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清丽传奇
2015-05-30王彧浓
摘 要:谢景兰的抽象画,将庄子美学的悠然潇洒、天然淡泊境界与西方油画注重颜色和个性的表达方式自然融合。同时,将个人艺术修养中深厚的音乐、舞蹈、文学功底,渗透到绘画中,使画面呈现出波澜壮阔的韵律感。格调优美、节奏张驰、诗意盎然,而又浑然天成。作品激情四射、灵气逼人、云蒸霞蔚,这是谢景兰画作,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抽象;清丽;灵动;澄澈;氤氲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
那一年,那一眼,西子湖畔,你如林间小鹿。茂密长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活泼泼,娇憨憨,青春喉管,天籁之音……那一年,那一眼,浪漫巴黎,你是婉约丽人。古典娴雅,荟兮蔚兮,婉兮娈兮,活脱脱,热辣辣,能歌善舞,才华四溢……我,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如是女子,简直能要男人命。可不是吗。她离开赵无极时,赵无极终日酗酒,被巴黎人戏称“赵威士忌”;巴黎著名音乐才子马赛,得佳人不获,悲愤自尽。斯人如玉,其画如人。她和她笔下画作,演绎着来自东方的清丽传奇。她,就是才貌双殊,华裔法籍画家,谢景兰。
《兰蓝》,画如其名,可谓兰兰笔下的一片蓝,蓝色的海洋。湛蓝、深蓝、浅蓝、湖水蓝,像一股蓝色洪流,席卷而来。各种蓝色错落有致、弥漫画布中间,有留白穿插,使得画面灵活、生动。蓝色背景中,倚重墨迹书法线条,飞舞翩跹。犹如书法狂草,潇洒自在,使得整幅画面,有力量、显层次,气质外向、张扬。作品注入了画家强烈的情感,带有明显的自我表现意识。此画属于谢景兰早期作品,绘画语言稍显稚拙,但气势凌厉,出手不同凡响。《从蓝绿中产生的形象》为双联画,一画以蓝色为底色,一画以绿色作底色。双画蓝绿二色,交织、融合。或疏或密的蓝色山脉状线条,氤氲出远山气象;同时黑色墨迹,着重勾勒出山势走向。此画读之,甚为讶异。倘若未有黑色墨迹,此画极具中国古代山水画,远离世俗,徜徉自然,空茫、苍远的情味。点缀上墨痕,画面骤然有了喷薄欲出之势。思来想去,不知此画意,出世还入世、无为还是有为、甚或兼而有之,纠结于读画人的心,涤荡情思。双画联读,却又落入画面纯粹、干净的情感世界,一如天籁。《遥远的风景》为三联画,情境清远至极,大有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之遗风。云气朦胧,远山隐约,近水阔绰。画面大胆到,仅用白色、淡蓝色、淡墨色。然而这蓝、墨二色,却又亦如中国山水绘画,墨分五彩一样,有了浓、淡、干、湿、焦。中国画的山水意象,结合西方油画的表达形式,谢景兰的此画,堪称佳作。此外,画面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又承袭庄子的道家理想,“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把人整个儿地,带到了山水中。
《花之舞》,此画创意,甚难想象,真是无一丝一毫人间烟火、世俗气。猛然一读,以为是画面里,掉落了一颗硕大无朋的泪滴。晶莹剔透,让人心生爱怜。细品,又像是一株百合花,悠然自得,随风无语飘零。远离烟花放逐地,状若玲珑自在飞。画面由大篇幅灰色,为主基调,气质高贵、低调、内敛。一株花,从画幅顶端,贯穿到画幅底端。倘若没有自在、空无的心,笔下稍一迟疑或掣肘,画面绝对不会有这等洒脱。可以想见,画家此时,彻底自由了。花的线条,由墨色勾勒,优美地飞翔。同时,白色辅助墨色;两色对比,剔透、水灵。画幅上端,氤氲出一片淡淡的墨色云雾。雾气中,点缀一点点淡紫、一点点棕黄,烟波浩渺。画幅底端,又呼应出一抹淡雅的墨痕。画作轻盈、灵活得不似人间手笔。谢氏才情,堪称绛珠仙子林黛玉呵。《遮掩的月》,又是以蓝色为主基调的画。画面大胆,仅画面的左侧、有一角山峰隐现,底端有一缕山川起伏;其余,全部是蓝色的泼洒。此画,尽显画家性情的纵放旷达,不受拘束。蓝色,像南宋水墨画的意境,细读之下,有许多的层次。只有极其安静的心,才能画出这么多,叠加的层次;只有极其自信,才敢于通篇画作,唯有一蓝。蓝色汪洋中,有留白。似琴声余韵,有高潮,有韵脚,一咏三叹。《欢鸟舞》,此画是一团火。画面只有红、白二色。红色如火焰,白色如凤凰。火焰在燃烧,激昂、高亢。浴火中,凤凰于飞在云霄,一样逍遥,一样轻飘。分离不如双栖好,珍重这花月良宵。或许,只有在爱情中沉醉的女人,才能画出如此这般,激情四射,自信又自负的动人之作吧。少了浓情蜜意的滋润,画不出这样火辣的激情,狂野的浪漫。
谢景兰,1921年出生在贵州贵阳,系出名门。外祖父为当地著名学者,家境富裕,书香传家;相中自己的得意门生谢根梅,择为佳婿。谢父是当地有名的箫王,极善吹箫,是一位精通音律、放达不羁的性情中人。谢父一心只做读书人,爱重妻子,珍惜家庭,让谢景兰自小感受到了女性应有的尊严。谢景兰幼时辗转于贵阳、汉口、上海,后因其母迷恋天堂西湖,遂定居于西子湖畔。定居杭州,谢景兰入读弘道学校。此校为美国教会名校,她在此学规矩、修礼仪、习家政、说英语、吟诗弹琴,滋养性情。谢父体察女儿在音乐上的天资、和美丽歌喉,买下钢琴,供女儿课余修习。14岁,谢景兰考入国立杭州艺专音乐系,与该校习画的赵无极一见倾心,两厢钟情。西子湖畔,金童玉女、青春伴侣,一起拜名师、学才艺。二人曾得到林风眠等大师的激赏和祝福。20岁,谢景兰与赵无极于香港完婚。两年后,赵无极留校任教,二人独子赵嘉陵出生。婚后近五六年,谢景兰在家中,助夫育儿,做贤妻良母。抗日战争期间,二人随校辗转迁移。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杭州艺专从重庆迁回杭州,二人重返西湖故居。抵杭后,谢景兰即进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继续深造。1948年,经赵无极父亲大力资助,二人将独子留在国内,携手共赴巴黎留学。少了抚养孩子的牵制,谢景兰与赵无极,一起在艺术上打拼。谢景兰学法语,与赵无极一同徜徉于美术馆和画廊,并协助丈夫拓展人脉、搭建文艺界社交圈。这为谢景兰日后从事绘画,涵养了底蕴。二人结识的共同朋友、法国著名诗人米修,这位热爱亚洲文化的长者,为日后谢景兰艺术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常玉,与谢景兰非常投缘,俩人一直保持亲密的朋友关系。
在个人艺术领域上,1950年,受现代舞吸引,谢景兰到美国文化中心学习现代舞;1952年,认识了与她一样热爱音乐的法国音乐家马赛,这个日后成为她生死伴侣的乐坛才子;1954年,经米修引荐,与美籍法裔著名作曲家瓦赫斯,学习最新潮前卫的“电子音乐”。少女时代,赵无极遇谢景兰,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浪漫巴黎,谢景兰已蜕变为成熟风韵的才情女郎。马赛释放法国人全部的罗曼蒂克,疯狂地挚爱着这个来自东方的中国女子,要与赵无极一决输赢。 这场爱情角逐僵持了三四年。1956年,谢景兰回国探亲,意图回避马赛痴情;同时接儿子赴法,一家团圆。在香港,谢景兰惊悉:马赛以为自己回国后将永不相见,顿感此生无望,殉情自杀未遂。谢景兰毅然决然将孩子留到国内,只身赴法,并与赵无极离婚;次年与马赛结婚,更名拉兰。婚后,拉兰一改艺术走向,主攻绘画创作。马赛作为电子音乐先驱,弃自己音乐专业于不顾,另起炉灶改为雕塑,辅助、支持,成全爱妻绘画发展。谢景兰虽半路出家,但涵养经年,底蕴丰厚,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她就耳濡林风眠等大师的第一手教导;其后,伴随赵无极的一路攀升,她又总是如影随形;巴黎文艺界社交圈的资源与资讯,又总是一齐浇花、共同灌溉。谢景兰一上手,起点就高;画风经历三次飘移。第一时期,谢景兰近乎有着与赵无极相同的画风;区别在于色彩更浓烈,书法式线条成为她绘画中不可或缺的符号,并逐渐发展成风格化语言,这期间属于师承阶段。第二时期,属于探索和寻找自我阶段。1965年,谢景兰休笔一年,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推重南宋的马远、夏圭;并研读老庄道家哲学,从中形成美学观。这期间画风,分为两个分支:一是清静安谧,凑泊无为之韵;二是融合其音乐、舞蹈、文学修养,画面线条狂舞,节奏张驰。
第三阶段,属于谢景兰脱胎换骨时期。她终于跳脱赵无极的影子,羽化成蝶,自我圆满完成。她返回了抽象绘画,画面色彩再度鲜艳、浓烈,用料厚重,纯度很高的亮色和沉暗的重色都恣意运用。画面既有大胆狂放的阳刚之气、兼具细腻抒情的阴柔之美。同时,她还把自己的乐感、舞姿、诗情、文气,融入画意,各种艺术修养集于一身。谢景兰的抽象画,将庄子美学不以物累形的悠然潇洒、天然淡泊境界,与西方油画注重颜色和个性的表达方式,自然融合。同时,将个人艺术修养中,深厚的音乐、舞蹈、文学功底,渗透到绘画中,使画面呈现出波澜壮阔的韵律感。格调优美、节奏张驰、诗意盎然,而又浑然天成。作品激情四射、灵气逼人、云蒸霞蔚,这是谢景兰画作,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爱是什么,爱情是什么。爱,或许是恋爱、结婚、生子、共度残年;或许是提升自己、优化生命、完成自我的入口。谢景兰的一生,两个挚爱她的男人,共同滋养过她的艺术生命和艺术才情。谢景兰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如其父,是个忠实自己、旷达纯粹的性情中人。赵无极曾对儿子赵嘉陵说,“我们一起辛苦奋斗了那么多年,她却在我小有名气之时,离开了我。”向谢景兰致敬,致敬她自强不息,走出了一条独立、自我的艺术大成之路;更致敬她敢爱敢恨,有担当、忠诚自我、淡泊明志的精神风骨。
谢景兰和赵无极,曾经的一对璧人,走到后来,劳燕分飞。其中的爱恨情仇,谁又能说得清呢。或许,缘份就是这样的诡谲。夫妻虽然情尽,二人的抽象画作,却好像是一曲永恒的双人舞,韵律和谐、格调互补。放置一起品读,珠连璧合,佳偶天成。一方堪比神话,一方铸就传奇。男方瑰丽,雄强、劲道。女方清丽,激情、灵气。读之,赏之,思之,念之,不胜唏嘘、叹惋。哪个女人不寄望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问世间,情为何物?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作者简介:
王彧浓,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三希堂艺术院高级书法师,河北省当代书画院美术师,河北省国学文化教育协会首届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