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党员干部“学分制”培训体系的思考
2015-05-30张朝红罗顺意徐晓霞
张朝红 罗顺意 徐晓霞
[摘 要]习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创新需要求真务实。”从现阶段高校党员干部管理的现状入手,借鉴大型企事业员工管理的先进理念,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十八大以来新时期高校党员干部培训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高校党员干部“学分制”管理理念的内容和应用。
[关键词]高校党员干部培训 十八大 基本原则 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 D2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8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了我国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随着事业的不断开拓,新的理论不断出现。十八大以来出现的新理论新成果,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为了适应新时期党员干部工作的需求,我国高校党员干部在培训内容、形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创新,但同时暴露了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管理体制松散、培训内容不系统等问题。
一、我国高校党员干部培训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高度重视各级党员干部的培训学习,始终把党员干部培训当作一个培养各级班子建设、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性、基础性事务来抓,坚持鼓励党员干部进修自学、半脱产进修等。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党员干部培训体系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体制,其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脱节,其培训方式也缺乏一定领域的融会贯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
(一)培训目的不明确,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
高校党员干部的培训目的是培训中必须明确的问题。很多高校干部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党员干部的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他高校干部的培训计划。很多高校并没有明确的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没有主动、积极给党员干部培训的意识,即使是对于上级要求开展的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大多抱着应付的态度,有的高校还将许多日常工作列入党员干部的培训中。此外,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培训的老师大多是随机选择的。
(二)培训结构不合理,横向与纵向都缺乏系统性
高校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与高等教育息息相关,承担着大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及未来择业观、人生观良性发展的重要职责。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党员干部的培训都采用集中短期培训的方式,主要集中某一部分党员干部进行训练和学习。高校党员干部培训普遍存在这样的倾向:多为一般性的培训,忽视分层分级别、按需施教、分类培训;多为课堂授课式的大众化理论培训,忽视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培训;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培训与使用相脱节。从长远来讲,这样的培训不利于党员干部形成系统性的素质教育观,只能在短期内在业务素质上“锦上添花”,并不能在长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瓶颈上“雪中送炭”;同时,部分高校的党员干部培训只能覆盖到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这不利于科级及科级以下的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升与整体组织建设的提高,造成系统上“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内外资源利用率低,培训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当今社会员工培训已经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的一个专门的加强员工生命力、工作能力的重要必修课,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展开多样、具体的培训,例如素质拓展、文明礼仪、性格养成等培训。而当前高校党员干部培训的形式过于单一,培训质量不高。这种“大锅饭”式的培训缺乏应用性、科学性、灵活性,致使效果不够理想,大多局限于传统式的大班讲课、主题教育活动、材料发放等,缺少一些适应新时期的业务能力的培训,比如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新媒体的灵活运用、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的灌输、出国访学、跨界交流等新型培训,这些都需要高校合理配置和利用内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高培训效率,保持我们高校党员培训的先进性。
二、“学分制”培训体系在新时期高校党员干部培训的应用
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给学员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按需学习的动力,更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当今高校的先进管理制度产物之一。
“学分制”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将此理论应用到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中,则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可以作为员工晋升的硬性指标;有利于激发员工提升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能够做到工作、培训两不误。
新时期高校的党员干部培训管理要按照灵活多样、以人为本的思路,把理论培训和日常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素质培养和有目的的实践锻炼结合起来;要不断探索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新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使高校党员培训“课时化”;要在高校党员干部培训中施行创新企业的“学分制”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管理层重视
管理层重视是实行高校党员干部培训学分制管理的前提。在当今高校,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具体管理方法和理论交流还不甚深入,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广泛交流,把各自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把先进的管理制度引入新的领域试行,这对高校党员干部培训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样的学习制度,如果领导不重视,就不可能启动或持续推动,尤其是在方案论证、过程指导、教学设施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
(二)健全制度
健全制度是实行高校党员干部培训学分制管理的关键。要按学分制的要求在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活动等一系列过程中严格制定相关规定和规范,使在职党员和学生党员在严格的党员学分制体系中接受管理,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过程,这有利于规范我们高校党员干部的行为,有利于激发高校党员干部的智慧。学分制培训管理制度不仅要规范化、科学化,还要程序化和现代化。比如,要设计出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实施、培训考核、学分计算、培训奖励等实施细则,以方便学员培训的实务操作工作。
(三)内外资源保障
高校党员干部培训需要内外资源的根本保障,包括培训场地、培训仪器、培训教师、培训材料等。在学校内设置党团活动室、素质拓展培训室、学分办公室等部门,保障学分制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动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培训也是必要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党员干部培训的制度创新提供保障。
(四)贯彻实施
学分制的运用是实行高校党员干部培训学分制管理的保证。一种制度的推行,既需内力又需外力。推行高校党员干部培训学分制,内力是高校党员干部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渴望;外力则是政策力。以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例,学校设置党团组织部、办公室、监督部、考评部等相关部门,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每一名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需要修够12学分作为自身转正的及格线。在此期间,负责培训工作的人员需要在党团办公室申请培训方案和内容,培训由组织部负责审核和组织,在实际培训中由监督部监督,最后由考评部负责学分录入工作。考评后把党员干部接受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评优的必要条件。更深层次的要求是把党员培训情况及其获得相应学分作为转正或晋升的必要条件。在实际过程中,要严格运用学分制进行培训成绩考核。要建立完善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对高校党员干部培训学分进行登记,并将考核结果与每名党员干部的奖惩挂钩。每年评选党员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对未完成培训学分的党员干部,采取一定的惩罚。
试点高校应成立考核或研判小组,考核每名高校党员干部的培训“业绩”。学校每年成立专题小组,专门负责每名党员干部的培训计划,按职位类别和工作形式选择相应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制订每个干部的培训方案,按培训的年终学分计算、考核每名党员干部的学习与掌握情况,纳入每年党员干部个人的工作考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创新需要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理论唯有“常新”,才能“常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就照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一面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正在“中国道路”上高高飘扬。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群,陈永进,程君,等.简论“学分制”管理理念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6):46-47.
[2] 王艳芳.对高校党员干部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世纪桥,2008(3):105-106.
[3] 刘苏敏.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形式和途径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1):96-99.
[4] 卞松华.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初探——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构建学生干部的培训体系[J].西北医学教育,2008(5):945-947.
[5] 项赠.权力回归:高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师生的动力之源[J].理论观察,2014(8):143-145.
[6] 吴帆,梁嘉,张文彬,等.高校党员学生干部培训形式的创新探索——团体辅导在高校党员学生干部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学理论,2012(23):194-195.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