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2015-05-30赵文伟
赵文伟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村上春树
《冬眠》土耳其(2014)
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Nuri Bilge Ceylan)有摄影师的视角、文学家的敏感和哲学家的思辨,甚至有导演似乎不该有的明星的颜值。自从看了他的《三只猴子》就爱上了他。看《冬眠》之前,只知道这是锡兰的电影,当第一个镜头毫无准备地铺陈在眼前时,只能用“惊艳”二字形容,赶忙暂停,查找电影拍摄地:位于安纳托利亚腹地的卡帕多奇亚。几百万年前,三座火山的喷发造就了这里的奇岩地貌。主人公艾登,一个退休的戏剧演员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岩窟旅馆,同时给当地一家报纸写专栏,并酝酿着写一本大部头的严肃作品:《土耳其戏剧史》。与艾登一同生活的除了一个男仆和一个女仆外,还有他热心公益的年轻美丽的妻子,以及曾是翻译离婚后回国的妹妹。冬季的卡帕多奇亚有一种凄凉萧瑟的美,时而下雨,时而下雪,风似乎刮个不停。淡季时客人极少,电影中只出现了一对日本青年和一个喜欢冒险、不计划人生的摩托车手。艾登是个有钱人,并不靠开旅馆谋生,于是,这个荒凉的村庄里的三个知识分子在看似无心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渐渐暴露出各自的固执和孤独。他们平静地相互指责着、讥讽着、轻蔑着,却又相互依靠着。艾登讽刺妹妹忙于沉思,懒惰无聊,没事找事。他越是忍让,她就逼得越紧,哪个男人也受不了她这样的毒舌妇。艾登的妹妹说艾登的妻子一脸鄙夷,趾高气扬,装扮成天使,自以为圣洁,想用某种救赎别人的方式来养活自己。艾登的妻子则认为他高高在上,总是用良心、道德、理想、原则、生活的目标这些词虐待、伤害、羞辱、贬低别人,而老丢出这些词的人才值得怀疑。多亏了他,她的人生才如此空虚,她活在他的控制之下,花着他的钱,代价是自由和没必要的忠诚。她那些美好的品质在与他的争吵中消失了。她不想在这个高傲的男人身边做寄生虫,于是在公益事业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他虽然经常匿名捐款,却对妻子的行为冷嘲热讽,她虽然慷慨帮助穷人,但有的穷人出于自尊并不欣赏她的善意。她想离开艾登,却因种种原因离不开。艾登决定去伊斯坦布尔,到了火车站却改了主意,去了朋友的农场,一番酒醉争吵后,他决定回家。他没离开,也没能离开。他决定继续和妻子一起生活,随着她的心意。《冬眠》中有95% 是室内镜头,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镜头,帧帧完美。片长196分钟,由大段对白贯穿始终,断断续续地看了两天,因为真实,难免有些沉重,断开的时间用来思考。锡兰说:“在家里可以分段观看,就好比看一本小说一样——你不用一晚上就把小说读完。”电影也揭露了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问题,但锡兰更关注的是人性,人与人之间的不可沟通性。锡兰借助电影中的人物自省,我们观者又何尝不是。在不可交流面前,怎么做才好呢。我们无奈地学着变通。
《戏梦芭蕾》Ballets Russes(2005)
Ballets Russes,即1909年由佳吉列夫在巴黎创立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该团被认为是现代芭蕾之源,聘请了当时最杰出的创作天才。比如编舞家福金、马辛、尼金斯卡和巴兰钦,舞者则有尼金斯基、格尔采尔和卡尔萨温娜。该团还聘请了斯特拉文斯基和德彪西等名家作曲,请毕加索和马蒂斯等担任舞台美术设计。本片由著名纪录片导演丹尼尔·盖勒和他的妻子戴娜·古德范合作拍摄,讲述的是后尼金斯基时代和后佳吉列夫时代一群俄国女孩和男孩加入从巴黎迁入蒙特卡洛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纪录片中既有罕有的当年的舞蹈片段,还有对叱咤一时的芭蕾舞蹈家们的采访。一个个性感美丽的女演员和baby ballerina们几十年后变成鸡皮鹤发的耄耋老人,然而他们依然做着与芭蕾舞有关的事情,他们带着我们一起回忆那个属于俄罗斯芭蕾舞团和芭蕾舞的黄金时代。这是一部关于艺术和艺术史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关于艺术家的纪录片,是喜欢芭蕾舞或纪录片的人必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