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化学课的教学探索
2015-05-30李非
在化学教学中,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实践表明,改变单一式课堂说教,充分利用多种方式教学,并在每一堂课中贯穿德、智、体、美、劳、心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种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利用传统教具。如进行元素符号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拉丁文字母符号,背面写汉字名称,用“I”旁、“石”旁、“气”旁、“水”底区分金属元素——固态金属、非金属元素、气态元素、液态元素,这样使用方便,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2.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课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尽量把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3.恰当运用投影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化学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让学生再观察模拟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有关化学实验的教学录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幵阔学生视野。
4.编程制作电脑动画辅助教学。如在化学实验中由于装置不合理或违反操作程序会造成试管爆裂、有害气体溢出等现象,现场实验不安全,而这部分内容又必须让学生掌握,这就可以借助电脑动画辅助教学,效果极好。
二、课堂教学中落实“德、智、体、美、劳、心”六项指标
1.德育。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认真挖掘起来,每一章每一节化学知识中都不乏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如我国在化学科学研究、化学工业生产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成果,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就是生动的学习目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本身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智育。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科的智育内容,也是“六育”之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的单纯应试倾向,真正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3.体育。从表面上看,好象化学课与体育没有联系。其实广义的体育包括卫生教育在内。化学课的课堂(教室)空气是否流通,教室采光状况如何,在多种媒体教学中投影、录像的亮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视觉卫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等这都是体育范畴。此外,有些化学知识本身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更是化学教学中体育教育的因素。
4.美育。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美育,化学也不例外。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各种教学媒体的演示、教师的板书、板图和教学语言等无时无处不存在审美的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自然渗透审美教育。
5.劳育。化学学科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随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是学习目的教育和培养学习化学兴趣之必需,也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技能的必要手段。重不重视劳育也是单纯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6.心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靠每个学科每堂课逐渐培养和提髙起来的。在课堂教学、集体活动、分组实验等活动中,要有一定师生互动,学生提问问题,评论结果,小组竞赛,同学评分,让学生自己发挥、判断,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责任感,克服盲目从众、投机、侥幸、怠惰、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最后要说明的是,每节课的六项素质教育指标要因课制宜,比如有的课没有与体育联系的內容,就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拽。同时,对“六育”不要平均用力,理科课程毕竟应以智育为重点,但不应忽略其它“五育”目标的落实。
作者简介:李非(1974— ),男,河南南阳人,本科学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