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思考
2015-05-30李雯
摘 要:美术鉴赏是在学习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艺术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而开设的美育课程。美术鉴赏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美术,感受美术。通过分析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提出一些有益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院;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鉴赏是自身的感知、经验和知识,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从而获得美感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是一种以视觉为引导,联系鉴赏者对鉴赏美术作品进行感觉、认识、理解并产生情感判断,达到鉴赏者与创作者对生活的共识和共鸣,是鉴赏者通过鉴赏美术作品中美的真谛来认识和把握人生命运的过程。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程度。
如何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其美育教育功能,是我们目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教学初探。
一、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思考怎样来讲解美术作品,还要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来参与到美术鉴赏中,而往往忽视了审美活动是主体对客体审美特征的审辨、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的一种活动,是极具主观性的心理活动,而不是简单对别人语言的重复。
学生的文化底蕴薄弱限制着美育的实施。而当今大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走进大学校门的,再加上高中时期的文理分科,很多选择了理科而后升上高职的学生,大多数人文知识就会出现断档,文化课程的薄弱以及应试学习习惯的养成限制了美术鉴赏在大学的开展。
高职教育过程中评价标准重技而轻艺。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人文素质教育定位为“有即可”,学生以获得各种等级、职业技能证书为目的,漠视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的培养与提高,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老师讲授也只是凑学时,成为美术理论的枯燥讲授,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当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
美术作为人类追求、创造美的活动的产物,展示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美的认识。如何面对美术作品?从美术的特有性质和角度去认识、分析、体验、评判,将对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的探索延至深层,从美术活动的生理、心理分析上确定鉴赏的审美意义、方法、性质,完成鉴赏活动,这便是我们美术鉴赏的精神活动之所在。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能力和评判能力。对美术作品如何鉴赏、怎样鉴赏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首先是对人类文明史和人的智慧及创造力的认识、学习和继承,进一步认知人类自我的发展进程。其次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鉴赏过程是一种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别,肯定真善美,鄙弃假恶丑,审美能力、艺术素养、精神境界也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面对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就会深感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增强热爱祖国的热情。再次是通过不同的审美层面、审美内容、审美方法、审美途径,使审美鉴赏能力向更高层次推进。同时,必须认识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新的要求,加快研究和探讨现代审美鉴赏教育已在美育活动中凸显出来,这反映出社会各方面对迅速提高各类人才审美素质的迫切要求,也体现了现代人对提高自身审美素质的内在要求。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的同时,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诱导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鉴赏教学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培育的实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耳濡目染,在审美理论的指引下去接触经典美术作品,去体会作者和作品之间的联系,学习艺术大师们如何发挥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而形成创造思维,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三、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内容具有代表性、
灵活性、生动性
《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灵活性。
首先需要让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美术的概念。美术又称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是运用造型手段反映生活“美”与“丑”的属性,表现作者审美意识的艺术形式。?这里的“美丑”是一个宽泛的含义,主要是本质的、精神层面的,而不是表象的,外在的。
其次,把美术鉴赏相关知识与代表性的作品结合起来讲解,学生能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对徐悲鸿的作品《 愚公移山》的介绍。首先要对徐悲鸿个人简介及在美术史上重要性有一个介绍;其次是其代表作品;再次介绍《愚公移山》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作品的形式语言、表现手段、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所体现的创作者思想情感等等。通过对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创作者的语言形式、理解创作者对于美的创造意识方面入手去感受画中所反映出的创作者所在时代的审美观,认识作品所传达的特定的文化精神。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创作者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让学生把握对某一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鉴赏不能简单的从作者个人经历,或单独的从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等来分析,而要把该作品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当时的社会历史长河中,结合当时的审美价值观,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意识、思想情感、人文修养及其对当时、对后世的影响等等进行评价,才能做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学生通过具体作品的鉴赏,把握蕴含在其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实质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
《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素质课,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多样性的教学发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以多种教学方式穿插进行教学。
《美术鉴赏》是视觉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这一特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积极和动性性,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教学语言要富有生动性。要用生动的语言、合适的表达方式去传达美术作品的思想和内涵,鼓励学生去想象、通感美术作品,比如在介绍摄影黄山的时候,让学生看了作品之后,闭上眼睛设想自己处在黄山之中,闻着大自然的芳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想象微风浮过脸庞,学生就能感受、体验到黄山的自然美,得到美的享受,身心都会感到愉悦,教学也在愉悦和享受中不知不觉的结束。
在教学时,应当把美术作品放在创作者所处年代的社会背景、当时的文化潮流、思想动态以及创作者的家庭背景、自身的文化修养等因素对创作者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露中去学习,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性使学生直接感受美术作品,利用作品的震撼力和冲击力直接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营造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觉空间,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美术作品的特色和魅力,与美术作品达到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通过故事情节来演绎作品的含义
鉴于学生美术基础差,对美术技法了解相当有限,过多的讲解作品技法对学生理解并无益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解读作品本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三)感悟式体验,提升审美品位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引导着学生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艺术家创作情感的体验,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审美的内涵,提升审美的品位。
(四)强调个性,体验审美的快乐
每个人对审美的感受程度不同,对美的理解也不同,我们追求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在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更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课程的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与现代生活和学生的审美需求贴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学生较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避免空洞的枯燥理论。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高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决定了美术鉴赏教学非常适合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灵活运用相关视频、音频及图像组合,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说服力,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六)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学生基础较差,很多东西难以接收理解,但这不能成为不重视学生体验的理由。相反,学生的只有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好的接收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内含。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美术鉴赏课必须依赖学生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切感受,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与提高。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美术作品多是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再现,所以学生通过美术鉴赏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和感知美,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的能力,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七)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把握教学
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场所去体会艺术,这些地方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美术作品的特色和魅力,与美术作品达到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之,《美术鉴赏》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要使该门课程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效果,通过《美术鉴赏》,普及大学生的美术教育,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健全人格,从而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新生.美术鉴赏论[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5.
[2]栾布等.美术鉴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
[3]张道森.美术鉴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1.
作者简介:
李雯,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