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事不小看,细节显魅力

2015-05-30吕滢

求知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细节决定小事态度

吕滢

笔者在工作的间隙阅读了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是汪中求先生总结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管理的经验写成的一部关于细节管理的专著。这本书旨在阐述如何从小事、细节入手,把每一件事都做好,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每一项工作都是由众多的细小环节构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就必须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教师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才能做好学生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就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注意细节,要培养学生凡事注意细节的良好习惯。只有当学生愿意做好细节上的小事,他们才会更用心地、更专注地去做好更困难的事。因此,要教育学生,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是自己该做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真反思。把小事做细了,学习、工作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在工作中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细节,不马马虎虎或粗心大意,对每一件事都要深思熟虑。这样的工作作风,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得我们周围的人也开始从小事做起,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欧洲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这则民谣讲述的是英国查理三世的故事,在战争中因为没有关注“一枚铁钉”这个细小的细节,而由此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在这则民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看到了细节对我们的重要性。

現实生活中的众多例子都说明了关注细节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其实,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我们却还是能看到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待细节的态度。学生学习上的差异也是如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接受相同任课老师的教学,但是在成绩上都有所差别,这除了与学生的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有关外,与学生对待学习中的细节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们总是会听到学生抱怨自己在考试中因“太粗心”而出错,这其实就是不注意细节的缘故。

不管是在教师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还是在教学、教导学生的过程中,都要始终保持着一颗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的热情和态度。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关注细节,就可以把握住工作的基础,也就为成功做好了准备。日常教学工作虽然简单平凡,但如果能尽心尽力去做,从细微处把工作做好,也一定能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得不简单,不平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会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假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完全依赖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就有可能因为自身的小失误而致使教学出现失误,甚至影响教学质量,学生也很可能因为教师的失误而受到影响。关注细节、完善细节往往体现了学校真诚地为学生着想的拳拳之忱。而一个愿意在细节上下功夫的学校,其办学品质一定会非常优秀,学生和家长也都会感到满意。因此,学校要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办学情况,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施教,才能让学校的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在教学质量竞争中取胜。

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只有习惯了从细节出发,保持认真对待细节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想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必须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只有把最简单容易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做好更难的事。因此,我们要培养自身凡事从小做起,不好高骛远的做事态度。

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身作则,从每一件小事出发,尽自己所能去做好每一件小事,久而久之,这种工作的态度不仅会感染到身边的同事,也会对自己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要从点滴做起,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不忽视工作上的细节,才能尽心尽力把工作都做好。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细节决定小事态度
新材料作文“细节决定成败?”模拟实战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小事不小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难忘那件小事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成败——一位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