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乐作舟
2015-05-30王骏
王骏
唐代大诗人韩愈的励志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历来脍炙人口,它告诉我们:学习一直与苦相伴。但最新科学表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可以敞开心扇,脑筋灵活,增强自信心进取心,学习效率最高。由此可以推断,让学生快乐学习是当今教学的发展潮流。
如何让学生“乐”学,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关爱学生,让学生乐于上进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对学生深厚的爱体现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课前认真备课,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课上精心组织教学,既注意知识讲授,又重视情感渲染,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后尽心辅导,查漏补缺,细致批改作业……这样,学生在教学各环节都因其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乐于上进的学习动机。
师爱与严格要求是一致的。爱自己的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他。同时,对学生的爱还必须一视同仁,既爱尖子生,又爱双差生,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进步。而那种因为“恨铁不成钢”作出损害学生人格的言行,因为“操之过急”而在不恰当时间、场合侵犯学生隐私或自尊,都可能让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和尊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法,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求学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及载体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由于这四种要素特点不同,组合结构不同,加之处于不停的发展过程中,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名目繁多的教学方法。我国教育界常用的是凯洛夫主编《教育学》中所阐述的“学校常用教学法”,如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参观法、实验法、讨论法、实习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些弊端日渐显露,其具体表现为:
1.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满堂灌”。教师以完成主观设计为目的,把学生当作木偶陪衬。有的老师缺少启发诱导,提问成了设问,为问答而问答,更有甚者教学的主观随意性。上课节外生枝,任意发挥,兴致所致,海阔天空。
2.单纯传授知识,不注重培养智能。
3.课堂教学程式化。程式化现象各种都有,教师照本宣科,方法呆板,要么是问答加讲解,要么是讲解加问答,学生上课听讲义,下课背定义,作业多而杂,大兴题海战。
4.分数挂帅,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标进行教学,让考试和升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适从,疲于应付。
5.要求过严,滥施惩罚,挫伤学生自尊心。严而失当,体罚或变相体罚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6.课外活动路子狭窄,内容单调,有名无实,形同虚设。
总之,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东西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大敌,而素质型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活”字,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求学。这些方法主要有:
1.辩析讨论式。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提示和练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可以有“谈心式”、“茶馆式”、“辩论式”等多种形式。
2.读写结合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以致用,用促进学,由知识向能力转化。
3.互换角色式。有的课文(自读课文)可让学生在认真准备的情况下,走上讲台当老师进行讲解,教师则以学生身份和同学们一起听讲,提问,并适当予以点评。
4.课外延伸式。从大语文观角度看,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把课堂教学的内容适当延伸到课外,以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随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能力。
5.练习自测式。可由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设计若干练习题,让学生阅读后完成,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6.网络浏览式。网络世界包容万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筛选网络信息,剔除糟粕,吸收精华,让网络成为学生第二导师。
素质型课堂教学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方法都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乐于求学。
三、减负增效,解放学生,让学生乐于创造
亚里斯多德说过:“闲暇出智慧。”创造灵感肯定是管不出来的,过分的束缚与死板的管理对创造能力只会是一种扼杀。另外,创造能力除智力因素外,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制约,如博大的人文精神、创造的兴趣志向、坚强的意志性格、健康的情感自主等等。然而,当前教育虽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但仍存在实施应试教育的措施。中高考的存在,学生疲于应试,有些学校仍采用“封闭式”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哪有什么精力去追求创造能力的提高?
由此看来,减负增效,解放学生,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给学生更多的时空去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当务之急。只有关爱学生、吸引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转变为能动的、有个性的人,才能让学生乐于上进、乐于求学、乐于创造,在无涯的学海中以“乐”作舟,遨游知识的海洋,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