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闹”背后谈评价

2015-05-30李育红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1期
关键词:王老师笔者标准

李育红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确实愿意表演,还享受着表演。所以,在现今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很多场面都非常热闹,学生争抢着表演,但在这后面却折射出一定的原因。笔者在参加了一次研讨课活动之后,由其中的热闹场景引发了深入思考。

近日,笔者参加了学校英语组内的一节研讨课,由王老师执教小学四年级的《I can play basketball》,王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借助多媒体手段有效地化解了重难点,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是,其中的一个“热闹”环节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在处理完新授句型“I can… Can you…?Yes, I can./No, I cant…”之后,王老师让同学们小组操练,然后准备请几组同学站起来表演:“Who can try?”,她的手里已经拿好了要发的奖励品(凡是点到名表演的同学,一般都能得到的彩色粘纸),教室里的场景那真是热闹啊,一双双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边举得老高老高,一边嘴巴里还在发出“嗯、嗯”的声音,表演的欲望超级强烈!当时笔者心里就在感叹:到底是中年级的学生啊,积极性就是高,不像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举手捧场的学生少得可怜。王老师先请了第一组的两个同学,“I can play basketball.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Yes, I can.”(其实我在后面只听了大概,因为教室里并不是很安静),王老师当时站在这两个同学身旁听得仔细,当即表扬:“Good.”快速拿出手中的两张粘纸放在他俩桌上,其他同学看得眼热啊,小手举得更高,就差站直了。王老师随即又请了第三组的两个学生,他们声音比较轻,这时,教室里更加不安静了,所以笔者根本没有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王老师站在他俩旁边侧耳倾听,表演结束之后,她也奖励了粘纸给他们。到第三次请同学表演对话的时候,同学们因为更加激动而显得失控了(因为老师说再请最后一组同学表演一下,意味着这次没被点到名的话他们就没有机会获得奖品了),虽然王老师用手势示意大家安静坐好,可学生并不买账,最后点到的两个学生高兴地站起来了,其他同学发出“唉、唉”的声音,一个个垂头丧气,整个表演的过程,笔者一点儿都没听到那两位同学说了什么,只是通过老师微笑的表情和奖励粘纸的动作,知道他们说对了。这种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总算在老师要求齐读课文后恢复了平静。

其实,上述场景在很多的英语课堂上都会出现,尤其以小学中低年级更多。教师设计这个环节的本意是让学生在小组自由操练后,请小组示范一下,同时检验对话练习的掌握情况和正确与否。环节设计毫无问题,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般,有时甚至适得其反,那么,怎样处理该环节才会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变”着手。

一、变“师评”为“生评”

课堂上,当老师请同学站起来表演对话的时候,老师基本上是站在表演者身旁仔细倾听,但其他同学呢?他们并不在听,他们在乎的只是——等这组同学结束之后,老师会不会叫我呢?所以当有同学起立表达的时候,仔细听讲的同学寥寥无几,最认真倾听的只是老师本人,因为老师是要对他们做出评价的(说得好就发奖励品),其他同学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非常不耐烦地期待他们快点说完。分析到这里,笔者也明白了为什么其他同学不再注意听了,因为他们不必对那组起立表演的同学做出评价。所以,老师如果请同学表演对话之前,告知其他同学待会儿要让他们给予评价(即当同学表演完了之后,请其他同学说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的话,如果评价得好,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他们势必会认真倾听同学的表演了。当然,老师得事先告知学生请他们注意“同学表现得如何”,让学生明确这个活动由他们自己来判断,并做出评价和改进意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点评别人的表现”是非常热衷的,他们会乐于对别人“吹毛求疵”,现在有这个“批评”的机会他们怎么会错过呢?可想而知,当有同学回答问题或是表演对话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极其认真地注意听、仔细看了,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二、变“粗评”为“细评”

评价是一门学问,如何引导学生评价?怎么评价?老师若不加以指导,学生是不会知道如何评价的。小学生一般只会说“好”“还可以”“不怎么好”……这样笼统地说词起不了任何评价的作用。如果有具体的评价细则,让学生在做出评价之前就明确相应的评价标准,学生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号入座。这样的话,就由简单粗线条的评价转变为细化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如何根据要求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标准及时调整状态,努力按照标准去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课堂表现。例如,在英语课堂上,非常倡导合作学习,小组对话操练或是表演环节中都可以开展“学生自我评价”。

首先,让学生明确表演对话的要求及评价的标准,即达到怎样的程度可以得到怎样的评价。例如,笔者在教授课文对话之后,请学生进行两两操练,然后表演对话,这时,向学生呈现具体的要求:准确读出得★;朗读流畅、语调准确得★★;语音、语调准确,表情和动作表演生动得★★★,分别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其次,表演完毕,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并说出评价理由,即为何给出这样的评价(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需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评价的概念和要求会更加明朗,就能比较容易地给出评价。

三、变“老师给标准”为“师生共定标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新课标提出:“在各类评价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的标准,使学生了解评价的标准,知道怎样是好的,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

如在三年级“Unit 5 How old are you?”的“Cartoon time”环节中,讲授之后要进行表演,简单考验学生的综合语言输出能力。在一组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

T: How many stars can they get?

S1:Three.

T:Why?

S1:他们说得好。

T: How do you think?

S2:Two.他们虽然说得不错,但表情和动作做得不到位。

T:OK.那么怎样的表演才可以得到一颗星、两颗星或三颗星呢?我们一起来定个标准吧。

经过讨论,师生共同制定了评价标准:

We can act the dialogue out.我们小组会表演对话。★

We can act with body language.我们小组能带着动作表演。★★

We can act with nice body language and emotion.我们小组的表演语言流畅、动作自然、感情真实。★★★

针对自己制定的评价标准,学生在表演和运用对话时会更投入,会自觉地用明确的标准要求小组成员展开口语训练。为了小组能取得更好的等级,每个成员都很认真参与,同时也能促使小组学生间的互相督促和帮助。这体现了评价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导向走向自控的发展趋势。而且活动的主体就是评价的主体即学生本身,这样就便于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并积极主动地去努力达到目标。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听课后思考所得,热闹的场景背后折射出了一定的原因。“评价”作为一个热门词汇,正充斥着我们每个老师的头脑,大家对加强“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也正在逐步加深,让“学生来评价”“自定评价的标准”或是“奖励评价的同学”都是一些全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让我们勇于实践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小学)

猜你喜欢

王老师笔者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