化的文化共性,更具备本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图案符号囊括了江永瑶族人民质朴的内在精神境界及特有的民族精神品格。在日常的生活中如羽扇,布帕、家居等都具备图案存在样式,这些图案呈现长菱形看似普通,实则寓意饱满。既有基本的图案也有形制,促使视觉审美形态最终凝固于民族的生活、祭祀、婚嫁、娱教等多样化情态。

(二)图案元素的文化隐喻

瑶族的美术特征既是一种形象化的外显,也是一种民族信仰价值观的体现,物质观与精神价值观是存在的双重性质。图像学研究的倡导者潘诺福斯基认为:图形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一个宗教或哲学信念的基本态度。图像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一种形式。苏珊·朗格分析“绘画的空间是一种符号性的空间,它阐述着视觉的组织架构,是鲜活的情感表现符号。”图案往往也是如此,非简单的视觉感触可以完全掌控的。

从文化语义的层面上来说,图案的存在空间在少数民族中依赖于其本身实用性,扮演者装饰与增强氛围的作用,尤其处于某一空间当中。例如,在女书文化《哭嫁歌》嫁娶空间中,图形符号其产生的心理感受隐射与嫁娶空间的神秘和氛围是其首要的作用力方向。在瑶族信仰价值观的语境中图形以其独特的形式而体现于文字、绘画、书法、装饰、服饰等多个层次。图案融入信仰生活、生产的各个层面、承载着一个民族对自然、生活、个体生命的认知与思考以及对个体内在生命对“美”的探求与向往,最终实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

图案的形成基本早期人类为了实现个体或族群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沟通,南方少数民族普遍信仰道教,女书符号便普遍存在,在随后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在某以民族的语言神话、文字、风俗习惯、绘画图案等文化样式中都有体现。所以,女书文化存在着特有的文书文字、嫁娶歌曲、纹饰缝绣等,都蕴含着人们对原始宗教精神信仰的一种物质化寄托。这些图案的高频率运用以及内容和形态的丰富多样,使图案的民族文化意蕴和艺术风格逐渐饱满、充实。

(三)图案元素的审美特性

审美是伴随着人类思维与认知的发生和发展逐步产生的,在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与物质需要的满足,审美的意识发生了,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追求美作为人类本质内核的基因存在,必然会伴随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在意识形态展现出来,在艺术的丰富感官展现中印证了自身的内在本质需求。美不仅仅是一种朴素或华丽的外表,更是人类本质内核力量的萌发,是人类审美认知的印证。

个体民族本身的审美思维与认知往往是伴随着本民族的自然认知观与信仰价值观而逐步生发的。民族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表现形态往往与民族的民俗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许多美术活动依赖于本民族的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美国的简·布洛克曾说过:“试图去欣赏任何形式的艺术,进而尽量多地去了解当地社会艺术方面和社会学方面实际的习俗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图案符号作为一个民族多样性文化的载体,在约定俗成的民族文化形态中蕴涵着本民族集体无意识的特有的美的意识形态。

二、结语

瑶族女书文化是江永瑶族女书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创造与多样文化继承与融合而共构的视觉艺术审美形态。瑶族女书图形符号存在于瑶族人民的生活、祭祀、嫁娶等多重文化空间层次之中,以视觉审美的外显形式蕴涵了民族内在的心理基质,传达着祈福、信仰、某种精神特征。它是朴实的、直观的、也是神秘的、厚重的。

历史积淀并物化于外在的民族审美形态,在物质经济急速发展的当下正饱受现代文明的压制与蚕食。守住民族文化生成和赖以繁衍的民族精神基质,使民族文化在碰撞、排拒、吸纳、融合中坚守自身的文化艺术价值体系与审美模式,是本民族文化艺术生生不息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论湖南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J].民族论坛,2013(05)24-25

[2]李本高.湖南瑶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30-233

[3]王明生,王施力.瑶族历史览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5-127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女书瑶族信仰
瑶族织锦
女书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习俗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歌册,独特的“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