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声乐声音与情感的融合

2015-05-30邢宝文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声音融合情感

邢宝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声音与情感的结合,突出“声音”与“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表现出“以情带声,情景交融”的内涵与演唱技术、歌唱心理之间的关系的阐述。探讨“声”与“情”的结合在歌唱技术训练和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语言;声音;情感;融合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061199

引言

在声乐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民族声乐较为突出,也普遍受到老百姓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民族声乐发展的最初阶段,没有专业的,与专业所对口的声乐老师做指导。人们通过借鉴西洋唱法和戏曲的唱腔,逐渐摸索,并由一代代声乐研究者进行传唱。形成了中国版的声乐演唱体系。在民族声乐的发展中,我们不仅仅要注意自己的演唱技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学会内心情感上的表达。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声乐技巧和内心情感的合理应用,是每一位歌唱者在表现声乐作品时的必要前提。我们在歌唱的同时,不能只是为了发出“声音”,而忽略了“情感”的变化。应该将“声音”与“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二者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歌唱的“整体构架”。使演唱出来的声乐作品达到“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进而打动观众的内心。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关于声音技巧和内心情感的和谐运用,是每一位演唱者在演唱每一首声乐作品中的重要前提。对于观众来说,不仅仅满足于欣赏演唱者的那种有技巧的声音,而是需要演唱者能够运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加上所学的声音技巧,变现出来所演唱作品的情绪情感。从而使观众与演唱者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就演唱的艺术语言而言,我们必须善于把握各民族间歌曲演唱风格上的特点,这样能有利于演唱者更好的刻画出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更能够真实的感受到每个人物所在不同时代的变化。使演唱者演唱出来的作品不仅仅能够感动自己,同时也能够感动观众。为此,在演唱时要求演唱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歌唱中的“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完美的表现出创作者所创作的声乐作品的意境。从而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动声”的表演效果。

一、声音是情感的基础

在最初进行民族声乐的学习中,人们往往把“声”单纯的理解为单纯的美好声音,而没有考虑美好声音所传出需要什么样的因素。从而忽略了形成歌者演唱时所形成的歌聲的重要因素——语言。我们听到有人唱歌,而多数是所听的是歌者的演唱嗓音。而忽略了语言上的运用。那么,语言究竟有何用途呢?因为语言比声音在传“情”上更直接、更明确。语言所描绘的是一种意境或者是刻画一个人物。她是有文字表述形式所展现的。而歌者所演唱的歌曲,不能只是出“声音”而是要通过语言文字构成一篇“词”。歌者通过歌词的演唱,再加上歌者对所唱歌曲进行的“二度创作”从而形成了歌曲。那么,“声音”在此基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声音是语言的延续,如果没有语言,声音也就失去了依据。我们说歌唱时需要优美动听的声音,但更需要的是清晰灵活的语言。只有在语言表达清楚时,声音才会达到传情的效果。语言是声音的基础,而声音又是为了表达情感而服务的。二者即统一,又队里。明确这一方法对语言的准确性、歌唱性、生动性这三个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使我们在歌唱中的表达更加清晰、明确。让观众更能够深刻的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证明声音是情感的基础呢?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歌唱时的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歌唱时语言的准确性

根据汉字的咬字标准,将字音划分为“字头、字符、字尾”的结构形式,以及传统声乐理论将咬字、吐词归纳为“出字”、“引长”、“收声”的过程。二者统一起来就是:要准字头、延长字符、收清字尾。

(二)语言的歌唱性

所谓语言的歌唱性,是指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她要求延长者必须具备语言歌唱发生的三种能力:

1、美化与变化语言母音音色的能力

2、随意变化字音音调高低的能力

3、调节、变化各种母音声音力度的能力

(三)语言的生动性

1、语气的变化

情感变化是语气变化的依据。是歌者在表达所演唱的音乐作品是的内心情感的真实感受。例如:人在心情好时,说话总是干脆、明亮;生气时,语气总是冷淡、生硬;在对周围的事情或者是人满意时,语气会很平和、亲切等等。

2、音量的变化

用音量来表达说话时的情感,是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的情感所使用的说话音量是不相同的。例如:人在做错事,害怕受到长辈以及上级领导的指责时,说话的音量会很小很弱。从而,更加能突出人物在当时情景下的一种心理状态。

3、音色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也常常通过说话时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情感的发展。例如:人在表达爱恋之情时,说话的音色总是柔美的。生气的时候,说话的语气、音色……都会发生变化。通过上述这些方法以及对语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歌唱离不开音色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咬字、吐词的练习,加强咬字上面的着力点。再由音色上边的变化,加强在不同时期,所说话的不同语气的变化。从而使声音在音乐的伴奏下,显得悦耳动听。这样的演唱,才会增加歌曲的内涵。唱出来的歌词才会有韵味。以此来打动观众们的心。当然,只有声音上的修饰,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的研究歌曲所描写的意境。体会不同风格的歌曲所带跟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歌唱者在演唱每一部作品的同时,不仅仅只是对作品达到会唱、能唱就可以了。还要充分的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内部结构,歌曲的曲风。这样有助于歌唱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充分理解歌曲的真实的含义。因此,我们在做好正确的声音上的训练后,还要将“情感”融入到歌曲的内容中去,使“二者”合二为一,才能达到“以情带声,情景交融”的标准。声音是衬托情感的出现而出现的,情感也是辅助声音,配合声音表达歌曲的内心情感。二者之间相互对立,且又相互统一。那么,如何才能使情感在正确的声音下发挥的轻松自如呢?

二、情感是声音发展的必要条件

“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是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歌唱是用人聲表现声乐与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表现作品时,首先是“心灵的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一)深入到歌词的情景中

有的演唱者,虽能将歌词背熟,但并不能深入的理解歌词的真正意思。既不能生动地描绘意境,又不能深刻地表达情感,满脑子都是空空的,这样的表现作品的情感,必然会苍白无力。因此,要想唱好一首歌曲,必须对歌词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深入的研究。歌曲的思想感情,虽然是借助于歌词和旋律共同体现的结果,然而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和情感的细微变化,必须深入地理解歌词所描绘的意境。通过对词意理解、分析,将喜怒哀乐的种种表情揉入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之中,使声乐作品在内容上增加情感的表达。通过对歌词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感受音乐在心灵深处的震撼。

(二)对作品的旋律的准确把握

歌曲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自然是为不同曲调的表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而旋律则是词的深化和发展。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结合曲调的变化反复视唱,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在视唱过程中,对曲谱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提示都要做出全面的了解,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演唱者必须从纸页上的曲谱中跳出来,把从文字与音符中获得的印象,经过演唱者本人的思想领悟,不断体验而受到感染、鼓舞,并激发起内心真实感情的流露,使其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形体、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和饱满的歌声来感染观众,把富有丰富内涵的声乐作品呈现给观众,才能给观众以“美”的视觉盛宴,这样曲谱才能被演唱者牢记,歌词与旋律才能升华为演唱者的音乐思想和音乐语言。从而在歌声中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三)在感动别人的同时,先要感动自己

歌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抒发人们内心情感。不会处理思想感情的歌唱者将是呆滞的、麻木的。因此,在处理歌曲时应该以一丝不苟的精神细心体会、揣摩歌词内容的含义。一首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以及作品的创作年代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歌曲的曲风、节奏变化上有什么变化。这些都需要做详细的分析才能表达出演唱作品的真实情感。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所理解的声乐作品的切入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所能呈现的人物形象也就各不相同。对情感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四)积累情感素材

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艺术表演,要能够做到“真情的流露”,这是和生活中真实的体验与积累是分不开的。它是从生活中不断提炼出来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多多的观察,留意自己和周围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不同的事物矛盾冲突中的心态及情感表现的方式,要善于总结,经常记忆,将感情素材不断的积累起来,并能在今后的表演中合理的应用。

三、走出“声”与“情”的误区

在歌唱的学习与训练中,“声”与“情”始终就是相伴而生不可分开的统一体。但由于声与情均有着自身地不同特点与规律,因此在学习与训练中,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偏颇,需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方可达到“声情公用,情景相融”的演唱画面。演唱者要达到声情合一的境界,必须避免走入下述常见声情关系的误区。

(一)重声轻情

在歌唱艺术实践中,往往存在重视声音技术,忽略情感表现的问题。声音就是手段,情感就是歌唱的最终目的。常见问题就是有些声乐学习者常以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展现歌曲的魅力。而忘掉声音索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致使“声”与“情”严重脱节。这在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因为他们在学唱的过程中,必然进行大量声乐技巧训练,久而久之,为追求声音的表演技巧而忘记了情感的基调。歌唱中过多强调了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支持、声区的统一、共鸣的位置等,然而一登上舞台,他们为了追求表演特效,夸大了声音的表现力,导致整个人的身体僵硬,各个需要表演的器官过度紧张,往往这样的歌唱时有声无情的,甚至僵硬、呆板,演唱缺少艺术感染力。

(二)重声轻字

歌词为歌曲的旋律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基础。现代声乐艺术的主要因素就是“字”,而不单单是体现在“音”上边。实际上,歌唱是通过字与字之间、旋律与旋律之间的相互链接组合而成。歌词为了传播所演唱的内容,旋律为了使歌词在歌唱的时起到伴奏的作用。从而帮助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更专注于所演唱的声乐作品中,并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歌曲之中。达到最终的“以声带情,情景交融”的演唱高度。因此,字的作用必定要放在首位。而音却始终是音乐的辅助者。卡鲁索就是没声学派中首个废除这种常规、忽视歌词,成为音乐奴隶的传统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他的歌唱,不仅表达了字里行间的内容,更表达了音乐的内在情感和意义。他是通过动人的声音和清晰准确的吐字,使听众懂得和感受到歌曲的真正含义,这也使他成为备受人瞩目的优秀的艺术家。这都佐证了语言就是美好声音的基础,而情感的抒发更能触碰人们的灵魂这一观点。与此同时,丰富的情感变化也使形成多样化语言色彩的基础。歌唱是声乐语言的艺术,同时也使声音和语言的完美结合。如果说终生轻情就是歌唱训练中的一个偏颇的话,重声轻字则是一种常见的偏向。

(三)重情轻声

在歌唱时间中常见一些歌者盲目追求情感的表现,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和艺术风格,把自己本来的嗓音当为本钱,激动时声音是在“喊”,弱音时要么就是捏着嗓子,要么就是漏气。声音缺乏正确地技术支持和艺术标准。这就是难以达到真正的歌唱情感的表现。如果歌唱者缺乏自如运用声音技术的能力,声音没有规范,随意性很轻,声音出来的效果或僵硬或柔弱,声音该弱的时候弱不下来,该强的时候强不起来。甚至声嘶力竭,大喊大叫。上气不接下气,单个长乐句要分成几小句来演唱,这样地音乐情感表达也就失去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即使正确的情感自然,也无从抒发。所以,有技术支持及艺术规格的声音才是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拥有丰富情感的声音,才会更生动的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四)生情脱节

在声乐学习与教学中,不少人錯误地认为先练好声音才能表现情感,把自己的注意力几乎全部倾注于声音的技术技巧训练上。托辞说:“声音没解决,谈不上情感表现”,存在先声后情的倾向。这种倾向较多的存在于学院派的教学与学习中。这种生情脱节的现象,应该引起声乐学习者和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生情并用”,既要注意有声音,同时又要注意有情感。须臾不得分离。声音和情感的结合得越和谐越完美,歌唱艺术的表现力才会越来越强。只有声和情的高度融合,才能使声音更好的为情所服务,从而使歌唱的变现形式富有更强的生命力。也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俩者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的音乐体系,形成一套完善的声情并用的歌唱理念,才能逐步进入“声情并茂”的自由式歌唱的艺术境界。

四、将“声音”与“情感”有机地结合

有了“声音”、“情感”,这只是声乐演唱的俩个单方面的个体。我们还应该在演唱作品的同时,将二者结合起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演唱效果。使声音位置在做到完全统一的前提下,能够合理的抒发内心的情感。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小白菜》这首歌曲比较典型,在歌曲的开头部分中,“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了娘啊”,虽然是一个叙述部分,但是歌词的表现手法上以“简单、朴实”的语言对其进行描写。进而生动的描写出像“小白菜”一样的人物形象,真实的抒发了在社会的不同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很多像“小白菜”一样的命苦的人。歌曲“小白菜”的写作,是以三字一句的结构谱写而成。“曲子”部分也是以“悲伤”的情绪进行演绎。词曲在演唱时,紧密结合,加上演唱者对小白菜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刻画加工。作者通过对“小白菜”这一人物的描写,通过对歌曲的“起承转合”的进一步研究,更加进一步的突出了“小白菜”这一类型人物的极度悲伤的内心情感。在作品的高潮部分,“亲娘想我,谁知道啊,我想亲娘,在梦中啊”,更加延伸出了小白菜想念亲娘的哀思之情。在演唱高潮部分时,声音应该积极主动、坚定有力,把小白菜内心的哀思之情充分表现出来。

五、结论

随着本文即将接近尾声,对于声乐演唱及研究方向中的“情感”的研究与探索还远远没有结束。歌唱艺术是以“情”和“声”的俩方面的结合,充分的展现出“情感”的应用在歌唱事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情”是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表达;“声”是发生技巧和传情的手段,俩者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当然,我们在研究“声”与“情”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语言以及声音与情感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避免演唱的过程中走入一些误区。只有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将“声音”与“情感”紧密结合,形成歌唱体系中的一个整体,才会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从而使声乐演唱得到观众们的认可。

猜你喜欢

声音融合情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融合》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