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半山腰的感觉
2015-05-30陈楷文
陈楷文
“会当凌绝顶”的感觉定然是好的,身处至高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岂不壮哉?身处山麓也似乎不错,是登山去呢,还是放弃登山呢,一瞬之间都可以自由决定,真个叫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不过,我认为处在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我想继续登山,可以一鼓作气,去摘星揽月;我不想登了,歇息一下,依旧可以看见云蒸霞蔚的美景,照样可以俯瞰山下形如蝼蚁的人群,感受自然的美好,自我的伟大。
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登山,可能会有三种人,第一种人,登上了山顶的人,第二种,登上了山腰的人,第三种,还在山麓的人。我愿意做第二种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批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认为这是一种得过且过、混时度日的思想,与进取无关,与改革无关,与创新无关。
其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态,甚至是一种最佳心态。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罢,一个国度也可,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有超过他人的地方,这叫比下有余,意识到比下有余,我们便拥有了一份自信,于是,我们的前进就有了动力,我们的发展就有了基础,我们的改革就有了引擎,我们的创新就有了翅膀。我们总是把自己放在人类、群体、民族的整个坐标系中来审视自己,评判自己,只有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相比,还有余,我们才有一份好心情,让我们携带一份好心情上路,去遭逢最美的风景。当然,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度,也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认识到自己比上不足,只有认识到比上不足,才有学习的榜样,追赶的目标,前进的方向,没有填不平的沟坎,没有拉不近的距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奋起直追,铸造辉煌,岂不美哉?
那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心态的反面是什么?或者是比下有余,比上也有余,或者是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比下有余,比上有余,那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了,这是什么心态,这是狂妄自大,狂妄自大者往往就像挣脱线索的风筝,飞得越高,摔得越惨。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则是另外一种心态,一种极度自卑的心态,天下最倒霉的事情都是自己碰上了,经济条件为什么是自己最差,人脉资源为什么是自己最少,智力因素为什么是自己最蠢,晋升之路为什么是自己最窄……具有这种心态的人如果不及时矫正自己,最终会一事无成。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他深深地知道,他和正常人相比,明显不足,但他和残疾人相比,自己有余,他没有理由自暴自弃,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者,成功了,我们难道不为之喝彩?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者,在半山腰看风景,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