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孟頫绘画艺术研究

2015-05-30宋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元代赵孟頫山水画

摘 要: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大师,一生经历坎坷复杂。他是南宋遗民,却在元朝当官辅佐朝廷,因为此事在史书上留下了许多的争议。赵孟頫一生经历了宋、元两个朝代,他虽为宋朝皇室后人,但生不逢时,在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就已经土崩瓦解。

关键词:赵孟頫;元代;山水画

十三世纪晚期,蒙古人忽必烈率军推翻南宋政权,在大都(今北京)建立新的王朝,中国绘画晚期的历史便在这改朝换代之时展开了。宋朝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统治中国,长达三百年之久。元朝从1279年起到1368年衰落,大约九十年,之后由汉人建立的明朝接替。对中国人而言,元代这九十年期间经济凋敝,生灵涂炭,人民精神抑郁苦闷。不过在这期间,书画、戏曲却生气蓬勃。元代以后的绘画,其作品面貌和画风与1300年之前,几乎不同,除非是刻意的模仿。研究中国绘画晚期的作品,了解元代诸位大家的成就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研究欧洲绘画必须先从文艺复兴时期探索起一样。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客观地表述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如果说唐宋绘画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唐宋元三朝之间的绘画中搭起了桥梁。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是画家自身感情的宣泄,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主要人物仍是赵孟頫。

赵孟頫的艺术创作、一生的经历,在李铸晋先生的论文中研究得非常详细精道。赵孟頫,1254年出生于宋宗室家庭,宋太祖后裔,在杭州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后来效力于宋朝朝廷。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便辞官返乡,开始了文史、书画方面的研究。在这段期间结识了钱选,并且可能随他习画(在钱选《浮玉山居》中黄公望与另一位元人的题跋中可以看出),不过赵孟頫并不承认向钱选学画的事情。无论如何,钱选同为宋朝遗民,一生致力复兴宋代以前的风格,这必定对赵孟頫有所影响。

赵孟頫的仕途之路坎坷崎岖,但在当时元朝人居多的情况下仍然是汉人中的佼佼者。他经历了四代皇帝,出任过江浙行省儒学提督,数次被提拔至高位,比如翰林学士承旨,翰林院是宫中的学府,当年士林翘楚的汇集之地。

我们之所以没有称赵孟頫为宫廷画家,是因为现在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赵孟頫为忽必烈、宫中的蒙古贵族画过画。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特别爱马,然而在他的画作中,以马为主题的画非常有名,可以看出他和蒙古人来往比较密切。所有印有赵孟頫印款的以马为主题的画作中,《调良图》算是其中佳作。此画的画法与钱选作画时的勾勒、晕染方式相同,或可以追溯到宋代李公麟的《五马图》。赵孟頫所作的《调良图》中,把人物和马匹都孤立了出来,背景空荡荡并无晕染的痕迹,这一点也与李公麟的做法相同。从画面上可以看出,有一阵风吹过马尾、马鬃和马夫的衣服,构图总体看上去并无拘谨的感觉,基本上是一个马与人物自成一体的世界。画面中的线条细致精美,毫无做作的感觉,再次呈现了唐代人物画里古典素净的感觉与韵味,在这一点上,赵孟頫曾自言:“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李铸晋认为赵孟頫的这张《调良图》应该是属于1280年代的真本,并且很有可能是以唐朝时期的某一张画作作为范本所绘。

赵孟頫有一副传世作品《二羊图》卷,以羊为主题的题材很少见,这可能是赵孟頫唯一的一幅以羊为主题的画。此画为纸本水墨,元代及元代以后的文人画家们通常舍弃了绢本而选用了纸本作画。在赵孟頫的《二羊图》中可以看出,绵羊的部分是用湿笔绘画而成,因为毛笔饱含淡墨,所以笔触并不是十分地分明,而是在纸上晕染开来,形成了浓淡不一的斑点。而山羊的描绘则是运用了干笔,干笔所含浓墨,不会在纸本上显示过多,细碎的线条和铅笔所描绘出的效果一样,看起来像浮在纸上。这两种不同的干湿画法,使两种动物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

李铸晋写到赵孟頫的一篇文章中推测,《二羊图》之所以以羊为主题,很有可能有象征之意,绵羊代表汉朝的一名大将——苏武,而山羊代表了汉朝另一名大将——李陵。苏带兵打仗战败后被匈奴所擒,因为拒绝向匈奴投降,被流放到北方牧羊。同样地,李陵战败后,却选择了投降,被匈奴人遣返。李铸晋道:“左边那只绵羊孤傲的神情,反应了苏武的晋升;山羊的卑微则似李陵。”在赵孟頫的诗文中可以多次看到有关于忠贞的问题。虽然《二羊图》是一幅田园题材的作品,却能读出颇多政治寓意。虽然山羊并没有很卑微,绵羊的傲气也没有很明显,反倒是绵羊圆滚滚的身躯与呆滞的表情,让观者感觉似乎绵羊比山羊更卑微。赵孟頫的题款是:“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

“气韵”一词出自于南齐画家谢赫六法中,被后人共同认定为绘画中最重要的元素,尽管气韵生动定义模糊,却常常是一幅画好坏的评判标准。画家个人所体现出来的气质会体现在其画面中,赵孟頫的气韵不仅意味着他捕捉到了动物的神情,更是指绘画本身的特质。

赵孟頫画作的另一类的题材是竹子、树木或岩石,由摹本来看,他还作过花鸟画,不过,赵孟頫的山水画还是成就最高的。在现存的几幅画作中,无论是真迹还是临摹本,都有各自的面貌,观画者应了解画作本质,致力于恢复古代风格,唐代的青绿山水、宋人摹唐代风格的山水、五代董源的创新画法、李成和郭熙在元初的延续,赵孟頫都在滞留北京期间接触到过。从他的山水画古老的构图中可以看出,其手法的精到巧妙,为元代及元代后期的画家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幼舆丘壑》图是赵孟頫传世作品中最早的一幅的手卷,画面中没有落款,但印有赵孟頫的印章和赵雍的题跋。这幅画是赵孟頫早年的创作,从赵雍的题跋中即可看出,此画完成于其1286年赶赴北京之前。谢鲲,字幼舆,为西晋学者。顾恺之曾经也描绘过谢鲲,画面中主人公端坐在丘壑之间,很好地运用了场景去烘托人物性格,因此大获好评。顾恺之的原作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或许赵孟頫的作品有意再现了顾恺之所绘谢鲲图的风貌。这幅画的构图基本遵循了前人传统的构图法则,前景中的溪流,向画面的左右侧延伸,最后流入远方,地面与树木平行,主人公谢鲲坐在一张席子上,凝视着河水。他的四周被山丘包围,是早期山水画“袋式空间”的画法。画中的人物、树木、山丘之间的比例画得也不协调,成排的高树呈等距排开,谢鲲选择在丘壑之间生活,远离尘世的纷争,这在六朝的文学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主题。

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中则和以往的画不一样,展现了另外一个方面,对后世的影响也更加深远。根据题款得知,此画作于1296年初,是为友人周密所绘。周密是一位收藏家,赵孟頫游玩北方山水时路过此地,特别为没有来过这个地方的朋友描绘出这幅有华山和鹊山的山水画。这幅画不是写实的山水画,实际上这两座山相隔甚远,赵孟頫在画作中把他们拼凑在了一起,右边圆锥形的是华山,左边面包状的鹊山必定是原貌的概括,赵孟頫本来是要给友人周密看此山的风景,但他并没有一味地描绘地形山色,而是专注于艺术创作。

赵孟頫从北方带回了五代著名画家董源的作品,后人推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可能是从董源的作品中找到的灵感和创作方法。此画与《寒林重汀》图有相似之处,为了保留古法又能与南宋画法区分,画面的景色安排在一片空旷之地,没有远景和近景,画面两侧的山、树逐渐向后退去,却没有景深的效果,这两点都和上一幅《幼舆丘壑》相似。赵孟頫采用了董源的笔法,用层层堆积的横线来描绘地面的肌理,笔画波折起伏,虚实有序。画面的空间看上去并不舒服与连贯,画面中的地面一块一块分开,没有一气呵成的连续性。大小比例也没有按照常理去描绘,中间一代的树木大的夸张,相比之下鹊山显得更为渺小。类似这种空间上的比例不和谐的问题有很多。然而把这些问题放在赵孟頫这样技艺非凡的画家身上来说,似乎只能解释为返璞归真或是一种刻意的反写实。

我们无法断定此画与《鹊华秋色》完成的早晚,因为钱选的《浮玉山居》图并没有标明年份,赵孟頫与钱选的画一样,没有像当时其他的山水中有雨雾之气,也没有对自然真实的写照,气氛严肃,荒凉寂寥。不过两者都属于元初山水画的试验阶段。它的立场反对了南宋绘画描摹图像与追求精湛的技巧,尤其没有浪漫温馨的气氛。《鹊华秋色》图是元画中影响至巨的一座里程碑,它将早期文人画中还尚未成熟的画法变化发展成重要的风格。复古画风中的勾勒填彩,宋人在山水中用渐层晕染和皴法来描绘轮廓的方法赵孟頫都没有使用,而是交叠编织了一些浓重干渴的笔画,即擦笔。这种笔法很好地再现了土地的质感。

《江村渔乐》图是最近才与大家见面的一副山水画,赵孟頫在画面右侧题款。画的依旧是北方的山水,零星的草木,数条河流从中穿过,岩石颜色深重与树木映在侧面,河岸清晰分明,有韵律地交替重复着。寥寥几笔画出的扁舟上坐着一位渔夫,船中的房屋里还有人物存在,几乎和《鹊华秋色》一样,物体的大小与背景也不成比例。构图调理分明,前后分为三段式,陆地和树木是前景,房屋是中景,远景是群山。

最后,想讨论一下《水村图》。画中描绘树木地面的线条像书法中的线条一样,有丰富的变化,和之前的作品有明显的区别。画完后一个月,赵孟頫加上了一段注:“后一月,德钧持此图见示,则已装成轴矣。一时信手涂抹,乃过辱珍重如此,极另人惭愧。”图中所取的景再平凡不过,构图仍是三段式,前景的树木在构图的右下角,是画面的起点,越往上的景色越是逐渐向后退去,其中有树木、浅丘、灌木,描绘地面的线条只有寥寥几笔,很自然。赵孟頫仍以干笔皴法描绘了土地的肌理,但线条却没有早年的作品中犀利。远处的山水则加上了墨点,使画面更加柔和丰富。

赵孟頫作为元初画家,由于他在书画上的成就,成为了一代宗师。明代王世贞云:“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可见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他在绘画上提出的“作画贵有古意”“书画本来同”等主张对后世影响甚远,由于他宋遗民而仕元的身份,很多后人对他的绘画持有争议。但他在中国绘画史和文人画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把士大夫的高逸之气与文人的散逸之气进行了合一,使造境与写意进行了融合,从而开启了文人画新风气,同时也开启了元代绘画之风,至此,一代宗师确立了自己地位。

参考文献:

[1]高居翰.赵孟頫的绘画[J].中华书画家,2013,(03):4-17.

[2]杜飞.赵孟頫绘画研究[J].大舞台,2012,(05):131-132.

作者简介:

宋杨,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元代赵孟頫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赵孟頫《汉汲黯传》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雪霁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