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学生生物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5-30游绍星
游绍星
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素质教育提上了日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能力,培养其学科意识,促进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是教学的关键,本文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建立知识框架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来促进生物的有效性教学。
一、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激发学习的无穷动力,是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第一步。就拿高中生物教学为例,很多家长、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对生物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准确,还处于教师讲课学生死学的旧模式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兴趣与求知欲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生物教学的第一课,教师可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怎样进行膳食的合理搭配,做到延年益寿;如何在非典特殊期间做好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等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生物,生物不是神圣的科学,而是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服务的。通过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道理,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总之,一个教师要在教学上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才能激发学生无穷尽的学习原动力。
二、提高互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生物本来就是一门知识性极强的学科,如果一字一板地按照教材来进行教学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消化。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中细胞间的通讯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传递”比喻为面对面的交流,把“通过分子信息传递”比作是打电话,把“通过通道传递”比喻为“写信交流”,形象而易于理解。
三、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育质量
每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都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及时地进行改正。举个例子,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一课,教师在a班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染色体、基因等结构之后,发现a班的学生普遍存在不理解的状况,在b班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更加形象的比喻方式进行课堂讲解。
四、融会贯通,建立系统的学习框架
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之后都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框架,高中生物知识点较为琐碎,需要反复的概括整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在做出知识框架之后,进行知识点的上下左右回顾,在学习新内容的基础上回顾旧的知识点,做成统一的“概念图”。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永恒动力。追求课堂的有效性要求从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入手,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改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积极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课堂是教学的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普遍的途径,在短暂的时间里让学生最大化地学习到知识,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去积极思考的。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每位生物教师不断地进行摸索,在摸索中改革,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