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题”中有路“探”为径

2015-05-30唐燕

新校园·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五水共治命题

唐燕

本文基于命题编制中的立意、情境、设问这三个要素的构筑和呈现过程,通过材料题,从广度、角度、梯度三方面进行探究。

一、探广度——融合三维目标,明确命题立意

立意是命题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试题选择的广度、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当前,命题要注重考查学生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重点突出学生在接受知识、考核能力的过程,同时也能让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题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2013年10月11日,家住北京昌平区的史某因觉得院子里跳广场舞的噪音过大,同邻居发生争执,他竟拿出家中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并将自己饲养的三只藏獒放出来冲进人群。史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获刑6个月。

问题:(1)请你评析广场舞大妈的言行。(4分)(2)从法律角度分析史某行为的性质和危害。(2分)(3)请你为大妈们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2分)

值得肯定的是,命题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于鲜活的生活主题中,鼓励学生在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与体验,学生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的过程,既是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过程,也是思想洗礼与精神升华的过程,更是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二、探角度——贴近现实生活,凸显时代元素

综观2013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卷,试题密切联系社会与生活热点,着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关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彰显时代特征。而且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求,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题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全市平均降水量月季变化表

2013年3月7日起至今,浙江省治水办联合浙江在线举办“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五水共治大型网络访谈,期间省领导详细介绍治水进展,并作出相应承诺。

【美丽浙江】2014年,浙江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举全省之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1)有网友质疑:“防洪水”“排涝水”说明水多,“保供水”“抓节水”说明水少,这不自相矛盾吗?请你结合上面两图帮他解疑。(3分)

【水清岸绿】(2)右图显示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谈谈以该任务为先的必要性。(3分)

【人水和谐】五水共治需要我们共同参与。(3)当代青少年如何积极响应“五水共治”?(2分)

题例2最大的特点是创设了五水共治网络访谈的情境,通过“网友质疑—漫画展现—共同参与”三个层面对“五水共治”进行解读,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载体,拉近命题与学生的距离。

三、探梯度——设问多元灵活,蕴涵思维品质

“选取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件或问题中选取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统筹设计教材结构”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要求,这也同样是命题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多元灵活、有梯度的设问,创设开放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彰显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题例3:甲午是惨痛的记忆,甲午是深刻的反省,甲午是梦醒时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后的话。

材料二: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廠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变法通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含义。(2分)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的话说明了什么?(1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1分)“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请用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觉醒。(2分)

(3)谈到现在中日关系时,王毅部长曾说:“2014不是1894……”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该题围绕“甲午”这个热点话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设置了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的问题,指向明确。特别是最后一问开放性的提问,跳出了以往考查求同思维的窠臼,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灵活自由、富有创见地回答问题,这正是PISA题型所追求的境界,也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五水共治命题
“五水共治”视阈下高校生态德育建设研究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下一站命题
杭州“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调查与对策探究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顺势而为 勇担责任 发挥优势 学校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工作研讨会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