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创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2015-05-30贺丽萍王海啸

留学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贺丽萍 王海啸

【摘    要】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双主体”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校企深度融合,现已形成“双课程(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导师(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身份(学生+员工、招生即招工)、双评价(企业考核+学院考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共育模式,分别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徒一师”的现代学徒形式组织教学,并采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考核评价,实现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双主体共建;双元投入;双导师授课;现代学徒;双元评价

作者:吉林长春  130033

为满足长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共同出资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实现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共同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

一、双主体办学,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案

2010年,经长春市政府牵线搭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签署订单培养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订单培养100人;2011年校企合作申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并扩大订单至300人;2012年共同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并量身定做招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基本学制为四年的弹性学制,同时开展了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先进技术共享和学生学徒实习等方面系统规划和合作共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即是学院的一个分院,也是集团公司的一个部门,接受双重管理,参加双方组织的各种活动。

(1)校企全程对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训练和开展工作,在规定年限内掌握一定技术技能并学完相应课程,同时取得城市轨道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学历证书,为吉林省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快速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

(2)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学校与企业“学工交替”的教学实施

围绕企业核心岗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校学历教育优势和企业员工培训优势,开发符合学校人才培养规律和企业员工培训规律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例,根据驾驶员和车辆维修岗位要求,引入长春轻轨乘务段驾驶员作业程序、电气系统检修流程、定修工艺流程和车辆钳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等多个行业企业规范,开发建设车辆实验与驾驶、车辆故障检测维修、顶岗实习等8门企业课程。通过这的实施,实现学校教育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和企业学徒系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校课程以理论和理实一体教学为主,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学校与企业在学生(学徒)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过程中,相互支撑、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从源头上确保学生和学徒在学校和企业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徒)的职业能力通过学校、企业这两个课堂的循环学习,实现由新手到专家的转变和提升。

二、双元投入共建实训基地,促进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互通互融

按照学校教育和企业学徒的标准、内容和组织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建设符合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学校和企业按照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联合投入资金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使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和企业实践教学条件相互支撑,最大化的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

2012年以来,学院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列入长春市承担的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学院投入2900万元规划建设了16个专业实训室和4个基础实验室,集团公司在运营三公司车场内提供50000平方米车场,4000平米厂房,将16个专业实训室建在企业,4个基础实验室建在校内。实训室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的真实环境氛围。同时集团公司还将第四运营公司车场、集团控制中心、4号线沿线作为3个实训场,将公司运营事业部和机电公司相关资源与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共享,提供轻轨3、4号线58个车站348个站务实习岗位;湖光路车厂8个车辆维修岗位;南四环车厂16个车辆驾驶岗位,机电公司控制中心实训岗位5个,便于教学时学员的岗位轮训。学员在学习和工作(学徒)的过程中,遵守集团公司的规章,深感同受集团公司的人文、理念的熏陶,为学生到员工的过渡做好准备。

三、招工与招生同步,实现学生學徒双重身份学习

学院与集团公司成立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双主体”育人相关事宜的决策、监督和管理,落实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两份协议的签订和执行,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学生的学校学习与企业学徒同步,形成“双主体”育人格局。

校企合作共建以来,在学校招生的同时,集团进行招工面试,合格者方能录取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集团的预备员工。学生在学校课堂的学习,掌握企业岗位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学生在企业课堂以学徒身份,采取“一师多徒、一师一徒”方式学徒,本学期《轨道车辆制动》课程教学中,40名同学分成2大组(车辆和控制)8个小组(每个组2个岗位、每个岗位2个小组),利用4周进行了岗位轮训,集团配备了16名师傅,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在师傅的示范指导下,徒弟掌握岗位职业实践技能并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再回到学校课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通过以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校与集团的交替学习,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不断提升。

四、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实行双导师授课

开展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水平技术人员聘请为兼职教师(企业师傅),与学校“双师型”骨干教师组成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在各项工作中,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

几年来,集团公司共选派了兼职专业带头人,选聘7名工程师、61名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师傅,成立以高水平工程师为带头人的技师工作室和教师流动工作站,面向校内教师的下厂实践,使教师掌握集团的先进技术,提升实践技能,推进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同步;面向集团企业师傅的培训,提升企业师傅的教学带徒能力;面向集团员工的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双方人员联合开展技术应用项目研发服务、互聘共用、双向挂职、横向课题联合研发,解决集团技术难题,实现了企校共赢发展。

现代学徒制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集团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学校课程以理论和理实一体教学为主,学校导师承担理论教学,企业导师承担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企业导师承担教学任务,主要采取做中教、做中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育。截止2014年末,学院为企业输送毕业生600余人,企业员工到学院参加培训170余人;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培训120余人次,教师全部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并且有17人超过半年。企业教师10人参加学院专业建设;100余人参与学徒制教学,解决校企相关问题百余件。

五、企业岗位标准引入教学,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双主体”进行课程开发,充分引入行业企业元素,双方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行业专家、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完成核心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引进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依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流程,选取和设计课程内容,学校课程注重任务的理论理解与应用,企业课程注重核心岗位工作任务的工艺与技术操作,并开发相关课程标准、课程学习项目、学习指南、电子课件、教材、实训指导、仿真实训操作、自主学习资源、习题及操作训练测试、课程网站等教学资源。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例。依据长春轻轨乘务段驾驶员作业程序、电气系统检修流程、定修工艺流程和车辆钳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等多个行业企业规范,共同制作了装配钳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轨道车辆检修等课程标准,和轨道车辆装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等5套课程仿真实训软件,共同编制了车辆驾驶操作规程、车辆定修操作规程和5门企业课程的实训指导文件;共同编写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车辆结构与维修、模拟驾驶等6部项目化教材;共同完善了实训室备功能(实训项目开发、集团公司零部件的投入、自制教具、教学软件等),更好的创建了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资源,有效发挥实训基地教学、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产品研发的作用。

六、校企共同参与,实现共同考核评价

集团公司与学院共同制订了企业导师(师傅)管理办法和学徒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集团人事部负责建立学生个人实习档案,与学校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企业课程以集团考核为主,理实一体课程以学校考核为主,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在轨道车辆岗位操作流程的学习效果和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等,结合8门企业课程汇总成绩和学校课程总评,作为毕业入职的考核指标和择岗录用的依据。

学校和企业双向介入,负责教学组织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制定教学组织运行管理文件,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与运行管理工作中的内容、标准和程序。实施人才培养的组织与运行管理,从而确保学校教育和企业学徒在有序运行,从组织和管理层面上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落实学校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构建全学程、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按照学校学历教育和企业学徒的要求,建设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评价、课程体系评价、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包括课程考核评价、学生能力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效果监控和评价标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學院将根据集团公司未来5—10年的人力资源需求,扩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业数量;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和学徒与学生双身份学习的长效机制;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现代学徒的资源开发,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助推企业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隋秀梅.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2]张庆玲.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3]徐倩.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4]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作者简介:贺丽萍(197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研究方向,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王海啸(1978-),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四公司副经理,研究方向: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