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完全积累制企业年金筹资模式
2015-05-30张翼德
张翼德
摘 要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年金按照筹资模式可分为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以及部分积累制三种模式,我国采用的是完全积累制。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选择这一模式的原因,以及这一单一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 完全积累制 原因 问题 措施
一、选择完全积累制模式的原因
从1991年《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个人账户制度的确立到2000年《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对完全积累制模式的明文规定,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模式的选择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没有经历从现收现付到部分积累制的转变,而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完全积累制的大方向,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完全积累制是国际潮流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蒲晓红女士在对《全球企业年金》整理资料后发现,在被统计的22个国家或地区中有20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年金采用的是完全积累制的筹资模式,占比90.9%。只有法国和突尼斯是按照现收现付制筹集资金,当前待遇通过当前缴费筹资。(1)由此可見,完全积累模式的企业年金制度,因其较之于现收现付制的优点而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青睐,完全积累制的企业年金制度成为了国际趋势。
(二)完全积累制更富有效率
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但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承担着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所以更加注重公平,强调互助共济。企业年金作为补充性质的保障方式,其出发点是着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使其生活的更加体面,所以要更加注重效率。
完全积累制模式较之于现收现付制,其特点之一就是就有较强的激励机制。在完全积累制下,企业和个人的缴费一律记入职工个人账户,从而可以提高员工参保以及缴费的积极性,更加富有效率。
(三)完全积累制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亦比较严重。早在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32%,这一数字宣告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如何应对未来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养老基金筹资模式的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收现付制的机制是由年轻一代人供养年老的上一代人,是一种代际之间的供养,因此制度的平衡以及顺利实施与人口结构具有重大关系。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倘若采用该模式,年轻人就要缴纳不断攀升的保费以供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这样就会损害当代劳动者的利益,并引发代际矛盾。
与现收现付制不同,完全积累制下,保费是由员工本人及企业承担,最终收益人也只是员工本人,不存在代际之间的供养问题,与人口结构没有直接关系,它实质是个人一生的收入平滑。因此,该模式可较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四)完全积累制可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与现收现付制不同,完全积累制有一个资金积累的过程。据统计,在1991-2005年的前15年里,全国共累积企业年金68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45亿元。而2005—2009年的四年间,平均每年增加461亿元,截止2009年底,全国企业年金规模已达到2525亿元。(3)2010年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2011年年末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3570亿元。
如此庞大的资金需要进入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保值增值。资本的注入又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金融创新,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等很多外部正效应。
二、单一完全积累制存在的问题
(一)“一刀切”模式不适合现有实际
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模式为完全积累制,与此相适应,各个企业无一例外的建立起了DC型的给付模式,完全积累的筹资模式与DC型给付模式相结合已成为各企业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首选模式,甚至唯一模式。
这种单一的模式选择虽然降低了制度实施的难度,但是却不能适应新社会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首先,从地域差异来看,沿海发达省份企业年金发展快,市场化运作资金规模大;而处于西部各省的企业年金规模较小,发展相对缓慢。如果仅仅实施DC计划,无疑会进一步加大东西部地区职工福利的差异。(4)其次,从员工类型上来讲,年轻员工抵御风险的能力强以及流动性强的特点适合DC型模式,而对于年老的职工来说,如果采用该模式可能会面临缴费时间短,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三,从企业类型来说,规模大、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其员工流动性差,更加适合待遇确定值;中小企业员工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得DC模式成为第一选择。
(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较大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庞大,如何使如此庞大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中保值增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市场不稳定,投资工具和手段较少,限制较多,使得资本的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另外,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国内的通货膨胀现象都使得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一大问题。
(三)完全积累制管理成本较高
伴随着企业年金基金的筹集,随之而来的是基金的管理问题。庞大的资金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基金投资和运营机制,以及监管机制等众多配套机制。需要确立基金的管理主体和方式,需要解决投资主体资格的审查和确立,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确定投资收益目标等众多问题。因此,其管理成本会大大提高。(5)
三、解决措施
(一)改变完全积累制加DC的单一模式
实际操作中,要在坚持完全积累制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员工类型以及企业类型的差异,在DB与DC之间做出选择。对西部地区而言,因为其工资水平较低,在DC模式下形成的个人账户金额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其老年生活水平。因此适合采用DB模式,确定一个合理的给付水平,使得既能满足生活需要,又不至于与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公司内部,年轻员工抵御未来风险能力较强,流动性高,适合采用DC模式;对年老员工来说,缴费时间短,抵御风险能力弱,流动性低是其特点,他们更加在乎年老时有一个体面的老年生活,因此DB模式是其首选。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流动性强,国有企业稳定性好,因此两个分别适合采用DC模式和DB模式。
(二)多渠道保障资金保值增值
首先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基金的投资、运营离不开稳定的经济环境,只有在不断增长的经济中,才能保持基金投资的活力,才能保障基金的投资效益;只有经济健康发展,才能使基金免受通货膨胀的风险。其次,要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积极进行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针对市场主体结构、市场组织结构、交易商品结构等多个方面的不足,努力建立起多主体、多层次、多种形态、拥有丰富交易商品的资本大市场。第二,要改善政府作为,加强有效监管。政府应将监管重点放在建立良好的资本市场秩序上,而不是放在设立基金投资的限制条件等一些方面。第三,选择合适的基金投资策略。武汉大学殷俊教授基于企业年金基金要求盈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倾向于采用消极投资策略,即指数化投资策略。这一投资策略的核心是:跟踪某一指数设计投资组合,使基金净值的涨跌幅度与指数的涨跌幅度完全一致。(6)
(三)加强基金管理,努力降低成本
企业年金完全积累制的实施需要管理成本,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避免的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开支。在实施基金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主体的监管,防止管理费用的滥用;同时要注意总结、设计出一套成本相对较低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注意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大松.社会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殷俊.中国企业年金计划设计与制度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3]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