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鉴赏古诗词的几点体会

2015-05-30韩延良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用典意境意象

韩延良

摘 要: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从作者的经历、典故的运用、意象与意境、诗词的吟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关键词:作品背景;用典;意象;意境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修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隔阂,人们难以对其作深入的理解和领会。而对于现代学生来说,他们不仅应该熟练记诵古诗词,更应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涵,真正解读其深远而独特的意境。要达到这一点,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了解作者的多变人生及写作背景

常言说“诗言志”“诗言情”,古代诗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把自己此时、此地、此景所产生的感情通过诗词表达出来。因此,如果对作者的经历有所了解,那么对其诗就可能会理解地更透彻。如李煜在《虞美人》中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的愁绪像入春以后渐涨的江水汹涌奔腾,比起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离愁不知要高出几倍。他表现出巨大悲伤的原因何在呢?我们如果知道作者由南唐国君降为阶下囚徒,那么对他的深痛长愁也就不难理解了。

身世经历是作者积累感情的基础,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经过作者千锤百炼,便给我们留下了这感人至深的诗词。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中的“乍暖还寒”的气候,晚来急风,满地黄花,黄昏细雨,可以说字字血泪,与她前期的词“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相比较,前后判若两人。只有了解李清照在写《声声慢》时已是一个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的人,才能体会出作者那种极端愁苦的失落感,不是暂时的空虚,而是长久的寂寞,不是渴望团圆,而是已成永诀。

二、准确把握典故的用意

运用典故是古诗词的一大特色,它能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意思,既典雅又独具文采,但同时典故也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欣赏古诗词时应该注重理解典故的含义,把握它的内涵。有的诗词,用典较多,如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数处用典,把孙权、刘裕、元嘉、廉颇集中于一处。从孙权称雄江左到刘裕北定中原,从刘义隆北伐失败转为自比廉颇表其雄心,全篇借古言今,如果不知典,不懂典,那么对这样的诗词该怎样理解呢?再如:李商隐在《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用了两个典故,在这里,不懂典故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其实,“迷蝴蝶”是说他的诗有写舒适的心情的,“托杜鹃”是说他的诗有像杜鹃哀鸣的,写怨恨的。可以说不懂典故,不知道典故的意境,就不知作者所云。因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三、抓住意象,体味意境

古人写诗词,常常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对文字的千锤百炼营造意境,使诗词具有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意象便是寓“意”之“象”,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所体现的情调,才能真正地领略到古诗词的意味。同时对于具体作品,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因此,阅读欣赏诗词应把自己的感受与诗词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运用想象和联想去体会意象所表现的意境。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通过四个连在一起的意象,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苍茫大漠,热浪蒸腾,没有一丝儿风,如练的长河尽头,一轮落日已尽敛光芒,长河、大漠一片金黄。多么壮丽的景象。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马致远的《天净杀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等几个简单的意象提供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读者正是运用这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把静止的语言化成了一组鲜活的电影镜头,于是便构成了一副凄凉的画面。因此,体会诗词的意境,就要让自己根据作品中的意象提示,乘着诗人想象的翅膀,高远地飞翔,去体味意境,领悟诗词所展示出来的艺术感染力。

四、反复吟诵

诗歌的语言富有节奏感,感情真挚强烈,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同时又具有间断跳跃、压缩省略的特点,因此要反复诵读,才能透过字面领会其深刻的内涵。诗词是最适合朗诵的文学样式,读多了,勤琢磨,就能品出味道来。读诗时要投入感情,与诗人的心声合拍共鸣,情绪、表情、语气要到位,只有用“心”去读,才能读出情,读出味。诵读诗歌要专心致志,要逐字逐句地诵读,在吟哦中去捕捉、领悟作者在创作时的灵感,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若出于吾之心”,以自己的“心”去沟通作者的“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文字运用的妙处。许多意境深远的诗句,如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用大白话讲出来就索然无味,如慢慢咀嚼吟诵,便能发挥读者再创造的能力,使意境全出,令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熟读、理解、记诵、运用古诗词,不能靠朝夕之功。让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在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方面,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用典意境意象
抚远意象等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