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府与市场的选择

2015-05-30田小雨

学理论·下 2015年1期
关键词:职能转变十八大马克思主义

田小雨

摘 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关于政府和市场的理论给我们在改革发展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近期,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潮正在兴起。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涉及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其中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找出相应对策,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十八大;政府和市场;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C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039-02

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见解,在此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着重阐述了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出了市场功能以及市场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政府和市场的角色进行了设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和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期下二者的职能转变充满了现实性和必然性。

一、新时期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转变

政府和市场历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讨论的热点话题,它们一个是“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一个是“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平衡供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几乎垄断了社会中的一切权力,掌控着经济的运作,市场呈现出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也许这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可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我國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迅速地发展增长,人们的积极性被激活,市场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效率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机制不可比拟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新时期下的中国政府面临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重困难:究竟以政府价值为中心还是市场价值为中心、这种选择会不会让我们误入歧途造成经济停滞不前?的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选择是复杂的,因为这种价值选择不仅关系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宏观公共政策的调整与修正,而且关系到我们现代化进程中转折时期的历史绩效。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要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缺陷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问题。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顺应时代潮流,我国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控制型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之后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后,正在进一步向以“政府调控,市场调节”为主要特征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转变:承认和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放松管制并进一步开放市场;健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重视综合运用政策和管理的工具,更多地采取法律和经济的、间接地、普适性的管理方式。

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于一个“度”的问题,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国情,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但如果政府管理和调控的范围、力度超过了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其结果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会抑制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活跃了市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但此过程中不少问题也逐渐凸显,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给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政府干预不当

政府是公共权力机关,其主要作用就是弥补市场缺陷,履行公共责任、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干预就是国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和控制。通过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现代政府理论认为,政府之所以产生和存在,就是基于市场失灵、外部经济和公共产品普遍而广泛的存在。

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创建创新型国家,我们似乎一直在喊着“减少国家干预”的口号,但效果却是微乎其微。不可否认,现如今许多国有企业的自主权仍然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限制,在企业投资决策、人事安排等方面,存在大量行政干预,甚至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企业进行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在我国,民营企业所占比例甚高,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与国际贸易往来增多,可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仍受到很多限制,这不利于各类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是不符合的。这些不当举措都是我国技术进步、经济转型、走向强国的障碍。

不仅如此,政府干预不当还会引起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甚至造成公共决策的失误。政府干预具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性和垄断性的特点,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直接干预的领域往往是那些投资大、收益慢的公共产品,其供给缺乏竞争机制。有些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产品的供给,导致了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使资源趋于浪费。而且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公共决策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存在诸多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实施合理正确的公共政策,导致了公共决策失误。这种干预的副作用造成了经济效率低下、发展速度减慢,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老百姓则是这些不当举措的直接受害者。

(二)市场失灵

计划经济不等于共产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的历史选择。但是有市场经济,必会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这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出现的市场失灵不尽相同,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发育尚不健全。我们虽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够充分。别的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上百年建立起来的市场体系,我们为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现代化,要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人为地缩短了市场的自发发展过程,这就造成了现在各类市场发育程度参次不齐、市场运行的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由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全国统一开放市场体系还没有最终形成。

其次,垄断导致竞争失灵。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充满竞争性的。现在我们不断强调“政企分开”,让企业回归自己该做的事上。但现实问题是政府仍然掌控着许多大型企业的权力,管得过多过死,让企业无所适从,丧失了积极性,这反而很不利于企业生产发展。当前我们要做的是政府放手,打破垄断,保护竞争。

再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由于转型经济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呈现出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特性,加上当前我国分配制度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的情况下,人民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社会分配缺乏公平性造成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就业机会不均等直接影响了收入的高低。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三、新时期应对挑战政府的改革方向

新的历史时期,尽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成熟,但基本轮廓已经形成,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面临着政府和市场两种价值的重大选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既要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也要高度重视市场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报告为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必须构建政府推动型的职能模式,既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更有效地促进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从而保证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秩序和方向。

(一)放松管制,激发企业活力

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公平竞争的,管制的结果也是政府部门的利益最大化,政企合一的体制使企业不能参与到充分的竞争中来。政府的任务是要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因此适当放权给企业,减少各种行政程序的审批,打破管制机构和被管制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有形和无形壁垒,放手交给市场去自行调节。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恢复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市场经济才得以稳定发展。这方面外国的做法也许能给我国政府改革带来一些启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传媒产业逐步实施放松管制。1996年美国颁布新的《电信法》,新法废除了一家公司最多只能拥有12家电视台的规定;把一家电视公司对全国的观众覆盖率的上限由原来的25%提高到35%;撤销在同一地区不能同时拥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系统的规定;还准许电话公司经营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网可以提供电话服务……这些措施是全美所有广播公司和电话公司都闻风而动,立刻掀起了一股兼并、收购的热潮。这实际上成了国际信息传播领域放松管制的宣言,大大促进了传媒行业的发展,增强了美国传播业的实力,保证了其在全球化进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二)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放松管制并不是无限制地给予自由,由于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同样存在缺陷,例如存在着垄断或者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能产生最有效的结果;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经济中不确定因素;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等,因此政府在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市场监管,把该管的事管好,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监管体制存在许多问题。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加强市场监管的政策法规建設,强化监管力度,深化政府对市场行政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法规是监管的基础,合理的监管体系必须要包含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尽可能涵盖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不给破坏市场的经济行为留下任何空间。其次,政府监管还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尊重价值规律、市场规律。市场能够自行解决的,要靠市场自发调节完成,只有市场机制、中介组织都无法解决的,政府再考虑介入。再次,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自由市场已经高度成熟,有着悠久的市场监管历史和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可以参考借鉴西方的做法,逐渐走出一条政府为主导、企业界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统一监管之路。

(三)节约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劳动者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劳动得以实现、劳动者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劳动者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产品的材料。”的确,没有了自然界的各种资源,我们无法生存和发展。可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生态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供给之间出现了日益增大的供求矛盾,致使很多自然资源商品被大量使用,加之政府管理不当,又出现了严重浪费的情况,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要求我们要大力推动制度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法律是政府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手段,完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有关部门还要加强环境稽查工作,切实加大市场上大中小企业对环境行政不作为行为的查处力度。我们还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做,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才能提高,社会才能全面进步。

(四)完善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强调不能搞两极分化。可现实是随着经济发展,多数农民、下岗职工等并未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得到有太多的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这样下去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给社会的稳定团结造成一定的威胁,十八大也根据此问题提出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西方针对此所采取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较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这与他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分不开的。与此相比,我国社会保障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前方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必须考虑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薄弱环节例如: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予以更多的投入和关心,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维护规则公平、调节机会公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宏观意义上讲,不仅能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而且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因此,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覆盖全国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金太军.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1).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

[6]张复满,何利辉.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探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4).

[7]李小静,韩来吉.浅析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9(4).

猜你喜欢

职能转变十八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高青县坚持“转创增”深化审改助力经济发展
德州市机构编制工作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