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积极学习”的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的思考

2015-05-30张杰

东方教育 2015年1期

张杰

【摘要】学校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源变化,提高教师适应这种变化所要求的教育专业发展的能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的校本化路径,并着重借助学生“积极学习”实践与研究,通过教师建构与运用“积极学习”教学策略提升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

【关键词】积极学习;积极教学;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

一、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的社会结构与教育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大量外地人口涌向上海,随迁子女的发展权与受教育权受到普遍关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义务教育,国家提出了教育均衡化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作为承担随迁子女教育的机构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应答社会进步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任务。

由于本校就读的大多是随迁子女学生。我们学校的教育就要适应这些学生,让他们学得好、成长得健康。基于这样的背景考虑,我们开始对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实践。

(二)学校教育要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校教育适应学生是指针对学生的发展可能性,一是教育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不同时代的学生;三是教育要适应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达到最恰当的发展。

我校随迁子女占了学生总数的74.3%。基于家庭生活条件、原有的教育环境,这些学生来到大城市的学校,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有许多的不适应,尤其表现为缺少自信、退缩性行为较多、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等。这些学生同样渴望获得尊重。学校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源变化,提高教师适应这种变化所要求的教育专业发展的能力。在关注这些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促进他们均衡发展,因此,以教师适应性发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适应教育学生的需要

对随迁子女学生的教育比教育硬件准备难度大得多。不少教师对随迁子女学生的群体特征把握不够,缺少深刻了解,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显得简单肤浅。教师对这类学生易表现出轻视、乃至歧视,对学生学习上不足的指责严重,与家长沟通不顺畅,态度上不平等,常导致与这类家长的隔阂。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所承担的学生教育。

学生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教育的每一天必然也是新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专业适应性发展是必然的。随着随迁子女学生的增加也伴随着教师所遇到的许多教育新问题,也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教师只有不断地建构自己的专业适应性,才能使自己的行动适应学生。我们学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开展了让学生“积极学习”的实践与研究,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促进他们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二、探索促进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的校本化路徑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是指教师在面对基于社会性与儿童性动因引发的学生群体与个体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包括教学)专业能力,适应变换着的学生与教育情境,使自己能胜任所承担的学生教育工作。学生的发展是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要不断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为教师从观念上、能力上适应变化着的学生提供专业成长的条件。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专业适应性发展的问题。外在的、抽象的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性发展而言乃是必要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体的经验性知识应该受到排挤或否定。个体的经验性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适应性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发挥教师个体经验性知识在其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教师的专业自我建构、教育反思和教育实践对话。

结合学校办学的实际,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基于‘积极学习的活力课堂建构的策略与方法”的课题,并开展了实践研究。我们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抓住“积极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改进,并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适应性发展能力,提供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的教育服务。

为此,学校以校本化实施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为主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1.强化学习培训,认同“积极学习”理念

教师适应性发展首先要学习,独立思考,把握“积极学习”的本质与价值,实现观念转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坚持学习,认真思考,充分对话,认真实践,主动反思。在这过程中,我们进行专题培训、开设教师讲坛、开设交流平台,组织教师学习“积极学习”课题的基本思想,把握课题的话语体系,真正理解课题的要义,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我们强调学生的“积极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教学”,需要超越传统教育观念与陈旧的方法,提高适应开展“积极教学”的能力,以学生潜在和外显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上的主动学习而实施的教学。

我们强调教师的学习以实践为导向,结合“积极学习”课题的“快速启动、主动获取、难忘巩固”三个阶段,分别组织学习,理解与把握每一阶段的四个字的内涵以及基本要求,例如,第一阶段,教师就什么“难忘”,怎样才算“难忘”展开了热烈讨论,逐步形成了一些共识。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鼓励教师以“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不足、提出一个建议”这“三个一点”的形式进行评课,真正重视同伴间“评价与反馈”,真正将研讨过程内化为教师自己的学习过程。

2.注重教学践行,开展“积极教学”的探索

我们在推动教师基于“积极学习”的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中,以学生的积极学习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积极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远景,我们每个教研组进行微格培训。培训的步骤:独立备课——上实践课——录像听课——判断分析——策略建议——再次上课。每学期学校为青年教师录制一至二节课,然后让教师对照自己的课进行反思;有时还根据个别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有目的地录制教学片段。实践证明,微格培训客观地记录了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促进教师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评点、研究、修改中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适应性发展,在实施中,我们开展了“四三三”课堂教学建模的探索,以师生为两个教与学的主体,中间以三个环节操作点为中介,形成一个“积极学习——积极教学”模式。教师以“策略主导、方式跟进、整合有效”三种教学方式展开,让学生的学习“迅速启动、主动获取、巩固难忘”的教与学的操作环节联结成一个“积极学习”的整体。每学期,我们开展多层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一是上展示课。通过同课异构主题研讨课引领教师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适应能力。二是上好研讨课。每位教师通过实践课的体验积累经验,并以激活、串联经验等方式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主动去思考,尝试去解决,从而得到提高。三是上好实践课,每学期我们有“四三三”教学研讨周活动,我们认真备课,教研组跟踪辅导,然后利用校级平台,进行研讨展示活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积极教学”的有效性。

3.推动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适应性水平

教师们经历了“积极学习”这个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我们沿着“问题——目标——策略”的路径,关注教师在开展“积极学习”课题研究中提出的微型问题、出现的典型问题以及操作的关键问题,并撰写了大量案例、经验总结文章。经过多年实践,提炼出了“积极教学的五大策略与十七个方法群、五十一个具体方法”使“积极教学”的实施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并在这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个核心、二个板块、三个方略”的基本框架,用于指导“积极学习”研究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

在研究中我们根据校情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在体现“学为主导”的前提下,合理适切地实施“积极学习”的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把握学习引导有效度、小组交流有深度、分享展示有宽度、点拨梳理有高度、当堂训练有梯度五个教学尺度,注重课堂教学中学习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合理运用,切实达到学生“积极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积极学习”教学策略提升教师专业适应性

我们学校通过实施学生的“积极学习”促进教师的适应性发展,同时依靠教师教育教学适应性的提升,落实学生的“积极学习”,因此我们把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作为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策略”的运用,增强教师适应学生“积极学习”的可操作性,抓住了教师适应性发展的校本载体,促进了教师形成与运用一些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达到积极学习的状态。

(一)自主策略的运用

“积极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管理;对学习过程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能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据此进行自我强化。我们提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性特征,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教师在运用“自主策略”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学生主体观念与增强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专业适应能力。

【案例1】

在教学《列车上的“人造屏障”》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从文中体会澳洲人的文明、热情和智慧,在重点部分第5小节采用的是“拼板”学习法。教师把所要学习的材料划分成许多部分或板块,各个部分在学习时没有必要遵循先后顺序,学生可选择不同的部分或板块学习,学习后将各个不同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互助,最终形成“拼板”。“拼板”学习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现状,给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它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在认真而愉悦地体验“小老师”的角色中,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翁”。

(二)促思策略的运用

美国学者大卫·博金斯所说:我们并不欠缺知识,我们非常欠缺的是运用知识,欠缺的是思考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应该成为教育的基本使命。让思考性学习扎根课堂,让课堂学习闪耀智慧的灵光,是积极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归纳、演绎、判断、推理、假设、比较等,增强思维空间的兼容性。在教师运用促思策略中也提高了教师如何发展学生思维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教学核心目标落实的需要。

【案例2】

在教学《进一法去尾法凑整》一课时,教师以国庆为背景,让学生讨论的是国庆购物特价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会习惯性地用四舍五入法对结果进行理解,这样就导致矛盾的出现,为学生设置了疑惑,他们带着这些疑惑,精力高度集中的进入学习,并以寻求问题的落脚点来来开展思考性学习。这种矛盾情景的创设过程符合学生思维训练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而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体验策略的运用

“积极学习”中体验性活动是一种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動。其实不少教师缺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能力,在运用体验策略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获得了如何通过体验让学生的学习经历转化为学习经验的能力。我们的教师掌握了体验学习价值不仅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且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而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学校要求教师掌握多种多样体验活动类型,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依据学习目标与内容选择适当的活动类型,增强教师组织体验性学习活动的适应能力。

【案例3】

在四年级心理辅导课《我和自信交朋友》一课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利用“冲击式引入法”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给予学生各类体验,使学生在最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体验到害怕、害羞等不自信的心理感受。“冲击式引入法”关键就在于运用游戏、竞赛等方式最快最直接地给予学生情绪体验、视觉体验或听觉体验,使学生自然表现出真实情感,又促使学生能突破束缚自然投入到教学环境中来。

(四)问题策略的运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积极学习”主张教师的教学要针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具有教学价值。“问题”可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而“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探索的结果,因此,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问题。运用问题策略时,教师对于学生提出幼稚的、古怪的问题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

【案例4】

在教学《爱迪生孵小鸡》这一课时,为了在巩固阶段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我们采用了“质疑问难”这一方法,让学生通过文本,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先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去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孵小鸡需要有温度、适度、通风、转蛋等条件的要求,而且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付出小鸡。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探讨以及相互学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在相互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和谐发展。

(五)创新策略的运用

教师的专业适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学的生成性上。真正的“积极学习”要求师生不只是把课程当作“文本课程”,而更成为“生成课程”,学生可以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这意味着,学习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学生都相同的,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教与学内容都有其自身解读,对给定学习活动有其自身的运作方式,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教师通过教学创新,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和学生成为教与学的创新与探索的主体,共同参与教与学实施过程,教学过程成为了学习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案例5】

在四年级欣赏课《我们的年画》一课中,如果用传统的方法来教授,那么只需要让学生看看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等年画作品即可。事实上年画盛行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太远了,蜻蜓点水般的一掠,是不能激发学生绘画兴趣的。因此,教师设计了短时默写的游戏竞赛。在快速放映“年年有余”、“百吉图”、“麒麟送子”等传统年画前,明确要求学生记住最吸引自己的画的主要特征,告诉孩子不求画得象,只求抓住特点。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画出的年画形象各异、生动有趣。以上是我创新的“徒手表达”,鼓励学生不借鉴美术参考、范作,不考虑技法,而根据自己的愿望、理解来表达艺术作品。

为了让“积极学习”策略的实践真正促进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我们坚持开展互动研讨,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发生观点的交锋,产生出理性的光辉。

通过校本课题的研究,本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逐步认同并接受学校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的学生都成长好”。教师们改变了原先对随迁子女学生的消极态度,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关心这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几年来,学校、教研组、个人共有18个科研项目申报市、区级科研成果奖;学校每年都有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展示课。2014年5月,学校迎接了区级三年发展规划的评审工作,督导室对我校观课,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如下:听课16节,平均分8.96,平均等第良好,

最高分9.3,最低分8.6,優秀节数9节,占比56.3%。

由于教师专业适应能力的提高,运用多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消极态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有了进步,部分学生荣获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奖;上海市征文比赛的一、二等奖;上海市英语演讲比赛一、二、三等奖和口语奖;区常见植物识别比赛五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区邮票设计的一等奖和三等奖;学生参加的体育、舞蹈、合唱等比赛也多次获得全国、市区不同等第的奖项。学生通过积极学习,在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上有了进步,也促进了他们在德育与智育方面的良好发展。

“基于学生‘积极学习的教师适应性发展”的实践是教师理解和实现教育意义的必要途径,是教师有意义的专业生活的内容,它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态度和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应湘、向祖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8.

[2]王  升:教师专业发展丛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3]周兴国:课程改革及个体经验与教师专业适应性发展,当代教师教育,2008.3

[4]Raymond M.Nakamura:健康课堂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5]埃温:选择性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6]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7]阳志平:积极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