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艺术运动谈现代社会的服装环保再利用
2015-05-30李晓暐
摘 要:新艺术运动含义非常广泛,其涉及诸多艺术元素和风格。新艺术运动在西方的城市和乡村遍地开花,但最为崇尚的是“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人文理念。本篇就由新艺术运动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想来谈谈现代社会中环保理念下服装的再利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服装;人文环保;再利用
“这是一个狂风暴雨的时代……过去的遗产,现在的状况,未来的迹象,都在命运之风中纠缠混合。”法国阿道尔夫·热蒂于1898年在一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这对新艺术运动发生的那个时代人文精神的状态的总结,同时也不免会想到我们现今的社会状态,同样的标新立异,时尚日复一日一刻不停地变幻,不断充斥着人们填不满的购买欲和永远不够穿的服装。
新艺术运动是具有特定风格的视觉艺术思潮及其实践活动,这场运动波及的范围、涉及领域和影响力来说,新艺术运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且极具影响力的国际世界文化范围的运动。因此,说新艺术运动之“新”,不只是“与以往不同”之意,更是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上的更新。
1 新艺术运动的自然法则、人文主义与反思
自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提出进化论对人的自然性做出认定,渗透在新艺术精神中,艺术表现实践极其强调自然事物以及人的自然特性的表达。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的初始状态乃是人与外部自然世界完全合一的生活形态,是一种“天然的美好”。人的自然属性与自由本性的哲学反思是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
新艺术运动亮出的口号是自然、率真、精巧,它在宣言里明确提出“我们的根在林木之幽,泉水之侧,苔藓之上。”这样一种旗帜鲜明的宣言指导在新艺术运动设计实践中就有了自然无处不在的痕迹,大至建筑领域,小至日用品领域都深深打上了自然的痕迹。新艺术运动的人文主义,可以看到人们对传统的工艺的热衷,这正是对人文主义不可逆转的回归,而人文主义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肯定人的价值:从艺术到社会生活,把人的历史、活动以及人的精神、形象和身体本身作为关注的中心。工业化生产的时代除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严峻的问题,政府經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也是更加重视自然规律的表现。
当人们开始关注气候变化、杀虫剂使用、河流污染和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回到自然,服务于民的设计就成为不可动摇的趋势。而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自然也同时尚界一样关注环保,希望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让服装有氧地附着于人身体和大自然。这也就是上文提到地19世纪就已经探讨地自然与自由地平衡关系,人类对其持续不断地探讨和反思。
2 服装环保的现状及环保服装品牌应运而生
新艺术运动比工艺美术运动更进步的地方在于它对机器化大工业生产不再持毅然决然的反对态度。现代社会的我们肯定工业化生产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但如何可持续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课题。早在60年代,嬉皮士就开始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这已经是人类工业文明的成熟期,城市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但是嬉皮士的呐喊对主流时尚的影响微乎其微。直到今天,快销品牌的出现并受到热捧,与环保似乎是背道而驰,流动的时尚产品,大量廉江的布料,让人们轻而易举地迅速更换着自己的衣物,商家让人们对潮流的态度捉摸不定,以便更好地创造销售奇迹。
90年代初开始,二手衣突然成为时尚的代名词,那时候的二手衣价格不菲又称古董衣,伦敦时装学院教授的海伦·斯道瑞推出了高端时尚古董衣品牌“第二人生”。1995年成立的霍维斯品牌,其T恤用再生棉制成,提供可循环利用的街头装,而WornAgain品牌用环保面料制成运动鞋,越来越多的品牌在尝试有机面料。成立于1997年的大众树(PeopleTree)出售有机棉料制成的服装与配饰,英国快时尚品牌Topshop与大众树展开了合作。日本品牌无印良品(Muji)的浅褐红色的标志色和无商标的品牌特点让人印象深刻,天然无添加的回归自然理念让整个品牌都充满着人文关怀。
3 环保理念下二手衣服的出现与现状
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时尚眼光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穿着,很多衣服穿过一两次由于款式不喜欢就闲置,这些衣服占地又舍不得扔,不知如何处理。每年需处理的旧衣服数量,在全中国哪怕只是上海这一个城市都不可小觑。现在国内的大部分旧衣深藏在衣柜或者被掩埋在垃圾堆里。中国的旧衣服市场规模有多大?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2009年对河北省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居民家庭存放30件以上的大件废旧服装,而每个家庭每年还要购买十件以上的新衣服。该调查粗略预计,2012年全国或有价值约2000亿元的废旧衣服被淘汰。
在这个换季的时节,一些二手衣服被焚烧填埋,一些经纤维化处理成为工业原料重复利用,还有一些漂洋过海到了世界最大的旧衣服市场——非洲,且最早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南方日报》本月报道称,广州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二手衣物产业链,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了非洲。而在中国会出现很多半公开的旧衣交易市场,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对其货品来源也尚未可知,如东华大学后门安顺路上著名的二手服饰交易市场,安西服装市场,半公开的原因是我国法律对二手服装的流通并不支持。
4 服装环保再利用的处理方式
对于中国的大量旧衣产生和欧美一些旧衣进入到国内的现状,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如何与自然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自然规律的人文理念变得迫不及待。
首先,中国法律需承认旧衣服出口市场的合法性,对行业进行监管,利用相关政策有效打击行业弊端,监督其发展。其实在美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等国将旧衣回收作为一个环保行业来支持,如旧衣服原料回收免费,甚至还有补贴。
其次,我国需合理回收旧衣,增加回收方式,拓宽回收渠道。回收渠道包括:慈善商店、织物回收银行、上门回收、当地回收机构、家庭垃圾回收中心、学校、直接再利用。现在上海许多小区有绿色回收银行和大熊猫回收点,社区举办“旧衣回收,以旧换新”等活动,让人们积极有效地参与活动。
再者,我们需要对捐赠的衣物进行分类,将回收来的服装分为A、B、C、D三类,其中C和D类根据服装材质不同分为可再利用织物和垃圾。可再利用织物可以作为落纱或碎片进行再生纤维加工后,制成新品。而垃圾即是已被充分循环利用,不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可能的威胁,最终进行填埋、倾倒海洋或做土壤的肥料。之后,AB类的服装进行挑选,两种选择即一是到将一些品质和款式都很不错的衣服挑选到慈善商店、跳蚤市场、复古市集和网络进行销售。二是将一些款式落伍的衣服挑选进行旧衣改造,如2010年中国地设计师张娜创办了“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BANK)就是将旧衣物尽其用。同样在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旧衣回收网络LeRelais,把超过90%的旧衣经过分类处理后,直接在法国重新二手拍卖,剩下的输出到国外。不久前,LeRelais利用不适合二手拍卖的棉T恤,制造出一种名为Metisse的可再生面料,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绿色商品进行销售。中国目前有“中国旧衣服网”,但是主要做中国服装贸易交易,品类很杂。
在服装利用与再利用中寻找自由与自然的平衡点,产业发展与环保的平衡点。新艺术运动是在那个革新创造的年代更新着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自然法则和人文主义。环保理念提出同样也是在这个标新变幻的年代,我们需要不断的解读人生存境遇,不断更新思维更正自己行为方式,这也是本篇论文所探讨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李晓暐(1988—),女,江苏人,东华大学设计史与设计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